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四川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四川省優課
第2章第2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一、背景分析
本節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人教版)八年級(下)第2章第2節,是幫助學生形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它們位于細胞的染色體上”這一重要概念的重要章節,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性狀遺傳規律的重要部分。本節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自然延續,又是下一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基礎,也為以后高中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學習奠定基礎。
學生在七年級上冊學習了細胞通過分裂形成新細胞、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DNA是遺傳物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七年級下冊學習了生物的生殖過程;八年級下冊第2章第1節學習了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等前概念,但并不清楚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也不了解染色體和基因在體細胞與生殖細胞內的存在規律。本節課要幫助學生運用已有概念通過分析歸納構建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及染色體和基因在體細胞和生殖細胞內的存在規律,進而抽象出“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都是要減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生殖細胞”、“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基因也是要分開減半”,從而形成“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的重要概念。
二、重要概念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在“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主題部分,建議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將遺傳信息傳遞給后代。一些進行無性生殖,后代的遺傳信息來自同一親本;一些進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遺傳信息可來自不同親本”、“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它們位于細胞的染色體上”、“遺傳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遺傳信息是可以改變的”等。本節課的重要概念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它們位于細胞的染色體上。”
本節課重要概念的建構涉及到以下4條主要的次位概念和支撐次位概念的一些事實性知識:
A.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
B.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B.1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B.2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
C.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
C.1染色體和基因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
C.2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數量減半,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生殖細胞;
C.3在形成生殖細胞時基因隨染色體的傳遞而傳遞,隨染色體的減半而減半。
教師在傳遞“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它們位于細胞的染色體上”這一重要概念的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解決“子代與親代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這一關鍵問題。
三、教學目標
1.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描述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
3.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數量的變化;
4.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描述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
2.教學難點:親代的基因怎樣傳遞給子代。
五、設計思路
本節課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通過3個層層遞進的活動:觀察DNA和染色體模型→畫出染色體、DNA、基因的層級關系圖→觀察女性體細胞內染色體排列和數量的特點→動手模擬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的變化,進行類比分析,構建“基因在形成生殖細胞時也減半”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模擬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關系的材料(塑料球、不同顏色的彩帶等);
3.模擬染色體的不同顏色的硬紙。
七、教學流程
八、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
新課導入 |
【回憶上節課的知識點】 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 遺傳給后代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展示】精子奔向卵細胞的圖片 ![]() 【提問】 1.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給子代傳遞了什么?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橋梁”是什么? 【導入】 基因是如何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帶著這個問題學習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
【觀察】 【觀察回答】 1.基因。 2.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是精子和卵細胞 |
復習舊知,前后銜接,導入新課。 | ||||||
新知 探索 : 染色體、DNA與基因的關系 |
【提問】 什么是DNA? (展示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 【追問】 1.彩帶上有不同顏色的區段,這些不同顏色的區段模擬的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 【講述】 并不是DNA上的所有片段都是基因。 【提問】 基因位于DNA上,那DNA又如何存在呢? 染色體主要由什么構成,它存在于哪? (展示染色體的模型)
【提問】 模型中的長繩、繩上不同顏色的片段及塑料球分別模擬的是什么? 【講述】 由模型可以知道,一條染色體是由一個DNA分子和多個蛋白質構成的。 【任務要求】 請用三個圈表示染色體、DNA和基因的層級關系? 【小結】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和蛋白質構成了染色體。 |
(閱讀書P29第二、三段) 【回答】 DNA分子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長鏈狀,外形像螺旋的梯子。 【回答】 1.DNA上有許多有遺傳功能的片段,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分別控制不同的性狀; 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DNA片段; (閱讀書P29第三段) 【回答】 DNA位于染色體上; 染色體位于細胞核中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 【回答】 長繩模擬DNA分子;繩上不同顏色的片段模擬DNA上有不同的基因;塑料球模擬蛋白質。 【小組討論、展示】
|
運用學生已有知識,通過模型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再引導學生理性分析,抽象出三者關系圖。 |
||||||
發現之旅 : 基因在親子代中的傳遞 |
(展示整理好的正常女性體細胞染色體圖)![]() 【提問】 1.人體細胞內有多少條染色體? 2.每一對的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提問】 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那在其他生物體細胞中呢? ![]() 【提問】 1.同種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存在有什么特點? 2.不同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存在有什么共同特點? 【提問】 在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為23對,如果精子和卵細胞也像體細胞那樣,也具有23對染色體,形成的受精卵染色體就有46對,還會發育成一個正常的人嗎? 【任務要求】 小組推理體細胞中只有兩對染色體馬蛔蟲染色體的傳遞過程,并展示。 【點評】 大多數小組都做的很好,能夠正確的推理出馬蛔蟲染色體的傳遞過程,個別有困難的小組在老師的幫助下也得到及時糾正。 【提問】 形成精子或卵細胞時染色體有什么變化? 【追問】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時,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呢? 【任務要求】 小組推理體細胞中有四對染色體的傳遞過程,并展示。 【追問】 假設有某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2n,那么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數又該為多少?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體數又該是多少? 【提問】 在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這種變化對生物有什么意義? 【提問】 基因在染色體上,那基因在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數量是如何變化的? |
【觀察】 【回答】 1.46條。 2.染色體成對排列,且每對形態特征相似(即可表示為23對)。 【回答】 1.同種生物體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2.成對存在。 【回答】 不會,因為一個正常的人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為23對。 【小組合作探究】 馬蛔蟲染色體傳遞過程。 【交流展示】
【回答】 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回答】 基因也減少一半,基因隨染色體的傳遞而傳遞。 【小組活動】 用不同顏色的硬紙模擬染色體,推理體細胞中有四對染色體的傳遞過程。
【回答】 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數為n,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為2n。 【回答】 保證同種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恒定不變。 【回答】 成對的染色體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時數量減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類推在體細胞中的基因是成對存在,在形成生殖細胞時基因的數量也減半。 |
小組合作,幫助學生學生理解基因的傳遞是隨染色體的傳遞而傳遞的。 |
||||||
歸納總結 |
【提問】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下你學到了什么? 【小結】 通過這個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子代與親代有相似的形狀是因為親代的基因傳遞給了子代。 |
【回答】 1.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 2.染色體和基因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 3.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數量減半,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生殖細胞; 4.在形成生殖細胞時基因隨染色體的傳遞而傳遞,隨染色體的減半而減半。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