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人物畫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美術人美版《美術鑒賞》第九課《中國古代人物畫》廣西 - 南寧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美術人美版《美術鑒賞》第九課《中國古代人物畫》廣西 - 南寧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對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特點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藝術,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2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學生對中國古代繪畫的了解和認識并不深刻,所以就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以及良好的教學態度。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對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繪畫藝術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和認知。
教學難點:本單元涵蓋涉及中國幾千年繪畫發展歷程,須闡述的范圍比較廣。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環節一:教學常規
師:指出本節教學內容和重點
生:用三分鐘時間把本節內容簡單閱讀一遍
環節二:內容講解
本課內容為中國古代繪畫欣賞,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評析,對中國古代繪畫七千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作了簡要介紹,了解中國古代繪畫的歷史及其不同的藝術風格和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傳統。整個課文分成以下五個部分:
(一)早期的獨幅繪畫作品——帛畫
中國是最早掌握養蠶的國家,絲織業的發展成就了中國最早獨幅繪畫的產生,這就是中國繪畫的雛形——帛畫
主要介紹我國最古老的獨幅帛畫《龍鳳仕女圖》和《人物御龍圖》,引導學生分析帛畫的藝術特色(線條勾勒、平涂著色、構圖完整、造型生動)。
了解產生的時代背景(古代葬儀中使用的旗幟,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
了解帛畫對今天的中國繪畫所產生的 重大意義(奠定了中國畫以線條為主的表現形式)。
《龍鳳仕女圖》這幅古畫是古代葬儀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當時楚國
上層社會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識。在畫面中,描繪了龍鳳在引導墓主人的靈魂升天的情景:畫面右下方有一位側身行進的婦女,發髻高盤,闊袖長袍,雙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龍一鳳,正騰空飛舞,引導仕女前行。此畫以毛筆繪成,畫法為線條勾勒兼平涂著色,構圖主次分明,造型生動。
思考問題:
什么是帛畫?
(二)敦煌莫高窟壁畫——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
對敦煌莫高窟壁畫在畫面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進行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畫作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其內容極其豐富,規模宏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風格的傳承演變和中西藝術交流融會的歷程。文中選取北魏時期壁畫《鹿王本生圖》和唐代《張議潮統軍出行圖》、西魏《五百強盜成佛壁畫》等作品來了解敦煌壁畫的藝術之精湛。
思考問題:
1、什么是壁畫?
2、敦煌莫高窟壁畫的內容?色彩的特點?
(三)中國古代人物畫
先總的概括:
中國畫的種類從題材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中國畫從形式上分為:工筆和寫意兩種
工筆的特點是:工整細致
寫意的特點是:簡練夸張變形
紙張使用分為:生宣和熟宣
中國古代人物畫特點:
1、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為早;
2、中國古代人物畫對于人物的描繪,不僅僅滿足外形的相似,而是更著重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的傳神。
3、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善于運用長卷的形式,突破時間和空間是限制,真實而細致地描繪現實生活的場景及其人物活動。
4、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高度的筆墨技巧和技法的多樣性。
分析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兩幅作品《古帝王圖卷•晉武帝司馬炎》和《步輦圖》,前幅描繪的是晉武帝司馬炎作為封建帝王的威嚴神態和非凡的氣度!恫捷倛D》則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忠實地表現了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人物動態較為拘謹而著重面部特征的刻畫。
《張卿子像》,在傳統肖像畫“墨骨”和“傳神”的基礎上融合西洋畫法,創造了更重墨染和體積感的“凹凸法”。畫家對人物面部的刻畫細膩,富有體積感,衣紋用筆簡潔,人物比列適度,體態自然,羽羽如生,體現出畫家非凡的觀察能力。
