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七年級《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滄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七年級《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滄州
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識讀地圖和時間軸,梳理西晉建立、統一以及滅亡后政權的更迭狀況。(時空觀念)
(二)結合歷史課本劇和所學知識,認識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閱讀教材并結合視頻,梳理八王之亂的概況。(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三)結合地圖及史料,了解這一時期少數民族內遷的概況,并認識少數民族內遷的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四)通過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認識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是在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交融中不斷形成的,要加強民族團結;認識到統一是歷史之大勢,分裂孕育著新的統一因素。(唯物史觀,家國情懷)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兩大關鍵詞是 “政權更迭〞和“民族交融”。而本課主要承接 16 課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點介紹了三國歸晉之后西晉的發展脈絡。第一部分主要講述西晉完成全國統一,但社會矛盾依舊尖銳。第二部分內容主要是西晉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八王之亂”,破壞了西晉的統治秩序。第三部分集中體現了游牧民族的內遷,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出現民族交融的局面。
基于上述分析,本課可以分為 “西晉的短暫統一” 和“游牧民族的內遷” 兩大版塊。第一版塊 “分久必合,合則即分——西晉的短暫統一”,以“政權更迭〞為核心大概念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和重構。第二版塊“胡漢破界,民族交融——游牧民族的內遷”,重點講述內遷帶來的民族交融。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歷史基礎薄弱,還在發展歷史興趣,形成通史過程的時期。初一學生對圖片材料的感知能力較強,形象思維活躍,喜歡聽各種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所以應選用直觀有趣的材料,吸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容易帶入和激發思考的情景,引發學生的探究和思考;但是他們抽象思維、推理能力與辯證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尚未完全培養起來,時空線索難以把握,所以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建構時空觀,形成通史意識。本課涉及的評價性內容難度較大、知識盲區較多,需要老師循序漸進、引導深入。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西晉的短暫統一;八王之亂;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
教學難點:西晉王朝短暫而亡的原因;少數民族內遷的影響。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新課導入】 師:【播放視頻】 通過播放西晉的建立與統一的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秦漢時期的統一與西晉統一的不同。 過渡: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走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的歷史,了解這個政權動蕩又民族交融的時代。本課我們將從兩個版塊進行學習: 一、“分久必合,合則即分——西晉的短暫統一”; 二、“胡漢破界,民族交融——游牧民族的內遷”。 【新課講授】 一、分久必合,合則即分——西晉的短暫統一 (一)自主學習一:政權更迭 師:【出示課件】讓學生閱讀教材,梳理歷史知識,完成學案上自主學習一的填空。之后【演示政權更迭動態圖】 1.263年,魏滅_______。 2.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____為都,史稱_____。司馬炎就是______。 3.280年,西晉滅_______,統一了全國。 4.316年,西晉被內遷的少數民族_______所滅。 5.317年,皇族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朝,史稱______。 6.北方:4世紀初—5世紀前期,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史稱“_______”。 7.4世紀后期,北方:_______建立的_______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 過渡:從三國的分裂走向西晉的短暫統一,從東晉十六國的分裂走向前秦的局部統一,歷史在分分合合中不斷前行,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西晉雖然完成了全國統一,但是它的統一又非常短暫。 (二)師:【出示課件】:西晉時間軸 ![]() (三)八王之亂 師:【出示課件】西晉分封制材料: 晉武帝司馬炎鑒于曹魏的教訓,稱帝之后就大封宗室,總計分封了57王,此外還分封異性公侯。這些宗室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諸侯勢力日益強大。—趙毅 趙軼峰《中國古代史》 ![]() 過渡:由于西晉實行分封制,最終引發了“八王之亂”。 師:【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八王之亂的概況以及影響。 過渡: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的衰落,這是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原因呢? (四)合作探究: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 師:1.設計歷史課本劇 (學生表演) 2.【出示課件】展示材料 小廝:現在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當官的卻逍遙自在。你們都聽說過以前“王愷和石崇斗富”的事么?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用白蠟當柴燒; 王愷用40里紫色絲綢鋪路,石崇就用50里的織錦鋪路。 匈奴人:真是太奢侈浪費了!我和族人們從北方內遷而來,結果呢,西晉對我們采取民族壓迫政策:收取重稅,征兵派役,掠賣我們少數民族為奴隸。我們活不下去了,我要聯合我的族人們一起推翻西晉。 小廝: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風氣呀,無德而尊。唉!把錢奉為神物,用錢“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呀! 士兵:你看我參與平定“八王之亂”命懸一線,帶著滿身傷痛回家,結果生活困苦,至今卻無人問津,我也想推翻它。 ![]() 過渡:八王之亂使中原地區的人民避亂南遷,而此時北方游牧民族也紛紛內遷到中原地區。 二、胡漢破界,民族交融——游牧民族的內遷 (一)師:【出示課件】敕勒川狩獵圖和嘉峪關魏晉墓磚畫。 ![]() 過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如此之美,為什么他們還要內遷? 師:【出示課件】材料:公元之初,我國天氣有趨于寒冷的趨勢……到魏晉時期達到頂點,以致陰歷四月降雪……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過渡:由于自然生活環境的惡劣、中原先進文化的吸引,從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內遷的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歷史上稱為“五胡”。 (二)自主學習二:北方游牧民族內遷 師:【出示表格】指導學生閱讀課本87頁,完成下面表格。
