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湖心亭看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2課《湖心亭看雪》貴州省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shè)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shè)計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它是明末清初的小品文大家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以從中窺知一二。全文筆調(diào)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因為游湖人的存在而更加彰顯了它的魅力,奇景與癡人相映成趣,通過品讀,可以感受到作者超凡脫俗的文人雅趣。
這一單元所選的古代詩文,皆為傳統(tǒng)的名家名篇。在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負。學習時,要注意體會古人寄托于山水名勝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們的憂樂情懷。閱讀這類詩文
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本文除了作者本身的高雅情趣之外,更多了一種家國情思的淡淡哀傷,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本文只有160字,語言精練傳神,結(jié)構(gòu)精巧典雅,筆墨寫意自然。寫景主要采用白描手法,以空靈之筆為讀者描繪出了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淡淡幾筆就將西湖雪景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簡直就是一幅簡約的畫,一首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這是一篇學習白描的好文章,因此,抓住重點,以點帶面,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便構(gòu)成了本文的教學價值。通過對雪景的賞析,也可以感受作者張岱的高雅情趣。最后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及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其家國之思。
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幾年的學習,在課內(nèi)文言文學習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基本常規(guī)的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形成了課前結(jié)合課下注釋預習、課堂學
習,課后積累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對文意的疏通問題不大,但對文言文內(nèi)容、情感的分析還不夠到位,特別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懷的文言文,在學法上還要加強指導。
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并能結(jié)合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復述課文。 2. 賞析雪后奇景,初步體味白描手法。 3.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癡。
重點與難點
重點: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癡。
難點:賞析雪后奇景,初步體味白描手法。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師應(yīng)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應(yīng)該是學生的自由行為,學生在閱讀中通過自我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這樣的教法。
1.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shè)情境。“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因。”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學生追逐新知的熱情,是提高學生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我選取西湖春夏美景的畫面展現(xiàn)“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及“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意蘊,吸引學生,以此導入新課。
2. 多形式朗讀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根據(jù)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 抓住重點,以點帶面。《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古詩詞,在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文的景物描寫采用白描手法,由面到點,由大到小很有層次美。引導學生沉浸其中,想象“天人合一”,“宇宙遼闊、人生渺茫”的意境,有助于提高個人鑒賞能力。
教學資源與 工具設(shè)計
PPT、希沃白板、音頻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shè)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導入新課 導入(一) 師:俗話說:“上有天堂” 師:是啊,杭州美景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西湖更是杭州秀麗風景的一張名片,引得無數(shù)文人墨客駐足流連。同學們能想起一些描寫西湖的詩句來嗎?
師: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張岱一起走進西湖,去
《湖心亭看
雪》。
導入(二):西湖美。春季,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夏季,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秋季,楊萬里只言山色秋蕭索,繡出西湖三四峰。在這個冬季,張岱帶領(lǐng)我們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生(預設(shè)):例如:1.白
居易《錢塘湖春行》
2.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3.楊萬里《曉出
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回憶誦讀相關(guān)“西湖”詩作,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給學生帶來
審美的愉悅。這
樣導入新課,將現(xiàn)實與詩句緊密
聯(lián)系在一起,能夠調(diào)動學生探索西湖雪景的熱情。
二、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齊
讀課文,教師認真聽,找出學生讀不準的字音并板書正音。預測學生讀音障礙:崇禎 毳
衣 霧凇沆碭
鋪氈 喃喃
強飲
(二)請一生
范讀課文,讀
準字音。師評
價學生誦讀
情況。讀古文
要正確流暢,
還要讀出韻
味。做到句讀
分明,節(jié)奏合
理,抑揚頓
挫,讀出作者
的感情。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再一起朗讀課文,讀完后用現(xiàn)代漢語簡要概述文章內(nèi)容。
(一)學生初讀課文,
正音。
(二)請一生范讀課文,讀準字音。并能在
教師指導下讀得正確
流暢,讀出韻味。
(三)學生再一次齊讀
課文,讀完后用現(xiàn)代漢
語簡要概述文章內(nèi)容。 (張岱雪夜獨往湖心
亭看雪巧遇金陵客)
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意,
我引導學生采用齊讀、個讀等多
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
本文內(nèi)容,也鍛煉了學生的概括
能力。
課堂活動(二):品讀賞
析——癡 1. 品癡行
提問1:文中有一個人對作者張岱進行了評價,同學們能找得出來嗎?(“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如果只用一個字來概括呢?(“癡”) 提問2:“癡”說得通俗點是什么? 是啊,說得通俗點就是呆、傻,舉止異常。生活中有
些人的行為
就是古怪,顯
得呆氣。比
如:數(shù)學家陳景潤,研究數(shù)
學非常投入,
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shù)學題。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桿,他忙道歉連聲對電線桿說:“對不起,對不起!”張岱舉止異常嗎?你能用第一段中的原文來回答嗎?一個“獨”字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找出舟子對張岱的評價,并用一個字概括為“癡”,用圈點勾畫法在文中第一段找出能表現(xiàn)張岱“癡”的詞語或句子并對其進行分析,品味張岱的“癡行”及其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西湖的奇景
因為游湖人的存在而更加彰顯了它的魅力,奇景與癡人相映成趣,通過反復揣摩,我認為文中有一個字能很好地概括全文——癡,因此緊扣“癡”設(shè)置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品癡行 2.賞癡景 3.議癡趣
2. 賞癡景
(1)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讀一讀。 師: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希望同學們能找出來并讀出氣勢和感情。 (2)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jié)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師小結(jié):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又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淡淡寫來,情致悠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3)“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yōu)美嗎?
