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河北省優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描述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的存在方式。
3.理解染色體和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過程與方法:
1.嘗試模擬染色體的形成過程。
2.嘗試模擬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的變化。
3.運用推導法探討染色體和基因的傳遞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樂于探索生命奧秘。
2.通過了解科學發展史,認同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2重難點
重點: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描述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的存在方式。
3.理解染色體和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難點:
1.描述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的存在方式。
2.理解染色體和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3教學準備
1、準備學習工具單。
2、課件。
3、指導學生完成模擬制作。
4、準備“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每人一張)。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教師行為:出示田亮和他女兒的照片,利用他們之間的關系和相像的性狀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相像的原因是田亮把控制性狀的基因傳給了森碟。引出我們有很多與父母相同的性狀,父母是如何把控制性狀的基因傳給我們的呢?引出課題。
學生活動:利用上節課的內容分析出田亮與森碟相像的原因是田亮把控制性狀的基因傳給了森碟。
設計意圖:田亮和森碟是學生們熟悉又喜歡的明星,呈現他們的照片,是利用明星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引入不但是對上節課知識的回顧而且能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活動2【講授】解讀目標
教師行為:出示學習目標,并簡單的解讀。
學生活動:明確本節課的任務。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和學習方法。
活動3【講授】新知學習
1、通過模擬制作自主探究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教師行為:(1)給學生創設機會,由學生代表展示本組的模擬制作成果
學生活動:學生代表展示模擬制作,其他學生認真傾聽
教師行為:(2)引導學生對剛才的展示作出評價
學生活動:學生對剛才的模擬制作作出評價
教師行為:(3)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由學生再次進行模擬展示
學生活動:學生再次展示模擬制作
教師行為:(4)要求學生在剛才模擬制作的基礎上背寫學習單的問題一(附:學習單問題一)
(教師巡視,提供個別的輔導和幫助,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學生活動:學生背寫問題一,學生代表根據老師要求在黑板上完成問題一的第(4)小題后展講,其他學生傾聽。
設計意圖:對染色體的研究屬于微觀領域的研究,知識抽象,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困難,為幫助學生理解,我設計了模擬制作染色體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彩繩上不同顏色的區段表示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它位于染色體的DNA分子上,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通過學生的匯報交流,對知識進行整理,總結歸納出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基因是染色體上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2、一般情況下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基因的存在方式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單的問題二分析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的存在方式(附:學習單問題二)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老師要求認真分析課本第30頁“進過整理后的正常人(女)體細胞內染色體的排序圖”,小組討論,并派代表展講。
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及時的補充、完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做染色體的核型分析,組織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思考和討論交流。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在生物體細胞內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而且成對的兩條染色體形態、大小相似。
3、染色體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師行為:(1)提問:每個人的體細胞中都是23對染色體嗎?你能舉出實例嗎?
學生活動:學生舉出“21三體綜合征”的例子。
教師行為:(2)引導學生說出“21三體綜合征”的啟示。
教師舉出其他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得出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恒定的。
學生活動:學生得出“正常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必須是23對”
教師行為:(3)引導學生根據此結論進行推測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父親提供精子,母親提供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而父親的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母親的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那是不是受精卵中染色體是46對呢?引導學生分析出錯誤,并進行推測。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剛才的資料分析推測出生物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一定發生了某種變化。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猜測,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行為:(4)根據學生的推測引導學生自主看書完成“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
引導學生展示作品并作出適當的評價(在巡視的過程中注意典型錯誤)
引導學生說出通過畫圖體會出生物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存在方式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主動的驗證自己的猜測完成“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后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深刻體會染色體的傳遞規律。在這里我將抽象的文字表述轉化為直觀的圖形,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突破重難點。
教師行為:(5)比較生殖細胞與親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數目和存在方式。那么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是如何傳遞的呢?現在讓我們做一次填圖訓練。從父方和母方的體細胞中選取一對染色體,在每對染色體上用A和a表示成對的基因請完成學習單中問題三的填圖訓練。
學生活動:學生完成學習單問題三的填圖題,學生代表展示自己對受精卵中染色體和基因存在方式的填法,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染色體的傳遞規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促進知識的內化。并且為學生認知每一種生物體細胞內染色體的數目是一定的提供理論依據。
形象具體的填圖練習使學生深刻理解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是隨染色體的傳遞而傳遞的。進而使學生理解這樣的傳遞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意義,由此回扣主題。
活動4【講授】總結性學習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依據學習目標回顧學習內容總結收獲
(補充筆記或加強記憶與理解 )
學生活動:學生能按老師的要求進行總結性學習。
設計意圖:對知識能及時的回顧,確保學習目標的完成。
活動5【測試】自我檢測
教師行為:
1、下發自我檢測試卷
2、出示答案
3、依據學生的主要問題重點講解
學生活動:
1、自主完成試卷
2、根據老師出示的答案同桌批閱
3、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之間答疑解惑
設計意圖:
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新知學習—工具單
設計人:畢鳳娟 使用人:八年級生物教師
班級: 組名: 姓名:
【學習目標】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描述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和基因成對存在。
3.理解染色體和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我們需解決的問題】
問題一: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
根據展示“模擬制作染色體”的過程,背寫完成以下問題。
1.染色體主要由什么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條染色體上含有幾個DNA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和DNA的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寫下圖表示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問題二:一般情況下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的存在方式?
認真分析課本第30頁的圖1,自主完成以下問題后組長組織交流。
1.人體細胞中有____條染色體。
2.圖中染色體的存在方式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細觀察圖中的每一對染色體,根據染色體的組成成分,你會做出怎樣的推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三: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是怎樣傳遞的?
1.通過畫馬蛔蟲形成精子的細胞分裂過程,請你推測一般情況下生物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存在方式有什么特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畫圖體會精子和卵細胞在形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和基因的傳遞規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