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廊坊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廊坊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挺進大別山、三大戰役、渡江戰役的基本史實,梳理人民解放戰爭的重要階段,構建時空觀念。
通過歷史史料分析探究出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能夠認識到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樹立唯物史觀。
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貢獻的志向,培養家國情懷。
二、教材分析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屬于第七單元中非常重要的一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兩目內容之間因果相連,人民解放戰爭是國共兩黨的最后決戰,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走向勝利的階段。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軍屢戰屢勝,獲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解放戰爭這段歷史也比較感興趣,但是學生們的課外知識相對欠缺,對解放戰爭的歷史有一定了解但又不夠深入,學生對于解放戰爭最后為什么是共產黨勝利而國民黨失敗的問題興趣十足,這些恰為本節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極好的鋪墊。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人民解放戰爭的重要戰略階段
教學難點: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五、教學過程(不能是課堂實錄)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視頻:《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2、問題導入:1949年毛澤東和他的戰友領導的是哪次戰爭?這場戰爭是如何迅速取得勝利的? |
觀看視頻,認真思考,完成導入。 |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課題。 |
二、新課教學 (一)人民的期盼 1、知識回顧 (1)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抗日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中國的社會性質改變了嗎?依然是? (2)飽經戰火的中國人民最大的期盼是什么?毛澤東為了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哪些努力? (3)重慶談判為爭取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此時和平民主真正實現了嗎? (4)蔣介石公開撕毀“雙十協定”,悍然發動了內戰。 |
回憶思考抗日戰爭到重慶談判相關史實。 |
采用層層遞進提問的方式,聯系前面已經學習的知識,與新授課建立歷史聯系。 |
(二)人民的選擇 過渡語:1946年6月國民黨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隨后又發動了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1947年3月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粉碎了敵人重點進攻。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人民解放戰爭處于什么戰略階段。如何扭轉戰略形勢?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軍事行動?
(2)通過觀看剛剛的表演,解放軍為什么要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呢? (3)劉鄧大軍順利挺進大別山使當時的攻守之勢發生了驚天的逆轉。此時戰略形勢發生了什么變化? 過渡語:經過連續作戰,解放軍先后殲滅國民黨精銳200多萬,國民黨主力被迫退往沈陽、北平、徐州等孤城,國民黨被迫防御作戰。 (4)請同學們繼續觀察1946年到1948年國共兩黨兵力對比發生了什么變化? 過渡語:此時中共中央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2、三大戰役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發動了哪些戰役?三大戰役最先從哪次戰役開始?結合材料分析戰略決戰為什么選擇從遼沈戰役開始? (2)請各位小小軍事家結合課本以及任務單上的材料介紹三大戰役(提示從時間、作戰中心、領導人、作戰部隊、戰略戰術、結果等角度介紹)。 (3)淮海戰役紀念館里有一輛小推車備受大家的關注,下面有請我們的講解員上臺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這輛小推車的故事。 過渡語:陳毅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小推車的故事充分體現了解放戰爭中人民做出的選擇。 (4)三大戰役的勝利充分體現了各個戰場、軍隊相互配合,體現了中共中央正確的作戰方針以及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三大戰役的勝利對于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么重要變化?
(2)渡江戰役后,毛澤東得知南京解放的后,興奮地創作出了一首氣勢磅礴的七律詩。下面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朗讀這首《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中提到人間正道是滄桑,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最終選擇了共產黨。 |
梳理時間軸脈絡,分析和解讀地圖。 閱讀課本挺進大別山相關內容,完成自學。 觀看學生表演“挺進大別山軍事行動制定過程”,了解史實。 梳理時間軸脈絡。 引導分析地圖,認識此時的戰爭形勢。 觀看兵力變化柱狀圖,認識人民解放力量增強。 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知道三大戰役概況并講解三大戰役概況。 講述小推車的故事,進一步了解淮海戰役。 梳理時間軸脈絡。 詩朗誦,了解百萬雄師過長江的雄偉場面。 |
通過時間軸的方式,構建時空觀念。通過觀看地圖的方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 通過閱讀課本,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對挺進大別山有初步了解。 通過動態的學生表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識別大別山地理位置并知道其重要性。 通過時間軸的方式,構建時空觀念。了解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進程。 通過觀看地圖的方式,給學生直觀感受。 通過柱狀圖,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共產黨兵力變化,知道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通過史料實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通過史料實證,培養學生提取信息能力。通過識圖調動學生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通過講述淮海戰役小推車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通過時間軸的方式,構建時空觀念。了解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進程。 通過詩朗誦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
(三)人民的力量 1、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土地改革 (1)解放戰爭為什么在短短的三年內就取得了勝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兩組歷史鏡頭。為什么國民拉壯丁參軍,而解放區人民積極參加?源于共產黨的什么政策? (2)說到土地改革我們一起來聽聽解放區農民唐和恩的心聲。像唐和恩一樣的廣大農民為什么沒有土地?在農村中誰占有土地?這種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就是由于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導致的。 (3)針對這一現狀中共中央出臺了什么文件?具體內容是什么?土地政策是什么?得到土地后的農民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下面我們繼續聽一聽唐和恩的心聲,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聽出土地改革在當時有什么作用? 過渡語:土地改革使共產黨獲得了民心,是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 2、請同學們結合任務單上的材料從經濟、政治、軍事角度分小組討論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還有哪些?其中決定性因素是? |
解讀史料,了解土地改革原因。 播放解放區農民音頻,引發學生思考。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
通過史料實證,引發學生思考。 以解放區農民音頻為線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當時廣大農民渴望得到土地的愿望。層層遞進提問,引導學生說出土地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 通過小組討論,結合史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
三、課堂小結 1、人民解放戰爭共分為哪幾個戰略階段?哪次改革為人民解放戰爭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2、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上給了我們答案,他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3、學生齊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總結:歷史無數次經驗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需要無數個你和我共同去創造,共同去書寫屬于人民的歷史。 |
回顧新知,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齊讀材料,樹立為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通過層層遞進提問,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把散碎知識系統化鞏固新知。 通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話進行情感升華,感悟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激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家國情懷。 |
四、板書 | 學生緊跟老師鞏固復習本課所學知識 |
體現本節課教學主線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