(1)學生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讀一讀。男生讀前句,女生讀后句。(男生讀出前半句的闊大蒼茫,女生讀出后半句的空靈渺遠)
(2)細讀文章第二段,賞析西湖雪后奇景。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由大到小,由遠及近,不僅表現(xiàn)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xiàn)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3)體味白描寫法的妙處: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手法就稱之為白描。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本環(huán)節(jié)既是“引發(fā)”,又是 “整合”,既是一種說讀活動,也是一種能力訓練。多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細膩地品味語言文字。在賞析西湖奇景后,我將指導學生對白描這一寫法做系統(tǒng)歸納。作者寫西湖雪景,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點”“一痕” “一芥”“兩三粒”,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3.議癡趣
(1)一切景語
皆情語,透過
文字勾勒的
雪景,你能隱
隱約約感到
作者具有怎
樣的品性
嗎?
“莫道君行
早,更有早行
人。”孤獨脫
俗的張岱到
湖心亭看雪,
不想亭上早
有了人。是誰
呢?作者與
兩位金陵人
在湖心亭巧
遇時的心情
如何? (2)教師小
結(jié):同學們,
我們通過找
“癡行”、品
“癡景”、議
“癡心”,已
經(jīng)體會到了
張岱的癡,他
是個怎樣的
人呢?請你
用“好個
___________
___的張岱”
的句式評點
張岱其人。
(1)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張岱的“癡趣”。體會
張岱巧遇金陵客的心
情:❶驚喜、愉悅。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這一驚嘆發(fā)之于二客,
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
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
巧遇知音的愉悅、驚
喜,反寫二客,足見作
者構(gòu)思之巧,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
喜才“拉余同飲”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出作者的興致之高。
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
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酒逢知己千杯
少”的喜悅之情了。 ❷惆悵、傷感。 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
人曾發(f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jīng)意之間,卻遇到
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并且難有后會之期。想及如此,怎
能不令人惆悵!
(2)評點張岱其人:
好個孤獨的張岱。好個
清高的張岱。好個癡人
張岱。好個超凡脫俗的
張岱。好個癡迷自然的
張岱。好個思戀故國的
張岱。好個內(nèi)心孤獨的張岱……
在引導學生
議癡趣的過程中
介紹與作家作品
有關(guān)的知識,知
人論世,拉近作
品與學生的距
離。這同時也是
一種“穿插引進”式的教學設(shè)計手
法,它讓閱讀變
豐滿厚實,思想
深刻。
課堂活動(三):配樂朗讀,讀出情味。
結(jié)束語: 無論是強飲,還是痛飲,我們都感覺到了金陵人和張岱,把自己拋舍到自然中,又超脫出來的心靈體驗。“癡”正是融于山水自然,閱盡繁華而能獨守的那一份寂寞;也是不同流俗,用心去領(lǐng)悟而得的那一道真味;更是
真正實現(xiàn)了
天人合一,物
我兩忘的那
一種超脫。在什么都在提速的今日,慢生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追尋。聽從心靈和自然的召喚,像張岱一樣,有癡人雅興,可以在詩書自然中乘興而至,悠然沉醉。 最后讓我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讀著文字,再次走進西湖雪景,走近張岱。
學生伴著古典音樂《高
山流水》齊讀課文。
播放音樂,音樂是流動的畫面,悅耳的詩篇。給《湖心亭看雪》配置音樂,使欣賞課程真正成為圖、文、聲并茂的整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古典音樂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情不自禁進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這正是這門課最牽動人心的地方。學生配樂朗讀,古典而悠揚的音樂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再次走進西湖雪景,走近癡人張岱,從而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提升自身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教學評價設(shè)計
本文雖不過160余字,卻創(chuàng)造出了極高的藝術(shù)境界,是描寫西湖雪景的經(jīng)典之一。本節(jié)課的“活動板塊型”框架,打破了以往文言文課堂教學
的沉悶。學生們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交流,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學生在互動研討中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增強了協(xié)作意識。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在上課前,我反復研讀文本,抓住了“癡”字作為教學核心,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教學,并有課堂生成,例如說讓學生起來模仿金陵客遇見張岱時的語氣,有的學生巧妙增加了幾個字,活靈活現(xiàn)地把當時情景演繹了出來,不僅增強了對文章的理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構(gòu)成了一個教學亮點。
但教學從來都是遺憾的藝術(shù)。在課程設(shè)置上本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比如說在導入部分有學生說“欲把西湖比西子,山色空蒙雨亦奇”時我并沒有及時糾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繼續(xù)進行了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這是不妥的。還有在“找癡行”時用時過長,導致后面的“賞癡景”和“議癡趣”兩個板塊略顯緊促,這是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一個地方。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guān)于會員| 移動設(shè)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