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看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5課《我看》河南省 - 洛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我看》教學設計
教材:人教版部編2018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5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 自主閱讀并欣賞詩歌,從整體上多方面地感受詩歌,并且能自主批注不 同種類的旁批:問題式旁批、藍色字旁批、評點式旁批。
2. 自由朗讀詩歌,能夠在朗誦時通過重音、停連、節奏等傳達出詩人的思 想感情,以“1+X”的思路,完成本單元詩歌的自由朗讀。
3. 引導學生掌握獨立閱讀一首詩歌的閱讀策略:初讀感受(不參考任何資 料)—再讀感受(參考助讀資料)——細讀感受(批注賞析文字) 教學重點:
1. 自主欣賞詩歌:初讀感受——再讀感受——批注旁批(問題式旁批、藍色
字旁批,評點式旁批)
2. 自由朗讀詩歌,把握詩歌情感基調。 教學難點:
朗讀詩歌時,通過重音、停連、節奏等朗讀技巧傳達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通過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學習本首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金庸筆名由來,導入穆旦筆名由來,進而導入本詩。 預設:
最近《倚天屠龍記》正在熱播,《天龍八部》也在翻拍。這兩部武俠小說,誰寫的呢?金庸,只是個筆名,他原名查良鏞。鏞字左右拆分為金和庸。他有一個同族的堂哥——查良錚,此人把“查”字上下拆分,得木旦二字,又取了木的諧音“穆”,得穆旦的筆名。(板書:穆旦),這節課,我們學習穆旦的一首現代詩《我看》.
二、任務一:自主欣賞
(一)速讀至少3遍,寫下初讀感受(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 學生的可能性回答:
學生一:這是一首寫景的詩,描繪了春天景色。(內容方面) 學生二:語言優美。(語言風格方面) 學生三:好像有些感悟和思考。(情感主題方面) 學生四:感覺詩人狀態放松。(情感主題方面)
……
教師不做任何評價,給出助讀資料,指導學生繼續往下讀
(二)根據老師給的助讀資料,自由讀3遍,寫下再讀感受(30字左右的一段話)
1.助讀資料一:作者及背景介紹
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事變”。七月,向天津開炮,南開大學被毀。同年,詩人發表《哀國難》,并考入清華大學。
1937年,七七事變后,師生長途跋涉隨學校遷至長沙,長沙又遭日機轟炸。
1938年2月,長沙臨時大學開始遷徙昆明,組建西南聯合大學。由于戰時交通困難,詩人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行程3200多里,歷時68天,到達昆明。
1938年5月4號,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此詩寫于1938年6月,是穆旦來到云南后創作的第一首詩,當時詩人20歲。
2.助讀資料二:陌生化的語言(穆旦詩歌語言的特色)如: (1)“揉過豐潤的青草”揉:“揉”比“拂”多了一層“反復,來回的撫摸” 的感覺。春風與春草之間有了互動。 (2)“流云慢慢地紅暈”:這是云南紅土高原春天風景的真實寫照,天邊的夕陽,地上的紅土,好像讓流云染上了像小姑娘害羞一般的“紅暈”。 (3)“像季節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形象地寫出花朵的自然榮枯,生命的不斷變化。
3.寫下再讀感受(30字左右的一段話) 學生的可能性回答: 學生一:寫了詩人在春日的某一天,看到了夕陽下春風拂過春草,鳥兒展翅飛翔,晚霞映照大地的景色。(教師:他把內容細化了,具體到景象了)
學生二:詩的1、2節寫景,3、4、5節寫感悟。5節是情感高潮。詩人贊美和謳歌了大自然。詩人希望與自然共呼吸!(教師:她把詩的層次總結出來了,而且有了對主題的感受)
學生三:我讀出了希望、感受到了青年詩人在民族災難面前不退縮,像春天一樣心生美好、心生希望!(教師:聯系了助讀資料)
學生四:我讀出了無奈。人的再多的歡樂和憂傷都會逝去,只有大自然是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一絲無奈。(教師:聯系了詩句)
學生五:我讀出了自由。詩人想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教師:聯系了詩句) 學生六:我讀出了平靜。“深遠的晴空”是寧靜的,平展著翅翼飛翔的鳥兒更是閑適安靜享受的。(教師:聯系了詩句)
學生七:我感受到了詩人心中堅定的信念。生命在飛奔,詩人一路追隨,就像徒步穿行也要追隨學校,追隨理想一樣,心中有大境界、大胸懷(教師:聯系了詩句和助讀資料)
4.多種類型的旁批寫作
本詩旁批問題——問題式旁批 (1)“我看”領起的四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2)第3節:這里的“你”指什么?
