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湖心亭看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2課《湖心亭看雪》寧夏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前期分析】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關山水情懷小品文中的一篇,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 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微妙而復雜而情感:既有雪夜獨自賞景的雅趣,又有作為亡國遺民的痛心與無奈,還有偶遇金陵人的情感波瀾,更有讓讀者深受感染的“癡于景” 、“癡于國殤”獨特情懷。
2.教學對象分析
從知識點來說,《湖心亭看雪》一文中,需要掌握的文言詞句并不多,文章大意也不難疏通,學生可借助于課下注釋和手中的工具書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積累文中“一” “白” “是” “更”等一詞多義及詞類活用的詞。作為銀川的學生,對西湖美景雖然陌生,但對雪一點也不陌生,易進入文章情境之中。
3.教學環境分析
我校錄播教室更新觸摸一體機并安裝希沃5,教師對該教學設備及軟件還處在學習摸索階段,但學生卻對這全新的學習設備充滿了好奇,學習興趣濃厚。
二、教學目標
1.朗讀指導,在讀準字音、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賞析雪后奇景,領會白描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3. 由景及情,結合文章內容及相關背景,探尋作者深沉而又微妙的復雜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賞西湖奇景,體會雪景之境。
2.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癡”字的深刻含義。 四、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導學案預習,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疏通重點句子;賞析雪景;品悟作者情感。
1.語詞:解決文章中生字、文言詞語以及文言翻譯等方面的問題。 2.寫景:對文中寫景語句及其寫法進行賞析。
3.情感:走進作者心靈,體會作者游西湖時與眾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
4.解讀“癡”字:作者的“癡”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認真思考后進行歸納概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先回憶有關詠雪的詩詞名句。
(生可能回答柳宗元的《江雪》、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毛澤東《沁園春·雪》等)
我們今天走進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看看作者在本文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雪景?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設計意圖及媒體作用】
從詠雪詩詞切入,創設古典詩詞的吟誦情境,更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自然引出課題《湖心亭看雪》。
二、 讀準字音
師:昨天,同學們已經通過導學案預習了課文。現在,請大家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指名兩位朗讀,其他同學糾正字音錯誤。
(學生配以《寒江殘雪》背景音樂朗讀,情不自禁放慢速度,初步感知文章意境)
2.屏幕出示生僻字詞的讀音,學生通過齊讀加深印象,落實讀準字音目標。 【設計意圖及媒體作用】
文中“挐、毳衣、沆碭”及“堤”分別為生僻字和易讀錯字,超鏈接出示加以強調,鞏固學生對字音、字形的掌握。
三、讀清句讀
師:同學們看(出示屏幕),這就是古代的文言文,它沒有標點但還要讀出停頓,讀出句讀,這就要求讀者對文章大意有所了解,F在請同學們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學生自主疏通文意)
1.請一位同學根據文意在屏幕上用“/”標出句讀,其余同學糾正錯誤。 2.指名一位同學朗讀課文,讀清句讀。 【設計意圖及媒體作用】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既學會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實現整體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為后面的深入學習、探究夯實了必要的基礎。在自由朗讀、示范朗讀中配以背景音樂,創設朗讀情境,營造了濃郁的朗讀氛圍。通過有梯度朗讀訓練,學習朗誦技巧,有效提高朗讀的水平,初步感受作者深蘊文字中的微妙情懷,為進一步品悟文章做好感情鋪墊,課堂氣氛漸入佳境。
四、讀出雪景之境
學生自主學習:
1.讀一讀關于描寫雪景的句子,概括“這是一幅 的雪景。” 2.品一品,你是從文中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這樣的雪景的,先將它們圈點勾畫出來,再將你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3.學習白描手法。 【媒體作用及分析】
學生運用圈點批注法賞析文中描寫雪景的語句,這種一邊動手一邊思考的學習方式促進了他們對關鍵詞句的理解,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上臺利用觸摸一體機的希沃5工具進行現場夾批、現場講解,更加直觀,便于學生相互學習、交流互動。
五、品讀作者之情
師:《湖心亭看雪》只是為了寫雪嗎? 生:作者借西湖雪景抒發了自己的獨特情感。 師:你從文章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情?
(學生結合語句淺談作者之情,預估學生多談作者陶醉于西湖雪景) 師:我們有必要了解張岱的身世及《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的相關寫作背景。
(屏幕出示“知人論世”資料鏈接) 師:我們再來品一品作者的情。
(通過“知人論世” 資料鏈接,學生對張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能借助“崇禎”、“金陵”等語詞體會到作者的故國之思;也能通過張岱和金陵人的偶遇體會到作者情感的波瀾;借助資料鏈接突破難點)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情感再讀張岱眼中的雪。 【媒體作用及分析】
開放式探究,激活課堂氣氛,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而通過原創微視頻 “知人論世”環節,可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作者在明亡前后的人生軌跡,也了解了《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 六、中國文人眼中的雪
讀罷此文,我們心中永久的留駐了公元1632年的一場西湖雪景:白茫茫一片,辨不出天,辨不出地,辨不出水,山與云接,天與水融,唯見似有若無的一痕長堤,似隱若現的小亭一點,微微劃動的小舟一芥,點綴其中。一切都是那樣的靜謐,我們似乎看到張岱立于天地之間,他癡行于雪夜看西湖,癡情于和金陵人的相遇相交,癡迷于深切的故國之思。
“登山則情満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賞雪則情絲萬千。歷代文人墨客對雪情有獨鐘,我們不妨來看一下《中國文人眼中的雪》。
出示原創微課《中國文人眼中的雪》。 【媒體作用及分析】
推送原創微課《中國文人眼中的雪》,由張岱眼中的雪拓展到中國文人眼中的雪,令學生既開闊了視野,又對雪這一意象有了更深的認識。學生從原創微課中明白了歷代文人墨客對雪情有獨鐘的原因,領悟了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雪的意象,從課內到課外,進行了有效的拓展,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經歷和學習體驗。
七、課堂小結及閱讀推薦 【課堂小結】
同學們,小小的一片雪花,卻承載著文人的橫溢才華,承載著文人的千古情思,讓我們也循著他們的腳步去觀看我們心中的那場雪,去寄托我們那一份情致。
【閱讀推薦】
推薦同學們利用寒暑假閱讀書目:張岱的傳世名著《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