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內戰爆發》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八年級《內戰爆發》
一、教學目標(黑體四號)
①學生扮演賣報童發放報紙構建情境,結合報紙標題感受抗日戰爭勝利后人民的激動心情以及對和平的渴望。(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②結合報紙標題、材料和地圖,了解重慶談判的背景,認識國民黨堅持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③通過了解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在談判中力爭和平等事跡,理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家國情懷)
④通過扮演戰地記者進行戰情匯報,結合地圖梳理內戰爆發之初的戰情。(時空觀念)
⑤結合地圖和史料,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分析戰局,概括內戰爆發之初國民黨的優勢,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戰術。(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⑥以戰地記者的身份撰寫文章,從人心向背、戰略戰術、軍隊士氣三個角度中任選其一探究中共短時間內逆轉戰局的原因。(歷史解釋)
教學立意: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
二、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包含“重慶談判”、“國民黨發動內戰”、“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三個子目,分別講述了內戰爆發的背景、爆發的標志和解放戰爭前期的概況。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人民渴望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而蔣介石為建立一黨獨裁統治積極發動內戰。由于內戰條件尚不充足,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假意和平,進行政治欺騙,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在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推動下,“雙十協定”得以簽訂,政治協商會議順利召開,為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此部分內容揭示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專制獨裁的本質,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
然而重慶談判只是煙霧彈,國民黨逐步完成發動全面內戰的軍事部署,悍然發動全面內戰。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和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毛澤東領導人民軍隊制定了正確的政治方針和軍事原則,很快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本課是人民解放戰爭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揭穿蔣介石的內戰陰謀;軍事上粉碎國民黨的全面和重點進攻,由此取得政治和軍事上的優勢,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三、學情分析
優點: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歷史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歷史的方法,閱讀史料能力、綜合概括分析比較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教師史料教學及運用多種方法展開課堂教學。
不足:學生掌握的信息多為碎片化信息,分析和提煉不夠深入。本課內容是學生普遍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一段歷史,因而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其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進行發現探究。
對策: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貼近學生心理的角度,兼采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思多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分析、歸納綜合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重慶談判的結果及國共雙方的目的。
2.難點:中共短時間內逆轉戰局的原因。
五、教學過程(不能是課堂實錄)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導入】 設問:抗日戰爭哪一年結束? 教師通過語言構建情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消息傳來,全國沸騰,各大報紙爭相報道。賣報買報的聲音充斥著大街小巷。 你聽,賣報童來了……” 教師展示1945年8月15日重慶市民爭搶這份大公報的場景照片。帶領學生觀察“日本投降矣”這個幾乎占據了當日版面的三分之二的超大字號的標題。 教師展示《新民報》新聞標題:“《戰事結束天下太平》”,通過語言使學生感受到人民對于和平的渴望。 之后設問:“抗日戰爭結束后,真的能夠實現天下太平嗎?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戰就爆發了。” 教師簡單介紹并展示民國時期的《大公報》《解放日報》《中央日報》等報紙:“民國報紙是我們研究民國歷史的重要史料,我們手里的《大公報》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解放日報》(展示)、國民黨的機關報《中央日報》(展示),我們應該聽過號外這個詞,這就是一份號外報紙(展示),是為報道突發性新聞的單張報紙,不列入報刊原有的編號,故名號外。” 教師:“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些民國報紙,來學習第23課內戰爆發。” |
兩位學生扮演賣報童,一邊叫賣一邊發放印有“日本投降矣”標題的《大公報》。 學生喊出“日本投降矣!”這個標題。 學生簡單了解民國時期的《大公報》《解放日報》《中央日報》等報紙。 |
