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鋼琴音樂的奇葩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十七節-鋼琴音樂的奇葩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十七節-鋼琴音樂的奇葩
人民音樂出版社
第九單元
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 第十七節《鋼琴音樂的奇葩》
教材分析
《鋼琴音樂的奇葩》是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中的第九單元第十一節的內容。本單元主要以欣賞浪漫主義音樂為向導,即古典主義音樂之后的又一重要音樂派別。這節課以浪漫派的兩個典型代表人物肖邦和李斯特的鋼琴曲進行賞析學習,結合時代的歷史背景,充分感受體驗浪漫主義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高中音樂課標指出,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中的美,并且感受其豐富的情感表達,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會審美,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在本節課中具體實施的課程標準是:
1.通過聆聽鋼琴音樂,能夠體驗感受鋼琴音樂的魅力,激發對古典以及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的熱愛,逐漸達到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2.從節奏、速度、力度、旋律、調性等音樂要素來分析本曲所要表達的音樂情感,掌握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3.通過鑒賞這首《c小調練習曲》,讓學生感受其音樂風格,認識了解被稱
為“鋼琴詩人”肖邦,學習練習曲和音樂會練習曲的相關知識。
4.聆聽肖邦的鋼琴曲《c小調練習曲》和李斯特的鋼琴曲《愛之夢》兩首作品,對比不同的音樂風格,了解浪漫主義的本質以及音樂特點,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5.學習視唱樂譜,熟悉《c小調練習曲》的音樂主題。
6.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全面的、多維度的展示鋼琴音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欣賞音樂的興趣。
學情分析
這個班有小部分學生有學習樂器的基礎,平時會接觸到鋼琴音樂,除了
有學習鋼琴的學生外,其他同學也會從電視電影中了解到鋼琴這個樂器,例如對肖邦的鋼琴曲了解會從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略有得知,而對于李斯特的音樂多數同學基本上沒有了解過,通過簡單的問答式調查發現平時聽流行鋼琴曲的同學比較多,所以找到本節課的突破口很重要,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親身演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和風格特點,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本節課變得通俗易懂,激發學生喜歡浪漫主義的鋼琴音樂的興趣。
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的拓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本節課是一節鋼琴欣賞課,為了能夠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教師的演奏,我在鋼琴附近放置了攝像頭這個電子設備,將其與電子白板本連接,學生可以很直觀地從白板上看到教師的彈奏,欣賞過程中始終以互動教學為主,教師邊彈邊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情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選取了肖邦的《c小調(革命)練習曲》作為
重點欣賞內容,在了解認識肖邦的環節,學生以小組討論,利用ipad自主搜集相關資料,然后共同分享,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將手機與電子白板相連接,及時將學生所畫的旋律線拍照上傳,直觀的呈現在大屏幕上,使課堂評價變得清晰明了。對于音樂主題部分的賞析,采用演唱的形式,學生伴著鋼琴演唱,加深學生的印象。欣賞過程中將創作背景與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既是情感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并且學會從音樂中去體驗不同的風格及情感。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喜歡流行音樂的同時,多去了解鋼琴音樂,將樂曲與時代背景相結合,豐富音樂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的最后探究拓展部分,加入了口風琴的介紹,有教師和學生共同演奏,鋼琴雖好聽但不便于攜帶,鼓勵學生課下學習演奏這件樂器。
多媒體資源運用說明 1.希沃(seewo)電子白板軟件
2.希沃(seewo link)授課助手 3.電子攝像頭 4.ipad平板電腦及手機
利用希沃授課助手這個軟件將手機與電子白板相連接,運用手機來操控電子白板,把學生的當堂練習拍照上傳,及時反饋,直觀地體現了教學的時效性。將電子攝像頭拍攝到教師彈琴的畫面及時傳送在白板上,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欣賞教師的演奏。小組討論時,學生利用手中的平板電腦自主搜集相關資料,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拓寬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將多媒體應用引入音樂課堂教學,很好的體現了現代教育的教學理念,將音樂資料進行
常欣賞肖邦的才華。他想:決不能讓肖邦這個人才埋沒,必須幫他贏得觀眾。
一次,在這位鋼琴及的個人演奏音樂會上,當主持人報幕后,他風度瀟灑的身著燕尾服朝觀眾致意,之后他提議:為了能夠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音樂中,他要在黑暗中演奏,話音剛落,全場的燈熄了,劇場內一片寂靜。琴聲響起后,觀眾完全被那美妙的音樂征服了。演奏結束,人們跳起來,興奮地高喊這位鋼琴家的名字,可燈一亮,大家傻了。觀眾看到舞臺上坐的根本不是這位鋼琴家,而是肖邦。
于是,一位偉大的鋼琴演奏家矚目于世。同學們猜一猜這位原本演要演奏的鋼琴家是誰呢?
生:李斯特。
【設計意圖】:將已發生在兩位鋼琴家身上的故事,引出浪漫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斯特,增強了戲劇性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四、欣賞李斯特《愛之夢》
師:請一位同學介紹書中《愛之夢》的相關知識。
生:介紹鋼琴曲《愛之夢》,為一首詩創作,這首詩為德國詩人弗萊里格拉特的詩集《一瞬間》中的著名抒情詩“愛吧!你可以愛的這樣久”。
師:請同學們欣賞鋼琴曲《愛之夢》音頻,請一位同學配樂詩朗誦。 生:欣賞聆聽。
師:欣賞過程中,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講述一個灰姑娘的故事。
師歸納總結,灰姑娘的故事浪漫夢幻,很符合本首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將詩詞與音樂結合,還原作曲家的創作本意,運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魅力。學生自己朗誦,深刻體會樂曲的魅力。發揮想象力,在音樂中自由的想象聯想,開拓思維。
五、本課總結
師:提問:剛才欣賞的兩首鋼琴曲在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首肖邦《c小調練習曲》悲憤、激動,第二首李斯特《愛之夢》浪漫、夢幻。
師:知識回顧,利用白板以表格形式呈現,將兩手鋼琴曲的風格進行對比引出浪漫主義的本質——盡情表達人們內心中的豐富情感。
六、拓展研究
1.布置課下作業:受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影響,李斯特在鋼琴上創造出許多高難度的技巧。不同門類樂器的演奏家相互借鑒、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課下收集有關帕格尼尼的資料。
2.樂器拓展,介紹樂器——口風琴。 教師和學生共同演奏歌曲《貝加爾湖》片段。
【設計意圖】:將課上與課下學習相結合,提供學習網址,讓學生利用互聯網課下學習拓展相關知識。教師利用簡單便攜易學的口風琴和學生一起演奏,體現了師生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在課下運用樂器學習音樂,感受、體驗不同風格的音樂。
【資源說明】:將攝像頭拍到的教師與學生演奏畫面直接呈現在電子白板上,增加學生欣賞演奏的不同視覺體驗,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共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