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題三第一課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河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題三第一課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河南省優課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
一、教學設計思路
通過前面的學習及生活常識的積累,學生對二氧化碳已有一些零散的認識,如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不能支持呼吸,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但并不清楚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會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物是什么;也不知道二氧化碳為什么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為避免重復與羅嗦,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重點更為突出,我注重了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使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為了充分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教學宗旨,整節課我引導學生用他們熟悉的飲料——雪碧等汽水展開探究: 1、 猜一猜:雪碧等汽水中氣泡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如何驗證你的猜想?
3、把雪碧等汽水中的氣體通入到紫色石蕊試液中觀察,有什么現象? 4、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呢?如何驗證你的猜想?
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旨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興趣,激活其思維。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能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并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
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性質 (3)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CO2的性質,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體會合理的假設對探究的重要性,嘗試根據實驗現象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2)、讓學生經歷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雪碧中氣泡成分的探究以及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實驗探究CO2的性質,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于實踐對于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與水反應的原理
難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并探究: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四、教學方法
本節課以實驗探究為主要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啟發法、講授法、討論法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
五、實驗準備
1、創新實驗:
四朵紫色石蕊溶液浸泡過的干燥小花穿在鐵絲上,從上往下依次編號1、2、3、4,1號、4號小花噴水后把花串放入具支容器內,通入汽水中的二氧化碳。
優點:
(1)、課本上原實驗需要用到兩集氣瓶二氧化碳氣體,改進后只需一具支容器,裝置簡單,且在極大程度上節約了藥品。
(2)、操作方便,現象明顯,便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3)、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更能引起學生探究興趣,更明顯感知化學來源于生活。
(4)、通過實驗現象對比,不僅能探究出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物質是什么,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 2、教師演示實驗用品:
鑷子、紫色石蕊浸泡過的干燥小花、稀硫酸、稀鹽酸、污物杯 3、學生分組實驗用品:
雪碧、可樂等汽水、澄清石灰水、事先收集到質地較軟的礦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水、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浸泡過的干燥小花、滴管、試管、試管架、
火柴、具支容器、酒精燈、污物杯。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調動熱情,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可是帶著禮
物來的,同學們請看(依次展示雪碧、可樂、芬達等汽水)。
有人想喝嗎?看來大家都想喝,不過我帶的這些飲料,不僅僅是用來喝的,它們還身負著重要使命,是什么呢?請大家拭目以待。為了體現節約原則,我分了幾小份,待會兒給每組發一份備用,剩下的這些,下課讓大家分享好不好?
這些飲料名稱雖然不同,但都有個共同特點,震蕩或打開瓶蓋都會冒氣泡,這些氣泡的成分是什么呢?
看來同學們的見解非常一致,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用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
學生看到老師的禮物,馬上激動起來。
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氣體。
教師用雪碧、可樂
等汽水來引入新課,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產生好奇,激發起其學習熱情,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
六單元課題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投影展示課題>: 二、復習舊知,激勵自信 請同學們結合日常生活經驗
和已有的化學知識,小組內交流、小結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板書]:教師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本節知識點枝干。
同學們很厲害,把我們之前學到的都總結出來了,此處應該有掌聲!
小組內交流、小結
兩個小組代表回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其余小組同學補充、完善。
1、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開始新課,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過程,讓其順乎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狀態中。
2、通過提問,既避免了老師的重復與羅嗦,
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
表達能力,在老師充滿激情的贊揚中,對舊知識的掌握既有成功的喜悅感,對新課的學習也充滿了自信。
三、溫故知新,展開探究
同學們表現很棒,但我們要精益求精。“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這句話是不是應該加個前提呢?“通常狀況下”,為什么要這樣限定呢?
因為加壓降溫到一定程度,氣體二氧化碳就會變成液體、固體二氧化碳,固體二氧化碳有個特定的名稱叫“干冰”,其含義是“外形似冰,熔化無水”,干冰有什么特殊的性質呢?它的用
途是什么?請大家看從下面的視頻中找找答案吧。
利用干冰升華吸熱這一性質,干冰還有其他應用嗎?
剛才同學們異口同聲猜測可樂、雪碧等飲料中冒出的氣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你們能設計實驗來證明嗎?
