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正面戰場的抗戰》辛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正面戰場的抗戰》辛集
《正面戰場的抗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列舉正面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2. 通過解讀史料素材,學會提煉有用信息、用歷史史實印證歷史觀點。通過觀看地圖,將歷史發展帶入時間空間之中,形成時空觀念。根據相關材料,掌握準確的歷史分析方法,擁有歷史解釋能力。通過對中國近代抗日戰爭時期的屈辱與中國軍民抗爭歷史的了解,體會抗日將士在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的第三課,本單元分五課內容分別講述了局部抗戰與全面抗戰的開始、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本課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了國民黨正面戰場從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到武漢會戰進入相持階段,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產生積極影響,但在抗戰后期消極抗日最終導致豫湘桂戰役全線潰敗的史實。
三、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歷史學習,已初步掌握歷史學科學習方法,對于歷史知識學習具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平日里的紀念日活動與電影電視劇的觀看使學生對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已有了初步認識。同時他們思維活躍,對于中國近代史的新內容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學重難點
知道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等基本事實。正確分析理解正面戰場的抗戰,能全面客觀的評價正面戰場抗戰。
五、教學過程(不能是課堂實錄)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一、課堂導入 1.教師多媒體展示銘文“中”“國”二字,并進行解讀,由兩個字的字形引出守護今天的共和國的士兵在默默守護著和平,導入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華夏兒女們用血肉之軀守護著我們這個家園。 2.概括前兩課內容引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點明當時抗戰的的兩個戰場,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本節課共同探討正面戰場的抗戰。展示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教師讓學生迅速瀏覽課本引言紅字部分,說一說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哪幾次重要會戰?(生回答師展示)在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一系列會戰。中國還派軍隊入緬作戰。 展示驅動性問題,教師引出問題,如何評價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長期以來,一直是抗日戰爭研究中備受關注的問題。毛澤東主席說,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的比較好。自今年4月起,在日寇進攻面前,大部分國民黨軍隊是打不得仗,一觸即潰的。我們該怎樣去理解毛澤東主席在1944年說的這一番話?今天的我們又該如何正確評價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讓我們開展一場史學研究去探討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 (一)臺兒莊戰役 1、 臺兒莊戰役的概況 教師展示圖片,提問你知道左圖中的指揮官是誰,他指揮了哪次戰役嗎? 展示臺兒莊的課題并要求學生認真觀看《臺兒莊戰役》紀錄片,以表格的形式進行知識梳理。 2、日軍進攻臺兒莊的意圖 教師展示1938年初中國的整體局勢,教師講解日本為打通南北戰場,南北對進,夾擊徐州。介紹徐州的重要性,然后展示臺兒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日軍企圖把山東半島登陸的一部分日軍從金浦路南下的日軍會師臺兒莊,合攻軍事要地徐州,從而打通南北戰場。 教師展示并講解臺兒莊戰役中池峰城組織敢死隊誓死保衛臺兒莊的故事,提問學生從中你能感受到中國愛國官兵一種什么精神?(學生回答后總結)體現了中國愛國軍人不畏強敵、浴血奮戰、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3、臺兒莊戰役的意義 教師展示材料: “臺兒莊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各處斷壁殘垣之上,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李宗仁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材料分析臺兒莊取得勝利的歷史意義。 教師結合學生分析并分析歸納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同時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4.臺兒莊戰役勝利的原因 教師提示角度,引導學生從指揮者、作戰人員態度、戰略等……多角度思考。生回答后總結展示答案。 教師過渡:臺兒莊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1938年5月,徐州最終還是失守了,為了盡快控制全中國,日軍的下一個目標指向了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武漢。教師展示地圖,明確武漢的戰略位置,教師講述武漢在當時的戰略地位,武漢位于平漢、粵漢鐵路與長江水道交會處,是中國內陸的重要交通中心。日軍侵占南京后,國民政府雖然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在實際上成為了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日本認為只要攻占武漢就能支配中國。于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 (二)武漢會戰 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完成表格中知識梳理。 2.教師講述花園口決堤事件,設問我們該如何評價花園口絕地事件?材料提示,學生回答后展示答案,并點明評價事件要一分為二。 3.教師播放歌曲《保衛大武漢》體會抗戰熱情。 4.教師展示武漢會戰中的重要戰役:江西萬家嶺戰役進行講解。 5. 教師講述結果:雖然萬家嶺戰役我們取得了勝利,但當時日軍已對武漢形成三面圍攻的局勢,中國軍隊不得不撤出武漢。 6. 武漢會戰的意義 教師引導問:中國軍隊最后撤出武漢,導致武漢失陷。武漢會戰還有沒有意義? 請結合材料一說一說。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并引導學生回答。最后教師展示答案,由于中國軍隊頑強持續的阻擊,遲滯了日軍,使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再展示一組圖片資料,日本軍力數據對比圖和漫畫資料,師引導學生思考日本軍力發生的變化,講解漫畫如何閱讀,總結出明確武漢會戰的歷史意義,武漢會戰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教師過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改變了作戰策略,于是又卷土重來,進攻連接南北的重要區域—長沙。