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畫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美術人教版《中國畫章法——虛實、疏密》陜西省 - 安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美術人教版《中國畫章法——虛實、疏密》陜西省 - 安康
石泉中學課時教案
單元(章節)課
題 繪畫
本節課題
中國畫章法
課標要求
(1)學會對美術現象做出判斷。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
(2)了解中外美術發生發展的基本軌跡,獲得相關的美術知識;了解美術在不同區域的文化含義、歷史變遷和風格特征;學會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
(3)采用多種方法、多種角度探索與美術相關聯的問題;學習以多種手段表達自己對美術的思考,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講解,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章法中虛實關系及簡單的印章知識。通過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感受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中國畫的虛實關系,在分析中感受中國畫的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升審美教育,加深對中國畫作品的形式語言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豐富和提高審美視知覺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
教材分析
中國畫依托于中國古典哲學和文化的深厚背景,中國畫的形式美構成了高雅的藝術品位和豐富的藝術品類,如同一切文化遺產一樣,中國畫也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中國畫的章法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形式美,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對中國畫作品的形式語言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豐富和提高審美視知覺的能力。中國畫在其千余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對于意與境、形與神、感性與理性等關系的極具獨特的關學理論,尤其是將繪畫、書法、詩歌、篆刻等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中國畫章法,成為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
學情分析
通過上節課“形神兼備和氣韻生動”、“以寫心立意與以大觀小”、“骨法用筆與應物象形”、“隨類賦彩與色不礙墨”、學習,學生對于中國畫有了初的認知,能夠做到對人物美術作品進行評述,發表自己的感悟與審美體驗。但學生們缺少中國構圖知識與印章知識了解較少,通過本課學習,從中國畫章法虛實上更深體會中國畫的意境與內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著重學習中國畫的虛實關系與簡單的落款知識。 教學難點:能自主分析中國畫中的虛實關系。
提煉的課題
任何藝術創造需要應用合適的構圖,這就是章法,是“畫之總要”占有重要位置,同時中國畫借助題詩、款識、書法、印章等藝術手段,作為畫面的補充、闡發、烘托和說明,來傾露作者的思想感想。只有認識這些語言,才能了解美術作品特有的面貌,才能夠讀懂作品。因此本課通過講解,分析與交流中共同學習中國畫的評價理論知識。 教學手段運用 教學資源選擇
PPT
教學過程
2
環節 學生要解決的問題或任務 教師個性化修改
引入
新授
同學們,上兩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的氣韻生動和寫心立意與以小觀大,什么是中國畫的章法呢?
自學環節:自學第26頁內容。
提問個別學生,什么是中國畫的章法。
中國畫的“章法”是指畫面構圖、構思,或叫“經營位置”的方法或法則,被認為是“畫之總要”而占有重要位置。中國畫在章法中非常講究“虛實”“疏密”等具體章法。
那中國畫的中的“虛實”“疏密”指的是什么?今天和老師一共來學習《中國畫的章法——虛實、疏密關系》 (一)、什么是虛實關系?
“實”可以指在畫面上的突出的實實在在的主體,“虛”往往指處于次要的、遠的、淡的、襯托的物象。古人有云“知白守黑”、“以虛襯實”的說法。在中國畫中尤其重視“虛白”的地方,“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它往往是畫中的關鍵地方。觀者往往從實處著眼,虛處留意,它能使觀者產生聯想和想象,達到意外之意,畫外之畫的“虛境”。 (二)、作品分析
1、從用墨的角度分析
展示趙春秋作品《靜聽雪飄》從用墨的角度分析虛實關系。 墨色濃重繁復處就是實,即指有筆墨處,還可以是墨色深重處,而淺淡疏密處就是虛,即指無筆墨處,空白處,還可以是指墨色輕淡處。 2、近遠景的角度分析
展示趙春秋作品 《江南初雪》
近景為實,遠景為虛,作用:拉伸空間,產生意境。 3、從布白的角度分析
展示趙春秋作品 《山深雪意濃》
畫紙上落筆墨的地方就是實,而筆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虛。 (三)虛實在中國畫的應用
1、實中有虛、虛中有實。
展示黃賓虹《山中訪友圖軸》分析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2、虛而萬景入
展示齊白石的《蝦》和夏圭《松溪泛舟圖》 (一)、疏密關系 1、什么是疏密?
是形象之間位置距離大小的關系或形象排列的緊或松的關系。 2、欣賞了解疏密在中國畫的應用。
(二)課堂練習:以五朵牽牛花為題材,運用虛實、疏密關系進行創作構圖練習(虛實應用鉛筆的輕重來展示)
2、題款也稱落款或款識。 (1)、在畫幅上題款,是中國畫增添詩情畫意的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段。題款是整幅作品的組成部分,在構圖中起穩定和平衡作用,
3
還可彌補繪畫構圖中不足。通過題款可使觀賞者獲得“畫外之意”。題款的內容除姓名年月外,詩詞歌賦、畫理畫論、雜感記事、短評題跋語、散文小品、有韻無韻均可題用。 (2)、 題款的形式:
單款:又稱名款,只署畫家姓名、別名、畫名和年月。
雙款:除作者名款外,還署畫受畫者的名字和與畫家的關系。 題詩款:可題畫家自作的詩詞或用古人的詩詞。可長可短,可題全詩,也可選其中一句、兩句,所題詩句不僅與繪畫有關,還可補充畫意之不足。
課堂檢測內容
展示一些作品組織學生分析,加深對中國畫章法的理解
本節課的教學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中國畫的形式美,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對中國畫作品的形式語言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覺能力。本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中國畫的形式與內容為主線,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講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在課前準備方面非常充分。教案中體現了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訓練相結合的原則,主題鮮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學計劃,教案內容詳細,書寫整潔,布局合理。課前準備了大量的資料圖片,并根據本課內容制作了精美的課件,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與指導方面,本課以“開門見山”的提問方式引入新課,在章法上從“疏密關系”、“虛實關系”通過著名作品分析引導學生領會中國章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同學們通過對構圖內容的回答,共同學習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活動中對中國畫的章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中國畫章法》主要是讓學生把國畫為一種文化傳統的承襲,讓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認識作品,體會國畫的意境。整堂課抓住國畫的章法以此展開由淺入深的討論,分組欣賞討論和教師講解,學生討論,充分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下體驗感受國畫的詩情畫意。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活動時間一般較難把控,容易為后邊的教學沒有小結時間。同時,教材針對章法問題只是一筆帶過,沒有較好闡述與講解,同時學生在這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也是上本課的最終目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