教師語言和學生扮演的賣報童互相配合,渲染氣氛,構建情境。 在情境中結合報紙這一實物史料使學生感受到抗日戰爭勝利后人民的激動心情以及對和平的熱切期盼。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導入本課 |
一、力爭和平——彌天大勇親赴渝 1.電邀和談 就在大家歡慶勝利之時,延安突然收到了來自重慶的一封電報,緊接著,這封電報就被全文刊登在國民黨的機關報《中央日報》上。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閱讀報紙上的這則新聞的標題:“蔣主席電毛澤東請尅日來渝共商國是”。 幾天后,蔣介石再電毛澤東盼速來渝共定大計,之后蔣介石三電毛澤東促行。蔣介石十日之內連發三封電報,催促毛澤東赴重慶談判,還將這些電報全部刊登在《中央日報》上,進行大肆宣傳。一時之間,毛澤東的去留與否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 出示蔣介石在國民黨六大上的講話:“今后的中心工作在于消滅共產黨,日本是我們外部的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只有消滅中共才能完成我們的任務!” 設問:那么,蔣介石是真的想要和平嗎? 2.陰謀乍現 出示思考問題:既然內戰方針已定,蔣介石又為什么還要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呢?請你結合課本指出他的真實目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結合地圖和材料做進一步分析。 3.命運抉擇 設問:面對蔣介石的陰謀,毛澤東如何抉擇? 結合視頻思考:其他人不同意毛澤東去的原因,毛澤東決定要去重慶的原因。 師用語言展現毛澤東的彌天大勇:這是個人命運的抉擇也是國家命運的抉擇,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發生沖突時,毛澤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人民的利益。 為了順應民心,再造和平,毛澤東力排眾議,決定赴重慶談判。 在起飛前,他已做好一切準備,甚至立下了政治遺囑,他說:“如果蔣介石把我關了或者殺掉,那就由劉少奇同志來代替我”。 4.親赴渝州 出示視頻:8月28日下午三點,毛澤東飛抵重慶。(視頻) 教師構建情景:“毛澤東先生來重慶了,各大報紙爭相報道。 你聽,賣報童又來了……” 師分析報紙社論《毛澤東來了》:我們手里這份就是大公報對此事的報道,可以看到毛澤東來重慶這件事占據了近一半的版面,左側還有一篇社論,題目是毛澤東來了。我們可以看一下這篇社論的第一自然段。誰來給大家讀一下報紙? 追問:為什么人們認為這是一件大喜事? 教師結合《中央日報》對重慶談判的報道所占版面以及國民黨下達的宣傳禁令,使學生理解人民已經看到了中共對和平的誠意,蔣介石想將罪名推給共產黨這一陰謀破產了。 5.和平曙光 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國共兩黨開始了長達43天的談判,這場談判事關中國的命運。 教師講述重慶談判的焦點問題、共產黨為和平做出的努力、上黨戰役的勝利迫使蔣介石做出讓步、重慶談判的結果等。 教師設問:重慶談判的召開和“雙十協定”的簽訂對國共雙方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 1946年1月,在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壓力下,蔣介石被迫同意召開有國民黨、共產黨和其他黨派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 出示《解放日報》的一則新聞標題并講解:“在共產黨的努力下,雙十協定和政協會議通過了避免內戰、和平建國的方針,雙方還頒布了停戰令,下令立即停止一切戰斗行動,給和平帶來了一線曙光。那么這線曙光能夠匯聚成一片光明嗎?” |
生:“蔣主席”就是蔣介石,“電”就是發電報(電報聲),給誰發電報?毛澤東。請克日來渝,“克日”就是約定日期,“渝”就是重慶。 生:不是。蔣介石想要建立一黨獨裁統治,意圖發動內戰,和平堪憂。 生結合課本分析材料,得出目的。 生:其他人認為毛澤東會面臨許多危險,毛澤東認為為了革命事業、為了和平必須去。 學生扮演賣報童發報紙:《大公報——毛澤東先生抵渝》。 一位學生:讀報紙第一自然段。 生:因為和平有希望了。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了解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和結果,填寫學案的內容。 學生跟隨教師引導回答問題,探討答案。 |
分析報紙標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蔣介石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結合報紙標題、材料和地圖,了解重慶談判的背景,認識國民黨堅持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 使學生明白蔣介石內戰方針已定。 揭示蔣介石假和平的真面目。培養歷史解釋素養。 通過了解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理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將刊載這段常用材料的真實報紙發給學生,構建情景,幫助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毛澤東來重慶時人民的喜悅之情。 使學生明白蔣介石想將罪名推給共產黨這一陰謀破產了。共產黨得到人心。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和結果,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通過了解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在談判中力爭和平等事跡,理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 |
二、烽火再起——中共如何逆戰局 中國人民期盼已久的和平建國并沒有到來,和平談判只是煙霧彈。 教師出示報紙標題和文字材料。 國民黨一面談判,一面調兵遣將,在停戰令頒布以后仍然繼續向解放區發動進攻。從一月停戰令生效到六月,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大小進攻竟達到4365次,所用兵力累計270萬人次,侵占解放區城市40座,村鎮2577處。此外蔣介石還鎮壓各種反內戰活動,刺殺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他的種種行為讓人民逐漸認清了他假和平的真正面目,蔣介石逐漸失去民心。 1946年,國民黨逐步完成發動全面內戰的軍事部署,這場全國性的戰爭已不可避免。國內形式愈發緊張,戰爭氣息愈發濃烈。 烽火再起,接下來,中國共產黨又將如何為人民而戰、逆轉戰局呢?我們一起進入本課的第二篇章。 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記者活躍在全國各個戰場,用他們手中的筆和照相機,及時地報道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記錄了人民英雄可歌可泣的戰斗事跡。 