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繪畫擷英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美術人美版《美術鑒賞》第九課 中國古代繪畫擷英_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美術人美版《美術鑒賞》第九課 中國古代繪畫擷英_遼寧省優課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中國繪畫從山水、花鳥畫、人物畫的代表性作品,延續到近現代繪畫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有所認識,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藝術。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較好的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和技法,力爭達到使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藝術素質和欣賞繪畫的能力。并且實現課堂作品展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會用心感受藝術之美,擁有發現美、創造美的愿望。
2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從中國古代繪畫的歷史進程中,自帛畫的開始,到壁畫的分析,通過中國畫表現內容——人物、山水、花鳥三方面的深入講解,啟發學生自覺感受中國畫的藝術魅力。從相關文化歷史、藝術方法和藝術手段中,激發學生熱愛美、熱愛我們的祖國的情感,以及創造美的愿望。同時在鑒賞中提高綜合運用領域知識、技能的能力。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于傳統中國繪畫的理解因習慣,反倒不會認真了解和明悟其意蘊美。處于這時期的他們頭腦活躍,想象力豐富,自我探索意識強烈,創造欲強,但對于中國畫的系統知識比較缺乏,所以教師需要加以引導、分析和啟發,鼓勵使學生輕松的感受本節課。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把握中國畫的內容、樣式、特點以及涉及到的歷史文化。通過中西畫對比,了解中國畫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展現的意蘊之美。
教學難點:
中國畫的意蘊之美體現著我們的文化精髓,如何通過語言、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更好理解。發揮學生的感知能力,能主動的感受中國畫的意蘊之美,從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藝術作品的創造。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形神兼備 遷想妙得--中國畫擷英
引導階段
以江蘇衛視周五晚播出的“最強大腦”節目為引,通過“瞬間記憶能力” 設問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凝聚注意力,進入課堂主題,導出本課所涉及的繪畫內容——人物、山水、花鳥,及與之相關的表現方法--工筆、寫意、兼工帶寫。
活動2【講授】形神兼備 遷想妙得--中國畫擷英
a.首先是中國最早單幅作品帛畫的講解——《人物御龍圖》。
讓學生了解帛畫的特點,有著殯葬文化的特點,是畫在旌幡上,有著安魂定魄意義的作品。并引導學生了解我們先民們對生與死的別樣詮釋方式。
b.再講解中國畫的表現內容之一——人物畫。
走過一千年,來到唐代,用中西繪畫對比的方式進行表述。西方具象藝術委拉斯貴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作品,與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之晉武帝司馬炎》各自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引導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
c.介紹中國畫的另一個表現內容——山水畫。
首先看一個小視頻——“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動畫版。吸引學生興趣。
之后仍用中西繪畫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分別是霍貝瑪的《并木林道》,和石濤的《淮揚潔秋圖》。在學生發現不同,如聚焦表現的不同、光源陰影的不同。
d.學習中國畫第三種表現內容——花鳥畫類。
沿用對比方式。從卡拉瓦喬的《水果籃》,引導學生看徐渭的大寫意中發現繪畫的形象。得出作品的名稱《墨葡萄》。都是對水果的一種刻畫,卻有著迥然不同的意味。極具的真實和極具的意象。在擴展到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的波洛克“滴濺”式繪畫。
e.在中國古代繪畫之外,走進近現代,展示兩位畫家的作品。
徐悲鴻的《奔馬》,和吳冠中的《江南春》。徹底交給學生,讓學生看到各自的畫,感受出他們的作品名稱。鍛煉學生的觀察和欣賞能力。
活動3【活動】形神兼備 遷想妙得--中國畫擷英
(播放背景圖片、音樂)
按課堂教學內容分四組,小組推薦再每三、四人一幅作品。動手感受筆墨在紙上流淌的感覺。人物小組,可以選擇班級同學作為模特進行創作;山水小組,可以學習古代大師的作品進行再創作;花鳥小組,以美麗的一束花為思想創作的源泉,構圖;現代繪畫小組,用學校攝影比賽的優秀作品進行繪畫創作。
把握過程,發現并強調同學們在練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供大家借鑒。對創意構思和制作有困難的同學給以適當的指導幫助。
活動4【練習】形神兼備 遷想妙得--中國畫擷英
展示講評
分模塊交流展示現場作品,對于從未畫畫的他們,以褒揚的方式先予以肯定,再由學生自己評價繪畫中國畫的感受。注意將作品與擬置于的環境結合起來進行評價,避免單一評價作品本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