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湖心亭看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語文人教版九年級上12《湖心亭看雪》安徽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湖心亭看雪》
一、導入新課:
(出示西湖風光的圖片)
“大家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明艷妖嬈的西湖) 白居易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柳依依,生機盎然的西湖)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今天我們就跟隨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默讀文章同時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在旅游勝地西湖看雪,會看到什么樣的情景呢? 2、作者為什么要去看雪? 3、他看到了什么?
4、又能通過看雪來表現他怎樣的心境呢? 同時板書
二、讀文章,了解作者
誰能告訴我,張岱是誰?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不想給清朝廷做事,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為什么明朝滅亡后,不再出來做官了呢?
這涉及到當時的一個時代特征,清朝滿族人入關,明朝滅亡,很多明朝的舊臣是很不滿意的,那么明王朝的那些舊臣怎么辦呢?當然有的被清政府收買效命清政府,但是像張岱這樣的一大批文人不愿效命清朝,所以要么選擇隱居,要么選擇逃避,要么甚至選擇那種以身殉國的方式。
在《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中也隱約地傳達出作者那種微妙難言的心境。 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清朝已經建立了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然采用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禎”,其中肯定有一定的深意。是啊,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我們來齊讀一遍文章,讀的過程中去發現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
“癡”。說的通俗些是什么意思? 傻,笨,舉止異常。 《紅樓夢》中有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癡”在一般世俗上的意思,并非一個褒義詞,但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常會把“癡”字理解成一種執著專注的追求達到了渾然忘我的那種最高境界。如“如癡如醉”“不吃不迷不成才”。
張岱也很“癡”,哪些句子體現了他的“癡”? “十二月” “大雪三日” “人鳥聲俱絕”(“絕”,消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獨往湖心亭看雪”
為什么人鳥聲都消失了呢? 天太冷
2
而且作者還選擇了哪個時辰前往看雪? 更定(晚上八點)
張岱卻在這個時候選擇去湖心亭看雪,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嗎? 有著不同情趣的人,是個孤獨的人 張岱說是“獨往”,真的是一個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舟子,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說同往看雪,另外張岱很是清高,孤傲,不愿與舟子為伍。 是啊,蕓蕓眾生不可為伍,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 三、賞雪景,體會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三個“與”字顯得拖沓應去掉,你認為呢? 不能去掉。“與”字寫出了天、云、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話仿佛物與物之間有了界限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2、能否改成“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為什么? 不能改。這樣寫更能表現出朦朧。表現出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景物的渺小。 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形象的描繪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蒼莽的大自然形成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緒。
是啊,大雪掩蓋了一切污濁,世界一片純凈,此時蒼莽天地與渺小景物形成對比,人置身于蒼莽大地,何其渺小,使人頓生一種孤獨之感。
看作者筆下的雪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果讓我們描寫一段雪景,你會怎么描寫? 我想你肯定會用上一些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和一些優美的詞句。但是咱大家看看張岱寫的這段雪景用了修辭沒有?
沒有。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勒景物的寫法叫什么手法? 白描。(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超凡脫俗,孤獨。
再次朗讀,去感受作者那超凡脫俗的品性。 有句話說“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脫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 大喜
揣摩“大喜”,用朗讀來表現大喜之情。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欣喜、激動)
我聽出了欣喜和激動,你現在可以把這句話譯成現代漢語嗎?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到這樣的人。
這樣?怎樣?同學們覺得是什么樣的人? 有如此雅興的人 有高雅情趣的人
3
志同道合的人 超凡脫俗的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張岱,喜悅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張岱也和他們一樣滿心歡喜嗎? 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字,作何解釋?
盡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強喝下三大杯就匆匆告辭。 作者在這里不說自己驚喜,反寫二客“見余大喜”。這一驚嘆雖發之于二客,實為作者心聲。作者妙在“不發一言”而“盡得風流”,二客“拉余同飲”,頗有幸逢知己之樂,似乎給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變其凄清的基調。
賞析“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這句話。 借舟子之口,點出作者之“癡”。又以相公之“癡”與“癡似相公者”相比較,令人拍案叫絕。同時也對文章前面所寫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在“更定”時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的行為給予解釋。
最后讓我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再讀一遍文章,走進西湖雪景,走進張岱! 四、結束語
和張岱同時代的一位文人叫張潮,他曾經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淺深,所得之淺深耳。”《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中一定還有很多咱們大家沒有體會到的別樣滋味,希望同學們能在未來的日子里去慢慢感悟。
五、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