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繪畫,中國古代人物畫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九課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中國古代人物畫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九課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中國古代人物畫
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主要通過網絡渠道收集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信息,嘗試運用中國畫的語言,借助現代媒體手段,有效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同時,通過對中國古代人物畫作品內容和形式的了解,體驗其與藝術家的生活、社會環境、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其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養成健康、樂觀的心態、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弘揚中華文化,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價值觀。 理論依據:
本節課以皮亞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依據,采用支架式教學。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課堂講授,開展探究性學習,輔助學生自主完成意義建構。
信息技術環境軟硬件要求及搭建環境情況 信息技術環境硬件要求:
標配錄課室、雙機位錄課設備、投影儀及屏幕或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儀、電腦、電子教鞭及PPT翻頁器;學生自備可上網的移動設備、校園公共WIFI、單反相機。 搭建環境情況: 已具備。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中國古代繪畫擷英》是高中美術鑒賞的第9課,適用于高一年級。本冊教材分為兩個部分:鑒賞方法和鑒賞內容,1-8課為鑒賞基礎,9-20課為鑒賞內容。其中鑒賞方法為鑒賞內容服務,給鑒賞內容提供賞析工具。從本課開始,美術鑒賞進入鑒賞內容的學習階段。因本課題內容過于龐大、繁雜,故在實際講授過程中將其分為三課時,分別是中國古代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本課是該課題下的第一課時:《中國古代人物畫》,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評述,對中國古代人物畫七千年左右的發展歷程進行簡單的介紹,了解其歷史、藝術風格和古代繪畫的藝術傳統。 學生情況:
較好地掌握了網絡信息的檢索和重組。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為什么。對中國畫的筆墨有過感性的和嘗試性的練習。在前面鑒賞方法的教學活動中,初步掌握了中國古代繪畫的語言、形式、創作意圖與價值判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教學方式:
本課采用支架式教學方式,以問題作為驅動,依據學生的已有認知,推動學生嘗試知識、技能的內化,進而逐步實現意義建構,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手段:
學生借助網絡、書籍等媒介,主動檢索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相關信息、自主學習學案,教師依據學生原有水平和信息反饋,運用視頻、演示文稿等媒介互動交流、探究拓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借助《夜宴圖》認識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征,尤其是時空的組織技巧;提高信息檢索能力,豐富視覺感受、藝術理解和藝術觀念的表達交流能力。
通過網絡、APP應用等途徑,收集《夜宴圖》的信息,嘗試運用中國畫的美術語言,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在互動活動中,體驗自主性學習和問題探究的方法。 拓展視野,感受欣賞、評述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樂趣。 養成健康、樂觀的心態、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樹立熱愛國畫藝術的價值觀。教學重點:
借助移動設備進行信息檢索,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定義、特征、運用賞析方法鑒賞其傳世名作。 教學重點:
借助移動設備進行信息檢索,通過賞析《韓熙載夜宴圖》,深入感受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魅力,時空組織的技巧。 教學難點:
有效運用移動設備檢索信息,提煉、概括,得出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征體驗賞析中國古代繪畫的方法,系統化本課知識。
教學過程
教學 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 意圖
技術 應用
時間 安排
導入
【信息檢索】 (一)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有哪些? (二)哪些屬于人物畫? 引出《韓熙載夜宴圖》
(一)借助移動
設備檢索信息
(二)判斷
體驗
式學
習
T12技
術支持
的課堂
講授
5 分 鐘
布置
任務
【分解任務】 (一)向學生介紹信息檢索的途徑: (二)向學生介紹活動形式 (三)組織學生借助工具檢索信息,進行小組學習。 【協作】
(一)認知檢索
的途徑
(二)認知活動形式
(三)借助工具,通過小組協作完成學習任務。
創設學習情境,提供技術支持。
T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3 分 鐘
互動
交流
【互動交流】 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根據學情動態,提出問題輔助學生探究。 (一)引導學生概述作品 (二)組織學生分場景展示,提出問題輔助學生繼續探索。
【展示交流】
(一)第一組概述作品
(二)余下五組,分場景展示學習成
果: 第一場景 宴罷聆音
第二場景 擊鼓伴舞
第三場景 畫屏小憩
第四場景 玉人清吹
第五場景 夜闌
協作完成自主性學習任務增強學習實效。
T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20 分 鐘
余興
問題
探究
【創設問題情境】
(一) 引導學生
觀看視頻,仔細摘錄《夜宴圖》的繪畫技巧。
板書:夜宴圖的繪畫技巧
1.橫幅連環畫式的構圖
2.人物形象的刻畫
3.筆墨技巧
(二)拋出問題,借助教材中的重點圖片和繪畫史上的經典圖像,分析《夜宴圖》在時空組織上的特點?