(3)第5節:作者在這里因自然的激發而生出怎樣的愿望? (三)結合助讀資料三,細讀詩歌,完成批注寫作。 助讀資料三:
本單元是詩歌單元,每一課都有旁批,種類多樣。 1.藍色字的旁批
如:參照《沁園春·雪》的“藍色字的旁批” 節奏
不整齊劃一,而是富于變化。如“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領字
在句首領起下文,讀時稍有停頓。如“望”“惜”二字。
押韻
韻腳依次是:飄、滔、高、嬈、嬌、腰騷、雕、朝。
2.評點式旁批:參照《鄉愁》旁批:本詩句式齊整,有意形成回環往復的節奏。詩人選取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來表達“鄉愁”,使抽象情感具體化。 參照以上,給《我看》加藍色字的旁批或者評點式旁批。
3.評點式旁批寫作指導:
可以從動詞、表示顏色的詞語、感嘆詞、形容詞、修辭、意象等細處著手,寫一段評點式旁批。
整體總結: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日晚景圖,主要通過春風、春草、飛鳥、天空、大地等意象來表現。由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生發出對人的生命的感悟,表達了自己的獨特體驗和思考。景物、情感、思考融為一體。 三、任務二:自由朗讀
1.選擇你最有感覺的一節,有情感地讀起來。注意節奏、重音、停連、語氣等。形式自由,可獨誦,也可自由結合。
相同的一節,同學們的朗讀處理可能是不一樣的,以第二節為例:
“我看/飛鳥平展著翅翼” ,這樣劃分,突出了完整的畫面感,鳥兒飛翔在天空中,天空中的云朵在夕陽映照下染上紅色,這些,都是詩人看到的畫面。 “我看飛鳥/平展著翅翼”,這樣劃分,突出了景物的典型特點,“平展著翅翼”突出鳥兒飛翔的姿態和“慢慢地紅暈”突出了流云變紅的動感和時間感。
在部分學生展示朗誦的過程中,老師和剩余同學給出少許建議,把一些朗讀技巧滲入進去,預設:
學生一:1、3句后面沒有標點,停頓應該比2、4句短。 學生二: “深遠的”應該讀出空間感。“慢慢地”讀出時間感,時間在走,云在變化的感覺。
……
我們結合這些意見,再練讀第二節,好好體會體會。 2.再讀讀其他章節,每人分享一處朗讀處理。 3.老師分享一處朗讀處理,如:
老師發現詩中有一個地方挺有意思,跟大家分享。 (1)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2)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
同樣的形容詞竟然出現兩次,這很少見到,作者是想強調大自然蓬勃、飽滿的生命,我們干脆給它加上重音。“豐潤”怎樣讀才能突出強調出來呢?第一處豐潤讀重些?還是讀輕些?語速快些還是慢些?(第二處同問)
結論:第一處:讀輕些,拖長音節,加重氣息 第二處:讀重,甚至一字一頓,但停中有連
看來重音的朗讀方式有很多,不是僅僅把聲音放大,重讀就是突出強調了 2.欣賞老師所教的另外一個班幾個同學的朗讀。(錄音片段)
教師總結:每個人的感受點不同,性格不同,表達習慣不同,朗讀的處理也是有差別的,都有合理性。朗讀雖然是多樣性的,自由的,但基本的朗讀技巧還是要注意的。
3.帶著這些朗讀技巧,選擇本單元你最有感覺的一首詩,有感情地朗讀,為明天的朗誦比賽做好準備。 4.最后,回到《我看》,我們用一個詞語給整首詩歌定一個情感基調吧? (其他詩歌的情感基調分別批注在課本上) 預設:激情/激昂/前面平靜后面昂揚向上。
春風揉過春草,充滿激情;飛鳥吸入天空,充滿激情;大自然豐潤的生命永在勃發,充滿激情;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充滿激情;春天里的一切萬物,都充滿了激情!詩人的生命也被這激情的春天喚醒,此時此刻,他像一朵花,一顆草,一條溪流,一片云彩一樣,在春天的懷抱里,盡情地伸展自我,努力地實現自我,像鳥一樣想歌唱就歌唱,像云一樣像流盼就流盼,像樹一樣想搖曳就搖曳,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坦坦蕩蕩。歡笑想來就來吧,哀愁想來就來吧,我無畏無懼,無怨無悔,因為,我與自然同在!
這首詩歌顯然,在對春的體驗上已經突破了古典詩歌的“傷春”情懷,體現出了明顯的現代性品質,他們強調感覺,重視內心的發掘,以一種新的態度面對現實,表現個性,尋求自我與世界的平衡。這也是本詩的一大特色。 此環節設置的目的:溫習基本的朗讀技巧,常用常新,并感受朗讀的多樣性。通過細讀詩歌,加深再讀感受,讀出更多情感,深刻感受本詩風格。 四、嘗試創作(課下作業) 仿寫《我看》,時間鎖定在洛陽秋季(意象:秋葉、秋草、秋水、天空、大地) 五、推薦篇目
《森林之魅— 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阻滯的路》《活下去》 《贊美》《詩八首》《冬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