生1:保存食物 生2:做制冷劑、人工降雨
生3:制造舞臺云霧
小組內交流、討論方案
讓學生明確語言表達準確的重要性
訓練學生通過影像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1、讓學生感知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先猜想,而后設計方案,進而實驗,推出結論,培
<投影>:
探究一:雪碧等飲料中氣泡成份
(二氧化碳氣體的檢驗方法曾多次提過,大部分學生能想到用澄清石灰水,但具體的操作方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方案正確,老師給予熱情鼓勵,不正確,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當有個別組用到燃著的木條時] 這種方案是否合適呢?
[鼓勵]:你們的實驗雖然不能證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但是卻可以說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
呢?為什么不能用這種性質檢驗二氧化碳呢?這也再一次提醒了大家,我們檢驗某種氣體時,只能利用氣體的特性。
請大家再思考一下,用這些飲料做實驗時有什么注意事項? (實驗完成后,請小組代表描述一下現象及得出的結論。)
小組代表展示本組方案
其它小組同學認真聽取、積極思考
生:不合適
生: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生:因為氮氣也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燃著的木條遇到氮氣也會熄滅 生1:不能劇烈震蕩 生2:打開瓶蓋后盡快塞上帶的導氣管橡皮塞 小組代表描述現象、結論
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情感
2、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合作、動手能力 3、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訓練其發散思維
4、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會用實驗來檢驗方案的可行性,學
會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 5、關注學生,正確對
待實驗探究中的失敗,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適時的鼓勵可以
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氧化碳之所以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一種叫碳酸鈣的白色沉淀,在這一反應中,同時還生成了一種氧化物,請大家嘗試寫出方程式。
[強調]:這就是實驗室檢驗 CO2氣體的反應原理。
學生代表板書 Ca(OH)2+CO2==CaCO3↓+H2O
6、強化新知識
四、動手動腦,二次探究
我們通過實驗證明了雪碧、可
樂這些飲料中有二氧化碳氣體,但不震蕩或者不打開瓶蓋,我們為什么看不到氣泡呢?
這是我為大家準備的第二件
禮物(展示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
料瓶),里面是我事先收集的二
氧化碳氣體,請問應該用什么方
法收集二氧化碳呢?某某同學請
你說一下為什么?某某同學,怎
么知道二氧化碳是否集滿?這是
利用了二氧化碳哪點性質?
生: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了。
生:向上排空氣法
生:因為二氧化碳密
度比空氣大
生:把燃著的木條放
在瓶口,如木條熄
1、先讓學生通過現象
分析原理,啟迪學生思維,為下一步實驗打下
基礎,避免了探究的盲
目性。
利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和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質,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讓我們再次把目光聚集在這
瓶二氧化碳上,大家能利用這瓶氣體,設計出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
現在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設計完成下面的實驗。
請第六組同學描述一下你們
的實驗現象并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滅,證明已滿 生:不可燃、不助燃 生:滅火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
生:塑料瓶變癟 生:說明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使瓶內壓
強減小,外界大氣壓把塑料瓶壓癟了。
2、培養學生的表述能
力,并使學生初步學會通過現象分析本質
五、再接再厲,繼續探究
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這一性
質,下面我們繼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像氧氣那樣單純的溶解呢?還是和水發生了化學反應?
要完成這次的探究任務,我們需要借助這樣一種物質(展示固體石蕊,預先裝在試管中),
進一步思考
1、連續追問,讓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深入,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什么顏色?它叫石蕊,是從植物中提取的一種色素,為了使用的方便,我們常把它溶于水中,配成溶液(往一只裝有固體石蕊的試管中加適量水,振蕩)然后把這紫色的石蕊溶液裝在試劑瓶里備用。(展示)這幾張紙就是用石蕊溶液浸泡過后又烘干的,你們每個實驗臺上都有幾朵用這種紙折成的小花,看到了嗎?石蕊有個特殊的性質,就像變色龍一樣,遇到某些物質,會變顏色,如果我們把這個瓶子中的液體取出一些,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會怎么樣呢?
請大家動手試一試。
請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了呢?