(三)通過對比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者》,理解中外在時空的表現上存在某種關聯?
(四)引導學生辨
析: 在現代美術中,藝術家如何創造性地利用時空表現的技巧?
【解決問題】
(一) 觀看視頻摘錄關鍵知識點
交流:
《夜宴圖》在繪畫技巧方面有哪些杰出的成就。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作。
(二)結合教材和繪畫史中經典作品的評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體驗知識、機能的遷移
(四)辨析: 在現代美術中,
藝術家如何創造性地利用時空表現的技巧?
培養學生信息提取能力。
在對比中得出結論。
形成多元文化觀念
T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15 分 鐘
教學 延伸
【拓展延伸】 (一)回顧本課要點: “多視點綜合空間”表現技巧的傳承與創新。 (二)引出下節課的教學要點:
(一)內化本課要點: 時空的組織 (二)明確下節
課要點: 人物形象的刻畫
承前
啟后
T12技
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2 分 鐘
借助明代畫家曾鯨繪制的《張卿子像》圖軸,來探究中國畫古代人物畫的另外兩條繪畫技巧。
筆墨技巧
學習效果評價
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
1.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研究熱情。 2.學生能否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積極探索。
3.學生是否有效地學習自學方案、演示和交流自己的情感與認識,整體認知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與特征。
4.學生是否能夠學會舉一反三,借鑒本課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 評價量規
1.學習的整體表現及效果;
2.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和教材,學習課前自學方案,制作、演示和交流演示文稿的情況及效果。
3.探究活動的參與深度。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未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一、本課借助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在美術欣賞課中實現從“玩具”到“工具”的轉變,同時通過問題鏈的設計與實施,引導學生有效發揮便攜設備檢索信息的便捷性。
充分發掘PPT演示文稿在展現視覺形象時的突出優勢,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
進而,有效提升了美術欣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教學反思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中對美術鑒賞學習模塊有如下要求:它是在初中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美術鑒賞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熱
愛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兜诰耪n 形神兼備 遷想妙得——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作為鑒賞內容的開篇之課,我認為它是學生綜合運用鑒賞方法的舞臺,必須想盡一切地輔助學生學會自學,懂得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適當地使用美術術語,通過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搜集與美術鑒賞主題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以自己的觀點描述、分析、評價藝術作品,并與他人有效交流。正是立足于次,我于本課的教學反思體現為:
一、收獲與體會:
1.教學環節的設計:
為了有效實施“面向全體學生”,我將本課分為五個環節:
導入,信息檢索、布置任務、互動交流、問題探究、教學延伸。問題探究。是在前面幾個環節深入了解學情和獲得準確信息反饋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輔助學生自主地處理信息、發展能力,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本節課,我將教學活動的主角定位于學生;教師則是輔助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活動的幕后導演。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即所謂教學相長。我在這節課中所采用的是支架式教學,以問題作為驅動,緊緊圍繞具體學情,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2.合作學習:
將本課內容分為六個主題,分配給六個小組,借助移動終端自學學案,集中展示交流。分為三個環節。
3.輔助學生學會自學:
本課的教學內容非常龐雜,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可能在一節課,將本課的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我的教學思路是:本課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活動方式的實施是一種彈性狀態,為學生展現一個認知中國古代繪畫的知識框架、賞析其藝術風貌和特征的方法,進而引導學生實現知識、技能的有效遷移,自主學習、探索未知。
二、不足和值得研究的地方——時間的控制與內容的取舍:
就本課的教學活動而言,學生展示的時間是需要嚴格控制的,否則就會影響到了第三環節教學活動的效率。分析原因,主要是本課所涉及的內容相當龐大、復雜,隨意抓住一個“點”就可關聯的非常大的信息量。
(1)應嚴格控制展示、交流這一互動環節的時間,尤其是象本課這樣知識量大且復雜的課題。
(2)應更加強調學生對自己,真切的觀點和認識的表達。從而激勵學生更為全面、深入地調動自己的感官和思維。
三、小結:
總之,本課依據學生已有水平,引導學生有效使用移動終端,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嘗試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化與外化,進而,逐步實現意義建構。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我將在今后,不斷學習、大膽探索,力求不斷完善自己的美術教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