視頻標簽:歷史悠久,亞洲傳統音樂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
《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欣賞《四歲的紅鬃馬》、《歡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幾首 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征。
2.學唱《星星索》伴唱部分,了解伴唱。了解蒙古喉音藝術——呼麥。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啟發、體驗的方法在循序漸進中讓學生了解五個音樂區不同的音樂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本課了解亞洲音樂的概況,了解亞洲各地區音樂文化與地 理、經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的對亞洲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音樂文化分區,掌握亞洲音樂,特別是南亞——印度和東南亞——印度尼西亞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用手劃出體現印度音樂旋律特點的線條,用肢體語言感受印度音樂特點 一、組織教學
上課!(學生起立) 請坐下!
二、導入 談話導入
人類在漫長的歲月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亞洲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亞洲燦爛的音樂文化是人類音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了解亞洲傳統音樂。 亞洲可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和西亞。 (屏幕上出示亞洲區域圖,由學生上來指出五個音樂文化區的位置) 三、新課
(一)亞洲傳統音樂整體概知
問題:1.亞洲可分為哪幾個音樂文化區? 2.各區音樂文化區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 (回答)完成圖表
亞洲可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 東亞(中國)、 南亞(孟加拉、印度)、
東南亞(中國、印度、伊斯蘭、歐洲)、
中亞和西亞(古希臘羅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蘭(古阿拉伯音樂))。 (二)欣賞音樂
東亞-----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帶著問題聽音樂)
1、這首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蒙古人民對馬的熱愛之情)
2、樂曲分為幾部分,屬于蒙古民歌中的長調還是短調?
(提示學生根據以前聽過的蒙古歌曲談談蒙古音樂長短調的風格特點)
3、歌曲中的人聲有什么特點? 南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 1、看圖片判斷哪個國家? 學生回答:印度
2、印度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1)聆聽這首音樂,感受音樂的旋律線條?
(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試著用手臂和手指大膽地劃出旋律的音樂進行,然后鼓勵大家上黑板展示劃旋律線并一起跟著音樂感受。完成教學難點。)教師點評 學生總結音樂特點:
波浪式、曲線式、螺旋式的音樂進行,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 (2)樂曲主要用什么樂器演奏?
用薩朗吉演奏,伴以鼓和笛子等樂器。薩朗吉是一種印度民間樂器,被稱為
“印度的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聲。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1、聽老師描述猜猜這是哪個國家。 2、感受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問題導入:(1)歌曲曲調、節奏和唱法分別有什么特點?
(2)本曲表現的內容是 什么?伴唱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1)歌曲曲調緩慢、悠揚,每句節奏前緊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達對心愛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優美的情歌 。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 星星索”作為伴唱。( “星星索”是劃船時伴隨船漿起落節奏的哼聲。)
3、實踐活動: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感受什么是伴唱 西亞——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
1.欣賞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學生結合書本感受中亞的音樂風格調式、節奏和音樂情緒
2.介紹樂器卡曼賈:弓弦樂器用半個椰子殼做成 流行于我國西藏地區的卡曼賈稱為“根 卡”。
對比欣賞:我國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并與阿塞拜疆 《巴雅提木卡姆》比較前者是熱烈奔放的風格。后者熱情奔放 四、合作探究
辨認下列樂器,傾聽薩朗吉小提琴,二胡音樂片段,比較音色特點 五:課后反思
1、在講解印度音樂時可以結合印度舞蹈,這樣比較直觀的讓同學們感受印度音樂節奏多變,旋律豐富的特點。 2、對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簡介可以在具體一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