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社會生活的變遷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海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年級
課題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教學 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改革開放前后,歸納出人們在衣、食、住、行、通信等方面的不同。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分成衣、食、住、行四個小組查找資料,通過詢問爺爺輩、父輩到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圖片、文字等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進步,感受到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影響,認識到祖國日益強大,從而產生對國家的熱愛與自豪。
教學重難點 重點:改革開放前后,人們日常生活的變化和通信的發展 難點: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
教學方法 視頻導入《厲害了我的國》、分小組進行材料搜集并進行展示,共同總結改革開放前后的衣食住行的變化,探究變化的原因。 教 學 過 程
(一) 導入
導入: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發展歷程,通過觀看視頻《厲害了我的國》初步感受我國的美好山河,以及綜合國力日益強大。而今天我們將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一起來感受下祖國巨大的變化。
(二)日常生活的變化
分4個小組負責對衣、食、住、行的材料搜集,并請組員進行展示。其他同學在展示的過程中完成表格。 1.衣
(1)爺爺輩(出生于50年代)
來源:大部分是自己做的;款式:單一,花樣少;顏色:大多是純色,深色,藍色。 圖片展示50年代到70年代的服裝;
出示布票并思考:布票反映出什么問題?(當時經濟發展水平低,物資短缺) (2)爸爸輩(出生于70年代)
來源:小時候是自己做的,長大后大多是買的;款式:花樣較多;顏色:有多種顏色(請學生介紹照片人物及服飾)
(3)現在的衣服特點(觀看學生自己拍攝的小視頻)
小結:改革開放后,物資豐富和思想觀念的解放,衣服款式及花色豐富,彰顯個性。 2.食
(1)爺爺輩(出生于50年代)
展示野菜、番薯、土豆、糧票等圖片,結合學生講述爺爺的故事,反映出改革開放前,飲食結構單一,食物匱乏,溫飽成問題。
教 學 過 程
(2)爸爸輩(出生于70年代) 請同學分享爸爸的故事,從中體現出70年代到改革開放初期,在飲食方面種類少,吃肉是件難事。
出示糧票,請學生介紹用途。
(3)現在的食物種類(觀看學生拍的視頻) 小結:改革開放后到至今,食物種類豐富多樣,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注重營養搭配。 3.住
根據圖片,請學生介紹爺爺輩(50年代)的故事。體現出改革開放前的住房設施簡單,以磚房、瓦房為主,居住條件擁擠。到了70年代,住房條件逐漸改善;改革開放至今,高樓林立,住宅區比比皆是,居住環境有很大的改變,室內設施也更加完善。 4.行
爺爺輩(出生于50年代)——爸爸輩(70年代)——至今的變化 出行以走路為主,道路條件差——開始少量的自行車以及公交車 ——電動車、汽車出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也多樣化,出行方式也有更多的選擇:火車、動車、輪船、飛機等。 列舉我國在交通方面的成就。 5.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并請組員展示:
改革開放前后在衣、食、住、行的變化特點。
(三)通信的發展
圖片展示:50-60年代的通信主要靠信件——到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發展——互聯網的變遷
通信事業的發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使信息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思考:面對通信設備及互聯網的日益發展,作為學生該怎樣正確使用?
(四)課堂小結
問題探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社會生活和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原因是?
(五)習題鞏固
總結: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由我們的父輩,甚至是祖輩奮斗出來的,希望能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而我們未來的幸福生活就需要我們現在去奮斗,正如我們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教 學 板 書
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二.通信的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