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宋代經濟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廣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五代、遼、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具體情況。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經濟發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
3.掌握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于南宋之時。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
2.通過思考和總結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我國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取得較大的
發展,商業和對外貿易達到空前的水平,居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傳播中國古代文明、促進世
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兩宋商業繁榮的表現 教學難點: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導入新課】
通過虛擬人物穿越來帶領大家進行本課的學習。如果可以穿越回中國古代的話,你愿意回到哪一個朝代?如果讓老師選擇的話,老師愿意回到宋朝。 “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英】史學家湯因比(1889-1975)
2 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算得上一個政治清明、繁榮和創新的黃金時代。—— 羅茲·墨菲:《亞洲史》
宋朝在外國人眼中似乎特別的高大上,那宋朝的經濟到底是什么樣子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宋朝的經濟發展。 【新課講授】
現在老師真的穿越回宋朝了,同學們覺得我應該往南走還是往北去,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向南走)
師:為什么要向南走呢? 生:經濟重心南方南移。
1、學生思考:到了南方,我究竟可以干哪些事?通過學生幫他出主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市場調查:讓學生自己概括出三方面:從事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商業貿易(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一、農業的發展
1 .如果我回家務農(農業生產):該種什么好呢?
農作物調查,大屏幕出示農作物圖片,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分析。學生閱讀P43頁第一段文字,了解水稻、棉花、茶葉的種植情況和地位,教師講解,此處注意“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的含義,學生容易理解錯。 2.學生分組討論: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
答案提示:從東漢后期到兩宋,南方的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兩宋時期,人口增長,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 3.學生搶答: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
答案提示:(1)農業作物:①引入越南的優良品種占城稻。②宋朝時,水稻產量
3 躍居糧食作物首位。③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
(2)經濟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向北推進。 二、手工業的發展
B. 如果我不想務農,想學手工藝可以干啥? ①學習手工藝的第一方面:紡織業。
學生活動:進入絲織業和棉紡織業的學習,學生通過P44頁第一段的學習,了解宋朝時我國絲織業和棉紡織業的發展情況。
教師活動:大屏幕出示蜀地絲織品、南宋棉毯、蝴蝶山茶花、蓮塘乳鴨圖和宋朝王居正的紡車圖。并出示閱讀卡,讓學生明白棉紡織業的地位,它的興起,在我國手工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②學習手工藝的第二方面:制瓷業。
學生自行閱讀、了解制瓷業相關知識,并感受制瓷業的市場。大屏幕出示宋代的五大官窯配圖片,讓學生觀賞。強調我國的瓷都——江西景德鎮。 ③學習手工藝的第三方面:造船業。
教師活動:出示車船圖片和簡介宋代舟船的制造技術居世界前列,特別是開始使用指南針。引入(我國的四大發明,除火藥外,都是在宋代發明或開始使用的)。大屏幕出示宋代海船和樓船戰船的復原模型,讓學生加深理解宋代發達的造船業。這些都是宋朝海上貿易發達的寫照。 三、商業貿易的繁榮
C.外出經商:聽說外出做生意能賺錢,如果要做生意,去哪里好呢? 教師活動:①交易場所調查,大屏幕出示地圖。
4 學生活動:學生翻開歷史地圖冊第18頁,查找重要的商業城市。教師分析講解并大屏幕做出標注。
教師活動:②展示清明上河圖,概況宋代商業繁榮的表現。 ③大屏幕出示對外貿易線路圖,并加以講解。
聽說海外貿易可以賺更多的錢。裝載什么樣的貨物好呢?商船可能到達哪些地方?進行對外貿易港口有?商船進出港口,會接受哪個機構的檢查? 學生了解宋朝對外貿易可到達的國家,說明海上貿易的發達。 ④貨幣調查。
隨著生意的擴大,我每次出行都要帶很重的金屬貨幣,真是即麻煩又不安全,唉!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教師提問:如果不帶金屬貨幣,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學生回答:紙幣。
教師活動:大屏幕出示北宋交子和南宋會子的圖片。
學生思考:為什么紙幣最早出現在中國宋朝的四川地區?使用這種貨幣與金屬貨幣相比有什么優點? 今天的貨幣又有哪些新的發展? 四、經濟重心難移 史料解讀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混戰使關中地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五代之際,黃河流域政權更迭,戰亂不已。其后,北方歷經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戰亂不休。
材料二: 吳越王弘募民能墾荒田者,勿收其稅,由是境內無棄田。„„國人皆悅。
5 材料三: 宋代時南北氣溫普遍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生長。加之在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北方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受到的破壞較小,南方農業發展較快。
4.根據材料和所學師生共同探討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答案提示:
1.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安定。2.政府重視、扶持。3.北民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4.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5.宋代經濟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幻燈片展示):從唐朝中期到南宋時完成經濟重心南移。那時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五、課堂總結
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的啟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史實得出歷史結論和歸納出歷史發展的規律,堅持“史為今用”的原則,達到歷史學習的最終目的。 教學反思
我們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這些知識,更主要的是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借鑒很多經驗和教訓,更好為現實服務,通過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古代經濟發展的原因,你認為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需要從史料中啟發學生得出自己正確的認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