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俄羅斯民族風情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節俄羅斯民族風情-部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節俄羅斯民族風情-部級優課
《俄羅斯民族風情》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俄羅斯民族風情 教材名稱:高中音樂鑒賞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民音樂出版社
課題章節:第十單元——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 第二十節——俄羅斯民族風情 教學課型:音樂鑒賞課 教學班級:高一(13班)
教學教師: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吳忠中學馬春春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備:西沃電子教學白板 手風琴 15臺平板電腦 教材與學情分析:
《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是俄羅斯交響音樂的奠基之作,格林卡選用了兩首強烈對比的俄羅斯民間歌曲和舞曲作為主題,描繪了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畫面。這部作品創作技法復雜、專業程度艱深。因為學生對民族樂派的音樂了解太少,鉆研不深,所以本課較難駕馭。所以,我在課堂上選用了最能體現俄羅斯風情的樂器手風琴來授課,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俄羅斯民族樂派的相關知識時,讓學生用平板電腦,運用網絡教學資源,自主探究學習,就這樣把
深奧的知識簡單化、趣味化了。
在教學方法上,我運用了情感體驗法、歸類比較法、教師教授法以及形象直觀法等。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學唱與聽賞,要求學生較為精細地、全面地感知、體驗《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進而對俄羅斯民族音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次,突出強調了學生的實踐參與和情感體驗,通過有趣的音樂節奏游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對進一步體驗、理解俄羅斯民族音樂打下了基礎。再次,通過講授作曲家格林卡而后自然地引出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概況。通過之前的啟發和鋪墊,為學生認識、了解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征打下了學習基礎。最后,淺談俄羅斯民族樂派悲劇性風格的成因。這個環節注重學科綜合,從地理、歷史、人文等方面逐步分析,從而引發學生的思想共鳴。經過之前各環節的層層鋪墊,學生于無形中就掌握了本課的難點——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新課結束后,通過課外探究另一位民族樂派代表人物穆索爾斯基及他的交響音畫《荒山之夜》,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
教學目標:
1、 欣賞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作品——《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熟悉《從山上,從高高的山上》及《卡瑪林斯卡亞》這兩個音樂主題。 2、 引導學生感受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風情。
3、 了解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概況及風格特點,領悟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的內涵。
教學重點:
學唱《從山上,從高高的山上》和《卡瑪林斯卡亞》兩個主題,了解雙重變奏的創作手法。
者用了什么樣的創作手法。學唱主題二的旋律,學生跟隨教師的演奏拍打節拍,在音樂情緒最熱烈的時候,女生做舞蹈動作,雙手在耳邊擊掌兩下,男生跟著女生拍掌的動作歡呼。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師生互動,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最后創造美,充分感知音樂帶來的美好體驗,并為下一環節的變奏曲式分析做好了鋪墊。 (4)再次聽賞:曲式分析,教師講授雙重變奏曲“整組交替”的創作形式,并請學生完整聽賞《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通過完整的聽賞,學生不但明白了雙重變奏的創作手法,而且對俄羅斯民族音樂與民族個性的關聯有了準確的認知。
(設計意圖)通過復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在聽賞的過程中掌握了本課的重點與難點,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5)介紹《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作者格林卡。他不但是俄羅斯音樂之父,還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創始人,因此引出俄羅斯民族樂派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了解作曲家,直觀的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并引出俄羅斯民族樂派,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6)拓展與探究:教師播放背景音樂俄羅斯民歌《山楂樹》,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運用教師里的網絡資源,在平板電腦上查閱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概況及創作風格。討論結束后,通過平板電腦與教學白板屏幕同步的技術手段,請一組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教師點評總結后概括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概況,介紹強力集團的一位重要成員里姆斯基卡薩科夫并用手風琴演奏他的世界名曲《野蜂飛舞》,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俄羅斯音樂的魅力。
(設計意圖)學生的自主探究與討論,既加深了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的演奏不但體現了教師的基本功,也激發了學生學習俄羅斯民族音樂的濃厚興趣。
(7)淺談俄羅斯民族樂派悲劇性風格形成的原因。教師從地理環境、社會歷史以及人文環境這三個方面提示學生,學生運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與討論。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注重學科綜合,旨在讓學生了解俄羅斯民族悲劇性音樂風格的成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主動探究民族意識與音樂性格之間的關聯。 三、課堂小結(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版》)
對于一顆苦難的心,一曲悲歌是最美的音樂,對于一個苦難的民族,發自肺腑的悲鳴是這個民族自我意識的覺醒,更是人類自身解放的心靈需求。人類追求的極致的境界是藝術的境界,而淳樸則是人性最高的魅力,它是最高藝術境界的標志。貝多芬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參透音樂的
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
格林卡有一句名言,“人民的音樂是作曲家創作的基礎,創作音樂的是人民,作曲家只是把它編成曲子而已。”這句話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精髓,也是“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髓。俄羅斯民族樂派他們書寫俄國的歷史、現實和傳說,提倡音樂要體現民族的個性。正是因為這批具有民族覺醒意識的作曲家,在19世紀末,俄國的音樂在世界的歷史舞臺上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
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陳述總結使課堂得到升華,學生也掌握了本課的教學難點——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以情育人,從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對音樂的鑒賞,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課外探究
請學生課下去了解另一位民族樂派作曲家穆索爾斯基,鑒賞富有俄羅斯民族色彩的交響音畫《荒山之夜》,把感受及想法整理成文字分享給大家。
(設計意圖)課下的探究,學生經過探索、分析、研究,增強對音樂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獲取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俄羅斯強力集團
巴拉基列夫 穆索爾斯基 里姆斯基卡薩科夫 居伊 鮑羅丁 代表作品
《塔瑪拉》 《荒山之夜》 《伊戈爾王》 《天方夜譚》 《東方曲》 淺談俄羅斯民族民族音樂悲劇性風格的成因 一、 地理環境 二、 社會歷史環境 三、 人文環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