動態圖】 過渡:西晉時,山西、陜西內遷的各地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各民族生活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三)合作探究: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 師:【出示課件】展示三則史料,提出探究問題。 材料一:晉為無道,奴隸御我。 ——《二十四史全譯•晉書》 材料二:前秦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大力興辦學校,提倡儒學。 材料三: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后,各族之間的生活、政治、文化聯系更為密切。洛陽貴族官僚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從事農耕,善于織布……政治組織相應的也發生了變化,遷入的民族模仿漢族建立了封建制度。……內遷各族領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內遷各族的文化習俗,也影響了漢族。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西晉和前秦實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不同? 2.根據三則材料,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影響? ![]() 【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回望歷史,在歷史的分分合合中,國家統一是大趨勢;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民族交融是主旋律。各民族在政治上互鑒,在經濟上交流,在文化上認同。使中華民族多元一體這顆參天大樹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讓我們團結一心,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共同譜寫中華民族贊歌! 【播放視頻】歌曲《愛我中華》 |
觀看視頻,從宏觀上了解西晉的歷史:西晉的統一是秦漢以來的第二個國家統一局面。 閱讀教材,自主學習,完成學案上政權更迭內容的填空。 學生計算:從西晉建立到滅亡是50年,從統一到滅亡僅僅只有36年。得出西晉統治短暫的結論。 史料學史:學生通過史料分析,得出分封制是造成八王之亂的原因。 視頻學史:學生觀看視頻,概括出八王之亂的概況以及影響。 學生表演歷史課本劇。 合作探究,從四個方面歸納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 1.統治階級內部腐朽 2.民族之間矛盾加深 3.社會風氣道德敗壞 4.八王之亂導致衰落 讀圖學史: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狩獵、放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學生分析史料結合教材,分得出內遷原因:游牧民族自然生活環境的惡劣;中原地區先進文化的吸引等。 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上遷入地區的填空。 合作探究,對比西晉的民族壓迫政策和前秦的漢化政策,分析得出內遷的影響: 1.激化了民族矛盾 2.緩和了民族對立 3.促進了民族交融 開放性問題 學生暢所欲言 |
通過視頻導入引發學生興趣,把學生迅速帶入本課學習情境,落實時空觀念素養。 通過對時間軸的自主學習和PPT動態圖的演示,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了解了西晉的歷史發展脈絡,了解到這段歷史的分分合合,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分裂孕育著新的統一因素,培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等核心素養。 西晉的短暫統一與秦漢的大一統形成鮮明對比,吸引學生探索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 通過對史料和視頻分析,學生理解八王之亂的原因、概況和影響,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針對初一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培養學生客觀、全面地評價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課本劇形象、直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易于學生理解歷史問題;學生合作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落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利用圖片,立足教材,分析史料,落實史料實證核心素養。 關于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原因不是初中學習的重點,筆者選擇簡化處理。 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利用地圖、表格的方等教學方法,歸納整理內遷民族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 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通過材料解析、小組討論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潛能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處理史料的能力、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內遷的影響,從而突破重難點,落實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樹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觀,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 緊扣本課兩條主線:政權更迭和民族交融。通過情感小結,弘揚國家統一、弘揚民族團結、弘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意識。增強學生對國家、對民族的認同感。進而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首尾視頻呼應,結構完整。 |
少數民族 | 原居住地 | 遷入地區 |
氐、羌 | 西北 | |
匈奴、羯 | 蒙古高原 | |
鮮卑 | 北方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