學生實驗
描述現象:紫色石蕊變紅 學生交流,討論 歸納出三種猜想 ①水使紫色石蕊變紅
②二氧化碳氣體使
2、培養學生的實驗操
作能力。
3、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追問]: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同學們都想到了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很好!我也設計了一個實驗,四朵小花穿在鐵絲上,從上往下我們依次叫它小花1、2、3、4號,給小花1號、小花4號滴水,把花串放入帶有支管的容器內,這就是我給大家準備的第三份禮物,大家可以把你們剛用的導氣管最下端的玻璃導管拔下來,把橡膠管接到這個支管上,通入飲料中的二氧化碳,看看有什么現象,請派代表來領禮物吧。
請第三組同學代表描述現象,其他小組是不是也看到了同樣的現象?
請第四小組同學代表分析一紫色石蕊變紅 ③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產物使紫色石蕊變紅
學生思考、交流實驗方案
小組代表描述現象:4號、1號噴水后不變色;通二氧化碳后4號、1號依次變紅;
4、對比實驗是化學實驗的重要方法,通過使石蕊變色的探究,初步讓學生學習對比實驗的理念和方法。
5、面對實驗現象,適
時地拋出問題,引導學
下,根據這些現象能得出什么結論?其他小組有沒有不同意見?
[設問]: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產物是哪類物質呢?請大家觀察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展示一朵紫色石蕊
溶液浸泡并烘干過的小花,兩個花瓣分別滴上稀鹽酸、稀硫酸
[提問]: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由此得到什么結論?水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產物是哪類物質呢? 推測它應該是什么酸呢? 請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 式。第二組代表寫在黑板上。
2號、3號不變色 小組代表得出結論: 1、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2、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3、二氧化碳和水發生了化學反應,其產物能使紫色石蕊變
紅
認真觀察實驗
生:兩個花瓣都變紅 生: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和水
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一種酸——碳 學生代表板書,其余學生寫學案上。
生的思維走向由感性
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我們常把可樂、雪碧這些溶解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稱為碳酸飲料,同學們知道原因了吧?因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一部分會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的性質,常用來制碳酸飲料。
現在請1、2、3組同學給變紅的任意一朵小花吹幾口氣,請4、5、6組同學們把變紅的任一朵小花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微微烘烤,觀察會有什么現象。另一朵變紅的小花不用處理,等下課時觀察會不會有顏色變化。
第一小組代表,你們的實驗有什么現象?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的確如此,碳酸不穩定,常溫下就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加熱條件下分解速度更快。這一反應的方程式應該怎樣寫呢?
生:紅色小花又變紫 生1:碳酸不存在了 生2:碳酸不穩定,
受熱分解了
學生代表板書,其余學生寫學案上
6、聯系學生生活,用他們熟悉的物質、熟悉的現象說明問題,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化學就在我身邊,生活處處皆化學。
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溫下能生成不穩定的碳酸,在葉綠素和光
照條件下會怎樣呢?請看視頻。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強,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氣體肥料,主要是用在溫室和塑料大棚中。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是多少呢?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當然不是,至于原因,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多話要說,我們下節課再討論。
認真觀看
0.03% 通過多媒體,增強直觀性,拓展學生視野,讓其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再次體會化學的價值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反應物相同,反應條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六、暢談收獲,自我提升
我們對二氧化碳的探究,今天就暫時進行到這兒,通過今天的活動探究,你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又有那些新認識呢?
其他方面,大家有什么收獲嗎?能不能談一談?
學生發言 生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二氧化碳不僅能溶于水,還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生2:我知道了二氧1、給學生展示自我的
機會,培養學生敢于表現自我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
學習能力,關注知識獲
得的過程。
(引導學生從知識上、方法上、價值觀上總結歸納) 同學們從各個方面談了自己
的體會,總結得很好,下面請看幾道習題,檢驗一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效果究竟如何。 <投影>有關習題
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原因,原來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鈣的緣故。
3、培養學生自我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學生的親身體會,對知識的
掌握將更為深刻。 1、將二氧化碳沿器壁慢慢倒入有高低燃燒的兩支蠟燭的燒杯中,推測會出現什么現象?你的依據是什么?
2、請大家找出桌上盛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仔細觀察試劑瓶內壁, 你看到了什么?這層白色物質可能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3、小李同學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與水發生反應,他取四朵用石蕊試劑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設計了下面四個實驗。
(1)請你分析設計實驗B和C的目的是什么?
(2)D實驗中看到的現象是什么?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探究結論。 布置作業:請你結合自己所學知識,查閱相關資料,以“我所認識的二氧化碳”
為題,寫一篇科學小論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