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廣西 - 南寧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信息化教學設計(新技術、新媒體應用)
一、基本信息
課題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學科(版本)
(2016)部編版
章
節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課時
1 個課時
年
級
七年級 二、教材分析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是部編版版新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中的最后一課。清代的小說創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與此同時,清代戲曲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更為繁榮的時期,本課通過介紹昆曲和京劇的發展情況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不管是《紅樓夢》在內的四大名著還是這一時期的戲曲藝術,都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而且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意義,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清朝社會及其時代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知道《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和創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劇的演變歷程,知道京劇是“國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景再現、學案導學、自主學習、問題探究、視頻音頻學習、平板展示、投票調查、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紅樓夢》的創作特色和昆曲、京劇的形成過程和藝術成就,理解文學藝術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方面鑒賞文藝作品,提高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養;培育人文主義精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肩負起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 4.信息素養
教師通過布置課前導學,讓學生通過互聯網來查找“曹雪芹的個人經歷”和“京劇的發展陷入困境”等歷史資料,重點培養學生獲取和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訓練學生快速瀏覽信息和科學地取舍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數據、圖片、音頻視頻等來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同時開展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訓練學生在網上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學會看圖說話、看文復述和數據分析來
南寧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專項培訓資料 南寧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編制
2
針對性培養學生的信息概括能力和信息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布置作業,提高學生的運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指導教學。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與本學科的融合,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應用,提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讓歷史教學朝著現代化和科學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四、學情分析(結合課前學習及檢測來進行)
七年級的學生求知欲強,形象思維活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由于歷史知識儲備還不夠,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弱,同時學生在學習上無法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注重課堂的生動性和有效性。他們對文化這一概念的理解比較困難。有鑒于此,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學生通過對內容的學習,逐漸形成自己的清朝文化特點的理解。 七年級學生基本沒有《紅樓夢》原著的閱讀基礎,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敘說介紹, 對學生而言,終究是隔靴搔癢,且歷史課堂教學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詳盡介紹。對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從多媒體等教學輔助資源,引導學生通過氛圍熱烈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另外,由于地域和時代的限制,可能學生對昆曲和京劇并不了解,教師可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幫助學生加以理解,進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1.重難點分析 (1)重點
《紅樓夢》的作者、內容、特點和昆曲、京劇的發展演變和藝術特色。 (2)難點
理解文學藝術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同時,文學藝術的發展繁榮又是以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為基礎的。
2.解決措施
措施或策略(1)
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歷史素材包、歷史圖片、音頻視頻、東師理想軟件、理想講師軟件、互動精靈軟件、希沃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環境,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措施或策略(2)
①課前預習我要求學生去查找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這一交流平臺,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師生之間可以隨時交流學習成果。課上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曹雪芹的個人經歷”,讓學生簡單介紹曹雪芹的個人經歷和自己對《紅樓夢》的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對歷史核心素養之歷史解釋的能力。此環節是第一個內容的重要環節,我將利用東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開發的東師理想軟件,做成導學案上傳至學案設置專欄,通過互換電視,轉換到學生端的平板電腦上,通過“你眼中的紅樓夢是一部怎樣的作品?”,把重難點問題化,把問題可視化,教師通過推送問題到學生端,學生根據平板上呈現的問題進行作答。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重在激活思維,講究實效,保證全員參與。
②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明清時期昆曲的發展狀況”,欣賞視頻昆曲《牡丹亭》,我將利用東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開發的東師理想軟件,把問題直觀化,讓學生根據唱詞和圖
南寧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專項培訓資料 南寧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編制
3
片的提示,在平板上連線對應的昆曲劇本。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重在檢測學生對昆曲基本內容的了解情況。