接下來,我們就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去了解內戰爆發時的戰局。 作為戰地記者,接下來我們有三個任務,記錄戰情、分析戰況以及撰寫文章。 任務一:記錄戰情 首先請你結合課本,在導學案上填寫戰情記錄。之后我將請一位戰地記者上臺,結合地圖來匯報戰情記錄。 要求:在匯報的同時,圈畫關鍵地點在地圖中的位置。 參考格式:大家好,我是戰地記者xxx,下面我將匯報我記錄下來的七條戰情。1946年6月……(講到關鍵地點進行圈畫)。 任務二:分析戰局 【問題1】在全面內戰爆發之初國民黨有何優勢? 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思考,可以在導學案上進行圈畫。 【問題2】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和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共產黨如何應對?請你結合導學案和課本113頁進行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作進一步分析。 首先,教師解釋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 教師設問:起到什么作用? 我們戰略上藐視敵人,但是戰術上還要重視敵人。 之后,教師解釋共產黨的戰略戰術:“怎么重視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那么怎么集中兵力呢?不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重在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也就是重在殲滅敵軍,不搶占地盤。為了集中兵力,我軍主動撤出了105座城市,包括首府延安。毛澤東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1937年3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率領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接下來,教師結合地圖講解轉戰陜北期間的重要戰役,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戰術:“25萬對2萬,面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毛澤東果斷決定放棄延安,轉戰陜北,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以一己之力將胡宗南大軍拖在陜北。 胡宗南兵力25萬,彭德懷指揮的西北野戰軍2萬,還不到敵軍十分之一。敵人力量遠勝西北野戰軍,因此一心想找解放軍決戰。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軍運用了“蘑菇”戰術,利用地形優勢與群眾條件,不斷調動敵人,使其疲于奔命,造成補給困難,士氣低落,再選擇有利時機和地形,予以打擊。比如青化砭戰役,我們先派出小股部隊誘敵主力北上安塞,西北野戰軍主力部隊則隱藏在青化砭一帶等待時機。果然胡宗南為了保障主力側翼安全,命令三十一旅進占青化砭地區,正中我軍埋伏圈。西北人民野軍連續進行了羊馬河、青化砭、蟠龍三次殲滅戰,三戰三捷。又發動沙家店戰役,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山東解放區也捷報頻傳,最終華東野戰軍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最后結合材料進行總結:“總計從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作戰,殲敵達112萬人,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這一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振奮了全國人民,并為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條件。” 任務三:撰寫文章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為何能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逆轉戰局? 現在請你來完成第三個任務,結合本課所學及導學案中的材料,任選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寫成一篇小文章,發回新華社總部。 |
閱讀報紙標題和文字材料。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生:上臺以戰地記者的身份結合地圖梳理內戰爆發之初的戰情。 生:上臺以戰地記者的身份結合材料概括內戰爆發之初,國民黨的優勢:美國援助、兵力多、裝備強、人口多、地盤大。 生回答: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鼓舞了士氣。毛澤東提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 生:毛澤東的這一論斷對革命人民和軍隊戰勝裝備上強大的敵人,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生:撰寫文章,進行展示。 |
進一步揭示蔣介石假和平的真面目。使學生認識到隨著蔣介石假和平的真面目逐漸暴露,蔣介石逐漸失去民心,引出第二篇章:烽火再起——中共如何逆戰局。 構建情境,學生作為戰地記者完成接下來的學習任務。 通過扮演戰地記者進行戰情匯報,結合地圖梳理內戰爆發之初的戰情。培育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 結合地圖和史料,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分析戰局,概括內戰爆發之初國民黨的優勢,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戰術。培育了學生的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素養。 使學生明白戰略上藐視敵人,但是戰術上還要重視敵人。 使學生了解中共正確的戰略戰術,了解轉戰陜北、青化砭戰役等史事。 通過講解使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戰術的精妙。 對戰略戰術的分析為之后的第三個任務做了鋪墊和準備。 以戰地記者的身份撰寫文章,從人心向背、戰略戰術、軍隊士氣三個角度中任選其一探究中共短時間內逆轉戰局的原因。培育歷史解釋素養。 |
以《人民日報》一段話作為總結。“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日報》2022年12月21日08版” |
總結本課所講,升華主題。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