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孤獨之旅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6課《孤獨之旅》山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孤獨變得堅強的成長歷程。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內涵豐富。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杜小康經歷著獨孤的磨難,從不堪孤獨、承受孤獨到最終的享受孤獨,杜小康成長了。本文的著重點是成長,因此第一課時把重難點放在感受杜小康的心路歷程和成長變化。
【學情分析】 初三的學生,與本文的主人公年齡相仿,所以對本文比較感興趣。在理解“孤獨”的含義上比較淺顯,尚且感受不到孤獨的力量,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精心走進文本,進一步理解 “孤獨”的含義,并從中汲取力量,從而樹立正確的對待困難磨難的態度。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恐慌”“孤獨”的含義。(重點)
2、品析精彩語句,感受主人公杜小康對獨孤的態度變化。(重點、難點) 3、理解孤獨的力量,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難點) 【課 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小康”之名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一篇文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孔夫子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美好的大同社會。其實,他后面還說“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孔子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寬裕、殷實的理想社會。有的人就給自己孩子取名為“小康”,寓意著家境寬裕殷實或希望過上這種生活。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名叫“杜小康”的少年吧!
Ppt顯示:杜小康原先的家境
可以說,他的家境正如其名一樣,小康。不過,這是昨天的杜小康。今天的杜小康好像和他的名字不太符合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沿著杜小康的足跡,來一場孤獨之旅。
二、從名字變化看心路歷程 (一)杜放鴨
ppt 出示: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離家也許是出自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著他。
——曹文軒散文:《前方》 1、杜小康要離家了,他的離家原因是上述哪一點?請大家關注第一段,并說說你是從哪個詞讀出來的。
明確:第二點,無奈。
2、而現在杜小康已不再“小康”了,他成了一個什么? 放鴨的,他成了“杜放鴨”了。
3、在讀第一段時,“最”“竟”“另”“忽然”“只好”這些個詞應該重讀,才能讀出杜小康的無奈。
4、命運和他開了個玩笑,把他拋出原來的生活軌道,縱然萬般無奈,杜小康也不得不隨父親離開原來的家園,離開和自己一起長大的伙伴,離開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這場“放鴨之旅”。前方等待他的將是什么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二)杜恐慌
5、在他們離家去蘆蕩的路上和剛剛到達蘆蕩的頭幾天,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如何?請大家在文中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狀態的詞語。
明確:恐慌
6、這時,杜放鴨成為杜恐慌了。他是和父親一起外出放鴨的,而且蘆蕩的風景也很優美,這又有什么恐慌的呢?請大家結合課文,說一說你的理解。
參考:21段中“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這里用了一個詞“真正”來修飾害怕,還說“永遠逃不走”,難道前面的害怕、恐慌都是假的嗎?為何逃不走?
明確:還沒到達蘆蕩的放鴨點時,前方未知的東西還能“撩逗”杜小康好奇心,所以除了恐慌,他內心還有好奇、幻想,一旦到達目的地,發現,蘆蕩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里壓抑,似乎未知的前方沒有什么懸念了,就是在這一片蘆蕩中放鴨,接受被命運拋棄的現實,無法逃開。這恐慌既來自自然環境,更來自對前途的絕望。一起來朗讀一下11段,感受杜小康的這份恐慌。
7、是啊,離家后的杜小康,面對這空曠陌生的環境、殘酷的現實,這些都是他稚嫩的肩膀無法承受的。但真正“放鴨之旅”才剛剛開始呢。漫長的日子里,還有什么在等待他呢?我們一起跟著他向前走去。
(三)杜孤獨
8、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前面出現了他們最大的敵人——孤獨。請一個同學讀28——31段,看看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孤獨。
參考:①“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失去了情感的交流,精神上就會感到痛苦,甚至是折磨。
②父子倆本來應該是最親的人了,應該增加交流,消除孤獨。但是,現在,他們之間的對話竟然成了干巴巴的了。其實,在原著《草房子》中,確實有一段文字是介紹他們父子倆間干巴巴的交流的,看,這就是杜小康父子間干巴巴的交流為什么他們父子倆之間的交流會變成如此干巴巴呢?
9、孤獨壓得杜小康喘不過氣來,但生活還是要繼續過下去的。后來,他對孤獨的態度發生變化?是什么呢?我們來讀讀33段。
參考:開始承受孤獨了。
10、最后,當他在孤獨中經歷了暴風雨后,他對孤獨的態度又變了,下面,讓我們齊讀第44到49段,結合具體的字詞句來看看,他對孤獨的態度起了怎樣的變化?
參考:享受 (四)杜成長
11、一路走來,從最初的不堪孤獨、到后來的承受孤獨、到最后享受孤獨,杜小康的世界終于“雨后天晴”。他從杜小康到杜放鴨、杜孤獨,終于成功變為杜成長了。他經歷的僅僅是放鴨或孤獨之旅嗎?應該說,他經歷的是成長之旅。
12、后來,他的人生遭遇了更多更大的磨難,杜小康真的長大了。 三、孤獨的力量
13、回望背后那串深深淺淺的成長腳印,杜小康最應該感謝的是什么呢?促使杜小康的成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參考:孤獨。人生之路漫長而又艱辛,每個人都要獨自走過。孤獨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曹文軒在他很早以前寫的一篇文章《論孤獨》里也曾高度肯定獨孤對于個人成長的作用:
“它是一種正常并且健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志著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14、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感受過孤獨,請你以“我與孤獨”為題,寫一段話。
四、課堂總結
15、孤獨雖然困擾著、磨難著我們,但最終都會教養、啟發著我們,這就是孤獨的力量。同學們,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是充滿辛酸與淚水的,孤獨注定是生活給我們每個人的一道美麗而又殘酷的題目,或早或晚而已。希望我們也能向杜小康一樣,借助孤獨的力量來“壯大和發展自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