分析唐代時期傳為韓的作品《文苑圖》。畫中人物刻畫細致入微,動態各異,形神兼備,生動地表現了古代文人吟誦詩文時的專注神態。構圖疏密得當,設色淡雅,筆法細勁流利,衣紋略作顫筆,人物刻畫細致入微,動態各異、行神兼備。
(四)中國古代山水畫
山水畫的特點:
1、中國畫傳統畫種之一,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繪對象。題材有風景佳勝、名山大川、城市園林、村野鄉居、舟橋樓宇等。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于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
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2、中國山水畫的特殊傳統是創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現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來表現對整個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認識,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對于國土家園的感情,因而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也可以說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3、在空間的處理方法上,提出高遠、平遠、深遠、闊遠等概念,
4、墨法則有“染”、“擦”、“破墨”、 “積墨”等種種手段,筆墨交融,有力地影響了其表達感情、狀物寫意的功能。
重點欣賞:(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畫作品)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俊偉屹立的大山、一瀉千尺的飛瀑、路邊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驢隊行旅為對象,真實的畫出北方山川的壯美,使人如身臨其境 。他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皴出富有質感的山石,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山巒渾厚,勢壯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六君子》圖是倪瓚的作品,三段式平遠構圖,近處有六顆樹,中隔大片湖水,畫上端有一疊遠山,以渴筆畫山石樹木,山石作折帶,皴間用披麻皴,樹木頗具姿態,景物不多而充滿深秋時的凄涼靜寂氣氛。畫上有黃公望等人的題詩。所謂"六君子"也就是畫中的六顆樹。畫家為這些樹木寫照,另有寓意,黃公望的題詩已點明。倪瓚的作品筆墨松秀簡淡,絕少有設色者,甚至連圖章也不用,畫中多長詩,作楷書,力求樸素清雅,其畫風在元明兩代中也獨具特色。
《深堂琴趣圖》此畫雖不知何人所作,但從畫面中可看出畫風嚴謹不茍,水墨設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練而有情致。畫幅雖小而神氣迥出,表現悠遠的空間及濃郁的詩意。
(五)中國古代花鳥畫
花鳥畫的特點:
1、在中國畫中,凡以花卉、竹石、鳥獸、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花鳥畫;B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于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
2、藝術特點就是“托物寓情,因物喻志”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簡而言之,就是畫家通過對客觀的描寫,來寄托功表達個人的主觀情感、意志、聯想或對社會與人生的感情等等,并以此來感染或啟發讀者,從中得到思想、道德、人格及其真、善、美的精神陶冶與完善。
主要分析宋徽宗趙佶的《芙蓉錦雞圖》和八大山人的《孔雀圖》,同時賞析唐宋時期的其他作品。宋代是古代花鳥畫空前發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時期,注意觀察生活形象,體物入微,精工逼真,是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宋人不僅花鳥形象達到精微傳神,而且從中表現對生活的熱情與理想,把自然屬性與道德品格相聯系,使精密不茍的工筆花鳥畫達到了新的藝術高度。
《芙蓉錦雞圖》體現了趙佶所倡導的觀察物象要細致入微,寫實表現要精準傳神,畫面構成要有詩的意蘊的美學思想。
寫意花畫作品重點介紹朱耷的極具個性語言和不拘成法的作品《荷石水禽圖》及惲壽平的清新雅麗、追求平淡天真的作品《錦石秋花圖》,金農的筆墨樸秀、巧拙互用的花鳥冊頁《花果冊之一》及邊壽民的色調清雅、境界清寂的作品《蘆雁圖冊之一》,顯示出中國花鳥藝術的多樣性和不同的藝術特點。
《荷花水禽圖》畫面上孤石倒立,殘荷斜掛,一只縮著脖子、好像瞪著白眼的水鳥孤零零地蹲在石頭頂上,顯得極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畫家的自我寫照。全畫筆墨簡練,畫中大片空白更增強了作品悲涼的氣氛,正如古人所說的“無畫處皆成妙境”。
活動2【練習】隨堂練習
通過PPT上的展示,從《潑墨仙人圖》、《溪山行旅圖》、《出水芙蓉圖》三幅作品中,找出喜歡的一幅,說明理由,并總結出這幅畫所屬畫科的特點。
活動3【導入】課堂反思
首先本課所選取的中國古代繪畫部分的作品不多,都是一些經典性的代表性作品,將不同風格和不同種類的作品比較,以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中國古代繪畫發展歷程。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內容信息量大,學生容易混淆并感覺到無法理解,其次,對于課堂中圖版欣賞的作品,在教學中還可以盡量找到不同時期的作品來全面分析,可以比較系統的了解這些畫家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也可以做一個課外的拓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