③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京劇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檢測學生對京劇演變過程的了解情況。欣賞京戲歌《唱臉譜》,學生聽完歌曲后,根據歌詞和臉譜,在平板上連線對應的臉譜人物,重在激發興趣,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
④通過投票的功能,調查學生對京劇的印象和發展的一些看法,重在講究數據真實,來源可靠。
⑤請你根據教師推送的素材“京劇發展的困境”,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提出振興京劇藝術的合理化建議,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與合作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⑥通過隨堂訓練,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通過推送問題到學生端,學生根據平板上呈現的問題進行作答。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從而獲取正確率,通過數據呈現學生的答題情況,當堂檢測。重在激活思維,講究實效,保證全員參與。
⑦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我將利用東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開發的東師理想軟件,做成課后作業發布在作業專欄,學生端的平板電腦上可以進行作答和提交,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從而通過數據呈現學生的答題得分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 …… ……
六、教學環境選擇分析
1.設備選擇:如交互式多媒體、東師理想軟件、理想講師軟件、互動精靈軟件、希沃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
2.選擇理由(教師與學生使用熟練程度、教/學平臺支持度等)
我們學校近年來多次開展了“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觀摩課,在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這方面走在了南寧市的前沿。本校的每一間教室都有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并給全校師生都配備了平板電腦。和在各種設備及教學軟件的支持下,教師的課堂變的豐富多彩,教學手段層出不窮。
教師的備課不再是簡單的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設備、備軟件等多媒體教學環境,考慮怎樣將教材內容通過設備、軟件、網絡等簡單明了、形象生動、無時間、空間限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課件制作、微課制作、電子白板使用、師生平板互動、教育云網絡使用等。教師的上課也不再是單純使用黑板粉筆,課堂上會使用一些先進的設備、軟件等多媒體輔助上課,如課件、微課、電子白板、授課助手、網絡云空間等。教師對學生的校外管理、課后輔導、作業布置等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通過家校系統對學生進行校外管理、作業布置、一對一輔導等。可以說,在我校“多媒體”和“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教師的授課方式發生了質變。
七、課前學習設計
活動內容
核心素養的培養
南寧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專項培訓資料 南寧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編制
4
學生上網查找曹雪芹的個人經歷與《紅樓夢》的內容,讓學生簡單介紹曹雪芹的個人經歷和自己對《紅樓夢》的了解和看法。 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之歷史解釋的能力 八、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
技術使
用
媒體/技術使用分析
環節1
06:00-07:26 了解曹雪芹的個人
經歷
學生簡單介紹曹雪芹的個人經歷
課前預習要求學生上網去查找曹雪芹的個人經歷
互聯網 東師理想軟件 學生利用互聯
網在海量的資源中查找“曹
雪芹的個人經歷”上傳到個人空間與同學和老師共享資源。
環節2
12:40-14:12 通過學習,知道《紅樓夢》藝術特點 通過學生解答“你眼
中的紅樓夢是一部
怎樣的作品?”這一問題 學生在平板上寫下自己的想法,提交給教師 互動精靈 學生根據平板上呈現的問題進行作答。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
學生的完成情況,可以進行推屏展示。
環節3
18:56-20:42 知道昆曲的代表作
品
讓學生根據唱詞和圖片的提示,在平板上連線對應的昆曲劇本,讓同學上臺連線
學生根據唱詞和圖片的提示,在平板上連線對應的昆曲劇本。 互動精靈 學生根據提示進行連線,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可以進行推屏展示。
環節4
20:42-21:38 了解昆曲的特點 播放視頻昆曲《牡丹亭》 學生欣賞視頻昆曲《牡丹亭》 希沃電子白板 視頻 學生通過視頻區感知昆曲的藝術特點 環節5
23:50-27:00 了解京劇臉譜的藝
術特色
播放京戲歌《唱臉譜》讓學生聽完歌曲后,根據歌
學生欣賞京戲歌《唱臉譜》,根據歌詞的提示,在平希沃電子白板 音頻 學生根據提示進行連線,教師端的平板電腦能呈現每個學生的完成情
南寧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專項培訓資料 南寧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編制
5
詞和臉譜,在平板上連線對應的臉譜人物讓同學上臺連線 板上連線對應的京劇臉譜。
況,可以進行推屏展示。
環節6
27:58-33:21 調查學生對京劇的
印象和發展的一些看法
讓學生在平板上投票,做一個問卷調查
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平板上進行投票
理想講師投票功能
在白板上直接獲得投票數據,知道學生對京劇的看法和印象
環節7
33:21-37:51 讓學生提出振
興京劇藝術的合理化建議,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與合作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教師把素材上傳至素材設置專欄,并發布給全體學生 學生通過閱讀素材,針對“京劇發展的困境”進行小組合
作探究,提出振興國粹的合理化建議 東師理想軟件 利用信息技術這一交流平
臺,師生之間可以隨時交流學習成果。
環節8
38:43-42:50 通過隨堂訓練,考察
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讓學生當堂做題
學生根據平板上呈現的問題進行作答
理想講師提問功能 互動精靈
白板上直接顯示答題情況,知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獲得數據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
環節9
課后
通過分層次布置課后作業,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全方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讓學生完成關于“京劇發展”的課后作業
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做 東師理想軟件的作業功能 分層次布置作業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中等程度以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利于學生在心理上健康成長。
南寧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專項培訓資料 南寧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編制
6
九、課后學習設計
活動內容
核心素養的培養
布置關于“京劇”發展的課后作業
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通過課后學習,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了解并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十、板書設計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歸納:清朝前期的社會狀況 政治: 經濟: 思想: 對外: 文化
一、文學——《紅樓夢》 1、成書過程 2、主要內容 3、特點 4、傳播
二、藝術——昆曲和京劇 1、昆曲 2、京劇
3、昆曲衰落和京劇發展的原因
4、關于京劇的小調查,小組合作探究,提出振興京劇的合理化建議 課堂小結: 隨堂訓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