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宋代經濟,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安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安陽市第三十三中學
課堂教學設計表
課程名稱宋代經濟的發展 設計者洪艷 單位(學校) 安陽市第三十三中學 授課班級 七年級三班
章節名稱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學時 1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知道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理解經濟重心南移對古代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節(課)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了解宋代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表現,分析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掌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實,思考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
過程和方法:通過提煉自然環境的開發、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技術提高與區域擴展、商業與四場等關鍵詞,理解這些因素在宋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知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與現實價值,體會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途徑。
學生特征
七年級學生經過了一個學習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懂得了一些歷史規律和學習歷史的方法。他們好奇心強烈,對新事物充滿了求知欲。但是由于年齡的限制,七年級學生對于經濟史的理解較為困難,需要循序漸進。
學
習 目 標 描 述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1.農業的發展
2.手工業的發展
3.商業貿易的繁榮
4.經濟重心南移
了解宋代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表現,分析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掌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實,思考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
1.1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強,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
1.2水稻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1.3蘇湖熟,天下足。
1.4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向北推進。 2.1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紡織業興起。 2.2五大瓷窯,江西景德鎮,發展成為以后著名的瓷都。 2.3廣州、泉州、明州造船業發達,船上還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
3.1最大的商業城市史開封和杭州。
3.2街道以及宅巷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還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城市和鄉村間的市鎮形成了。 3.3廣州、泉州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3.4宋代設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5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學重點
農業的發展和手工業的興
盛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宋朝水稻產量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意味著南方經濟得到了
較大發展。同時,對宋朝“南方”的概念要有基本的界定,它主要指長江以南的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在手工業方面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南方超過北方。成就突出等關鍵認識點上進行深化。 教學難點 商業貿易的繁榮。
從商業都市的發展、海外貿易的發展、紙幣的出現三個角度來闡述。并側重介紹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這一結論。課從體現知識系統性和問題的探究性要求出發,引導學生總結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進一步探究南方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
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結 論
占用 時間 媒體 來源
1 2 3 4
知識與能力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圖片與史料 音樂與圖片 視頻、圖片、文字材料 史料 圖片展示農業的發展,史料分析農業發展的變化 欣賞宋代手工業的高超技藝 觀看動態《清明上河圖》 通過分析史料研究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H I B E、F
C E C F 農業的發展 手工業的發展 商業的繁榮 經濟重心的南移
10 10 10 5 課本插圖 ppt 制作 網絡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板 書 設 計
宋代經濟的發展
農業的發展 手工業的興盛 商業貿易的繁榮 經濟因素 自然因素 政治因素 政策傾向
糧食作物的發展 經濟作物的發展
紡織業的發展 制瓷業的發展
造船業的發展
都市商貿的發展 海外商貿的發展 紙幣的出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