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抗日戰爭的勝利》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八年級《抗日戰爭的勝利》
《第22課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從井岡山道路的開辟,到漫漫長征,再到九一八事變,吹響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聲號角,并最終奪取抗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同行。 二、導學達標 (一)抗爭與團結 1.出示《1939年初抗戰形勢圖》 提出問題:觀察日軍占領中國領土情況,思考日軍可能出現的問題。 教師總結:日本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和國內資源緊張,于是改變侵華政策。由此引出問題2。 2.提出問題:日本改變侵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3.展示“皖南事變”地圖。 4.出示:新四軍政治部印發的“反對投降分裂倒退”的木刻年畫。和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舉行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分裂活動的集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提取有效信息。明確在行駛變化下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戰,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5.探究一:“沉浸式體驗全民族抗戰高潮”任務:1.都有哪些群體在抗戰? 2.交流左權、張自忠的抗戰事跡,體會抗戰精神。 呈現張自忠、左權圖片和他們所說的話,引導學生講述二人的故事,感受不同黨派為爭取抗戰勝利所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教師總結:抗戰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6.補充反法西斯戰爭世界戰場形勢,幫助學生理解中共七大召開的背景。 (一)方向與光明 1.播放影片《中共七大》 提出問題:(1)中國共產黨認為如何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 (2)建立一個怎樣的中國? (3)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 師生共同總結:中共七大的召開正是抗戰勝利前夕,如何奪取抗戰最后的勝利以及勝利后中國的發展方向成為擺在國人面前的主要問題,而黨的政治路線正好完美的解答了這兩個問題。會議中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七大歷史性的貢獻。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在中國民主革命關鍵時刻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一切無不昭示著這場戰爭的勝利必然屬于我們。 2.繼續補充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變化,使學生明確對日戰爭已經處于最后階段。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 3.呈現日本投降的報道以及何應欽接受投降書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抗戰的勝利。 4.提出問題:在感受喜悅的同時,我們來回憶一下,在抗戰走向勝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都做了哪些事?進而得出結論: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5.補充材料:世界各國的新聞工作者紛紛來華,報道中國抗戰實況,揭露日本侵略行徑,呼吁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支持中國。圖為臺兒莊戰役時,外國記著到前線采訪。 6.探究二:分析學案四則材料,總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材料一 :《南京條約》簽訂時的場景(繪畫) 《馬關條約》簽訂圖 《辛丑條約》簽訂時的場景 日軍受降中國戰區簽字儀式 材料二 甲午戰爭期間,民眾甚至為了幾個勞逸費,幫助日軍般運炮彈。1938年春,臺兒莊戰役打響。……中共則組織魯南老百姓,冒著炮火,把大刀、彈藥、糧食、蔬菜、肉蛋、燒酒、食鹽等送上前線,再將大批傷病員運往后方救治。 —— 摘編自《南方周末》2015年4月9日第1624期《抗戰地理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共傷亡人數對比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持續作戰時間對比。 材料四 圖1943年1月11日,中美兩國代表在華盛頓簽訂平等新約。 7.教師過渡:抗日戰爭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由衰敗到復興的偉大轉折,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讓中華民族挺起精神脊梁,硝煙散盡,信念不朽,精神永存。如今,時代的接力棒在我們手中,做為青年學生,我們應當如何弘揚抗戰精神? (三)奮斗與復興 1.聯系涿州洪災,學生都做了哪些?看到了哪些?更加深刻的體會抗戰精神。 今天的涿州,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今天的中國,繁榮強盛,山河日新。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感謝曾經的義無反顧,挺身而出,這盛世如英雄所愿。播放央視混剪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是中國軍民14年浴血抗戰、3500多萬同胞慘痛傷亡,才換來了今日的和平與安寧。我們更應銘記抗戰英烈的偉大犧牲與貢獻。中國的未來,需吾輩自強。 結束語:如今,百年大黨風華正茂,民族復興不可逆轉,希望同學們能賡續紅色血脈,書寫有為青春! |
思考短片主要傳達了怎樣的信息? 觀察地圖,結合所學,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自主學習任務 根據課前預習內容,結合地圖簡介皖南事變及中國共產黨的應對措施。 觀察圖片,分組探究、交流抗戰英雄事跡,體會抗戰精神。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回憶所學,回答問題。 觀察圖片,得出抗戰勝利的原因還有國際社會積極支援中國人民的正義戰爭。 學生分組活動,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學生暢所欲言,從身邊小事說起。 |
通過短片使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始終的人民觀,并產生疑問,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由此引入新課。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能力。 結合教材相關史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主動搜集信息,發揮合理想象,以新聞的形式再現歷史場景,培養“時空觀念”學科素養,鍛煉學生自我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在分享交流中感受到抗日的艱辛,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偉大的抗戰精神。 這一環節旨在通過影片把靜態教學內容轉化為動態形式,為學生再現歷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考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確的認識歷史事件。升華情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大量圖文資料展示,創設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抗戰勝利的喜悅,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是如何做的,第一、二部分已經學習明確,因此只需要進行回憶總結即可自然而然的突破本課的難點。 史料分析,從史料中抓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 通過相關史料和圖片的呈現,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抗戰勝利的意義,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通過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一方面啟發學生思考,在討論中使學生學會客觀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