日軍攻占武漢后,中國軍隊在武漢外圍仍保持不少兵力,長沙等地的中國軍隊對日軍控制武漢構成威脅。南京、武漢失守后,長沙乃至整個湖南成為大后方的軍事屏障。為此,日本接連三次發動了對長沙的攻勢。 (三)第三次長沙會戰 1.第三次長沙會戰概況: 請結合教材,同學完成關于第三次長沙會戰的知識。長沙均未得逞的背景下進行的。在中國軍隊的搏殺下,殲滅大批日軍,最終取得了會戰的勝利。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2.展示防守長沙南門外陣地的三十團團長葛先才的回憶錄講解中國守軍與日軍拼死鏖戰的故事體會誓死保衛國家的決心。 3.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影響: 教師展示史料引導學生結合材料明確第三次長沙會戰的結果是取得了勝利,且明確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勝利的歷史意義。 教師過渡:日軍侵華的意圖不會因為一次失利而后退,到1944年日軍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將侵華日軍各部分貫通起來,發動豫湘桂戰役。 (四)豫湘桂戰役 教師展示豫湘桂戰役的概況和抗戰至1944年日軍的占領區示意圖。 教師結合材料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思考 此戰役中,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的一部分。國民黨軍隊慘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師結合學生發言歸納總結抗戰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所以導致國民黨遭遇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影響:這次戰役充分暴露了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國民黨威信降低、喪失民心。為日后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戰敗埋下了禍根。 教師講解中國軍隊除在正面戰場抗戰外,還派遠征軍路面作戰。 教師小結: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進攻,企圖速戰速決,一舉滅亡中國。中國在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一系列會戰,英勇抵抗日軍。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勝利。武漢會戰使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破滅。第三次長沙會戰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豫湘桂戰役,由于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最終失敗。 (五)驅動性問題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來分析一下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 展示材料1:毛澤東主席說,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自今年4月起,在日寇進攻面前,大部分國民黨軍隊是打不得仗,一觸即潰的。請運用相關史實印證毛澤東主席對國民黨軍隊抗戰的評價,并簡要分析國民黨軍隊抗戰表現前后發生變化的原因。 史實:“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比如說1938年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戰,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自今年4月起,大部分國民黨軍隊是打不得仗,一觸即潰的”:比如說1944年初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國民黨軍隊抗戰表現前后發生變化的原因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再展示材料2:習近平主席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異常慘烈,從戰略防御到戰略相持,進而發展到戰略反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請說一說習近平主席為什么給予正面戰場抗戰這么高的評價?原因 1 在全面抗戰初期,正面戰場是抗戰的主戰場,粉碎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為敵后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原因2,正面戰場的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教師總結,毛澤東主席的評價帶有一定的歷史性,習近平主席的評價更體現了當今社會對正面戰場抗戰的客觀性評價。 (六)以史為鑒 展示材料引導學生思考抗日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今天的日本右翼勢力人不但有傷害中國乃至亞洲人民感情的言論,對此,你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如何正確處理中日關系?學生各抒己見然后進行總結。 (七)課后活動 搜集資料,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家鄉人民的抗日事跡。 |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 1.結合視頻、教材與教師的講解,學生明確臺兒莊戰役的概況。 2.分析材料,思考并明確臺兒莊戰役的原因,體現的精神 ,意義及勝利的原因。 1.結合教材及教師講述,學生明確武漢會戰的背景、經過以及結果。 2.結合材料思考武漢會戰的歷史意義。
根據教師展示的材料形成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客觀評價。 學生各抒己見。 |
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引發對本堂課的興趣。 講述本課學習的社會背景,進入本課學習的情境。 先讓學生從整體上對正面戰場的會戰有個初步印象。 結合地圖與文字史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加強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素養的培養。 通過講解英雄故事,讓學生感受正面戰場中國軍人抗戰的決心。 引導學生學會在時空觀念的特定情境下,以唯物史觀為方法,根據搜集整理的史料形成對歷史事件的客觀評價,達成歷史解釋的素養目標。 結合文字史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加強對唯物史觀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 通過本課學習提升學生的愛國之情,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 |
戰役 | 時間 | 地點 | 結果 | 意義 |
______戰役 | 1938年3月 | 臺兒莊 | 勝利 | 抗戰以來中國______的最大勝利 |
______會戰 | 1938年6-10月 | 武漢 |
先勝利 后撤退 |
日本_________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
第三次___會戰 | 1941年12月 | 長沙 | 勝利 | 在_____產生積極影響 |
______戰役 | 1944年初 | 豫湘桂 | 失敗 | 丟失豫湘桂大部分和黔的一部分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