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長春吉大附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長春吉大附中
課程與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探究式教學 關注學生 學情分析:
學生對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已有初步了解,細胞在學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已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漸漸的的清晰,但學生對細胞結構和功能也僅限于了解而已,尤其對細胞內部的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更是知之甚少。絕大多數學生聽說過染色體、DNA、基因,但三者是什么樣的關系,絕大多數學生是不不清楚的,甚至很多學生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它們與細胞核的關系,有一部分的同學是知道的。關于遺傳信息,學生們更是一頭霧水,遺傳信息在哪?遺傳信息與染色體、DNA、基因又是什么關系,這又是一個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個難題,當你說出這些名詞時,學生們又非常想了解,所以,染色體、DNA、基因很有必要系統的講解給學生。對于遺傳信息與生物體性狀之間的關系,學生們更是缺乏內在聯系的指導,一個是如此微觀,一個又是如此宏觀,如何把兩者聯系起來,在對于學生來說,僅憑原有的知識是很難聯系在一起的。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給出形象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所以,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清楚后,就很容易突破遺傳信息控制生物體性狀這個難點了。 課程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細胞核在生物遺傳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說出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之間的關系 3、說出基因控制生物體的特征 4、闡明遺傳信息存儲在細胞核中 能力目標:
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動手操作與實際觀察相結合的能力 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感受祖國的偉大以及刻苦學習報效國家的意義 通過沃森與克里克獲得諾貝爾獎來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性 重點:
說出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之間的關系 難點:
解釋基因與遺傳信息的關系,闡明遺傳信息存儲在細胞核中 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人教版教材給出了很多具體的授課思路,教材提供的例子也很具體。但本人在授課時,對教材進行了處理,選擇性的運用教材,這也是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因此,本人在認真閱讀教材與相關資料后并接回學情分析作出如下處理: 1、經典部分的處理: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過程一直都是克隆技術中的經典實驗,一提到克隆技術學生們馬上就能想到克隆羊多莉,但本節課的內容并不在于解釋克隆技術,所以在這里關于克隆技術不會介紹太多,而是通過這個經典實驗總結出細胞核
在遺傳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細胞核的重要性。為揭開細胞核內部的神秘面紗做好準備。同時,在這里還將通過這個實驗過程說出不是只有細胞核在遺傳過程中起作用,細胞的其他結構在遺傳過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其他部分的處理:
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之間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四者之間關系的理解將直接決定他們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因此,應該花費足夠的時間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所以,應該安排一定的順序,這個順序有助于學生對四者關系的掌握。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將這四者的順序按照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逐一引出并加以介紹和講解。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從未知到已知。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了解和掌握。最后在講解基因和性狀的關系,進而介紹遺傳信息的所在。 教學資源開發:
教材對本節課所提供的內容很具體也很豐富,圖文并貌。這很有利于學生對微觀世界的了解,對抽象知識的把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個模擬制作,這個模擬制作四人一組互相合作完成,材料是廢舊的礦泉水瓶蓋以及舊電線。模擬的是基因,通過這個模擬制作認識基因和DNA之間的關系,也讓學生體會“做中學”帶給他們的樂趣。 教學方法設計:
PPT演示 實踐法(動手制作) 資料分析法 講授法 教學過程: 1、從經典的克隆羊誕生過程導入新課,解決細胞核在遺傳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PPT演示結合教師講解 2、探究基因和DNA之間的關系 通過模擬制作解決
3、進一步探究DNA、染色體、細胞核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資料分析結合PPT演示 4、遺傳信息與基因之間的關系 教師通過實例講授清楚 教學反思: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的一堂學習微觀領域知識的課,相關知識非常抽象,學生的感性認識較少,對初一學生來說不太好理解,因此這一節的學習相當重要。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做了如下設計:
1、從經典的克隆羊誕生過程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細胞核在遺傳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讓學生感受到理性思考帶給他們的樂趣,同時,對于這樣一個經典性實驗,也應該讓我們的學生了解并記住它。
2、通過模擬制作探究基因和DNA之間的關系,開啟整個探究過程的序幕,讓學生的思維與實踐結合起來,激發靈感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做中學”帶給他們的樂趣。
3、通過資料分析進一步探究DNA、染色體、細胞核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解決
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也對進一步學習接下來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最后教師通過實例講授清楚遺傳信息與基因之間的關系,并最終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總體感覺本節課有以下幾點可供大家借鑒:
1、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重點內容在學生自發的行動中解決。整節課學生活動豐富而不多余。
2、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將抽象知識形象化
3、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及動手操作的能力。模型制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思維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資料分析堅持不脫離教材本身,即教材就是最好的資料。
4、多媒體使用恰當。對抽象的知識給予具體的展示。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降低學習難度,提高了教學效果。本堂課很好的體現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特點,課件不是主角,主角仍然是學生。 5、處處滲透科學態度和情感教育。
不足之處:
1、教師本身激情不足,語調較平淡,語言還不夠簡化。
2、某些問題可以進一步展開,加深學生的理解,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節課可能還不夠完善,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