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題三第一課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題三第一課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湖南省優課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附導學案)
(第一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教材九年級上冊中的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課題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介紹CO2的性質和用途。通過與學生已有知識聯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課程中還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開展實驗探究推導出CO2的性質。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學教學要求掌握的氣體之一,也是與生活實際聯系極其密切和廣泛的一種重要物質,它的學習能真正幫助學生明確“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原理,有利于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同時,又為后續學習酸堿鹽做了良好鋪墊。選取我們身邊最熟悉的物質二氧化碳作為學習素材,讓學生學會在實驗探究中分析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既讓學生感覺到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又能使學生學起來感覺輕松,易于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 2、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上來看,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對如何倆搜街和歸納物質的性質有一定的感知。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經了解了很多有關CO2的現象和知識,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產生等,因此聯系生活來學習二氧化碳顯得很重要。如何記憶和應用,重新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效率,這就要求發揮教師“導”的主體功能。 【教學方法】
本節課采用實驗探究法、觀察討論法、課堂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性質及相關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探索意識。先通過展示二氧化碳讓學生認識其物理性質,然后重點講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為了突破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難點,指導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然后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這一性質;同時分析實驗探究過程,讓學生分析實驗設計,再次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
教學程序:創設問題情景,激趣──提出問題,質疑──引導探究,驅動──引導分析,形
成想象──鞏固深化,反饋交流。
學習程序:(全班按學生的各自特點分成8個小組,且按照基礎最好、較好、好等特點分別 分成A、B、C類,且組內各類別之間結成對子)自學教材,完成自主學習(培養閱讀自學
第 2 頁 共 7 頁
能力)──組內合作探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各類對子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組內小展示或個別在全班展示)──拓展提升(小組討論完成)──當堂檢測(B類及以上同學能獨立完成,C類同學可以請求幫助完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②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③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學生觀察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經過親自動手實驗,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并通過分析實驗學會在實驗過程中如何控制變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②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紙條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
③培養學生學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良好學習品質,正確對待實驗的科學態度。
4.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1)重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2)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二氧化碳的滅火、水溶性、二氧化碳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等實驗準備 學生實驗:與水反應實驗準備。 3.多媒體,自制課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展示一瓶可樂,請一名學生上臺開啟可樂,其他學生觀察現象。
學生觀察現象,請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并試著作出解釋。
生活化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閱讀書本117頁到119頁第一自然段完成自主學習(PPT展示)
每組C類同學展示答案,A類同學點評
培養閱讀能力,并且讓基礎差的學生有“飯”吃,又能讓基礎好的同學得到展示
第 3 頁 共 7 頁
[提出問題]你見過二氧化碳嗎?請說說你對二氧化碳的認識。 [實物展示]展示課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
【演示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1.完成117頁【實驗6-3】,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中,觀察現象并分析。
2.完成117頁【實驗6-4】,往兩只分別裝有CO2和空氣的塑料瓶中分別加入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現象。
提出問題:根據【實驗6-3】和【實驗6-4】總結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
質呢?
板書: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二氧化碳的色、態、味 (2)二氧化碳的密度 (3)能溶于水;
(4)干冰(固體CO2)易升華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 提出問題:在課題2中我們是如何檢驗生成的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2)與石灰水的反應
CO2+Ca(OH)2=CaCO3↓+H2O (利用此反應可鑒定二氧化碳氣體)
學生觀察并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請學生協助老師完成相關演示實驗
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并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
思考討論
歸納小結
學生展示回答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養成嚴謹的實驗觀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生對信息分析歸納的能力
對知識溫故知新
第 4 頁 共 7 頁
【演示實驗】取兩只盛有有石蕊試液的小燒杯,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入【實驗6-4】塑料瓶中的水,觀察石蕊試液的顏色變化。
資料顯示:石蕊是一種酸堿指示劑,遇酸變紅,遇堿變藍。 【演示實驗】
往紫色石蕊的小花上噴灑稀醋酸
提出問題:【實驗6-4】的瓶內什么物質使石蕊變色?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 使石蕊變色; 猜想二: 使石蕊變色; 猜想三: 使石蕊變色。
板書:H2O+CO2=H2CO3
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根據塑料瓶中的物質做出猜想并完成猜想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完成118頁【實驗6-5】(第Ⅱ、Ⅲ、Ⅳ步),把現象填寫在書本118頁表格中,并分析原因。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言交流能力
引導學生完善實驗探究過程,開展實驗探究,培
養實驗動手能力。
第 5 頁 共 7 頁
提出問題:
1.該實驗室過程中是采用什么方法得出結論?
2.實驗過程中是如何控制變量的?為什么要這么做?
過渡:在實驗室不能找到碳酸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板書: H2CO3=H2O+CO2↑
講:碳酸(H2CO3)不穩定,加熱時分解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溶液由紅色→紫色
歸納總結
思考并回答
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的能力
拓展提升:PPT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思考討論完成拓展提升(略)
小組匯報交流展示結果
能夠分析實驗過程,并能夠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
當堂檢測:PPT展示
當堂檢測:B類學生展示答案,A類學生點評 鞏固、深化知識;及時了解學生掌
握知識情況。 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能概括本節課的內容嗎?
教師在學生小結后再精煉地進行總結。
對表現好的組和個人給予精神上的獎勵。
學生展示: 小結本節課內容
值周班長小結:宣布優秀組和個人
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老師的總結讓學生對知識牢記在心。
教學板書: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 一、二氧化碳 1.CO2的物理性質
(1)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 (2)密度比空氣大; (3)能溶于水; 2、CO2的化學性質
(1)CO2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也不能供給呼吸;
(2)CO2能與水反應:CO2+H2O=H2CO3;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CO2 ↑+H2O (3)CO2能與石灰水反應:CO2+ Ca(OH)2=CaCO3↓+H2O
第 6 頁 共 7 頁
課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 第六單元(課題3) 主備人:鄧紅秀
班級: 姓名: 類別:
學習目標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開啟可樂(請學生開啟)
二、自主學習:仔細閱讀教材117 119頁的第一段, 并完成下列內容:
1.二氧化碳 溶于水,生產汽水等碳酸型飲料就利用了二氧化碳的這一性質。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干冰是固體的 ,易升華,吸收大量的熱,可作 劑,廣泛用于食品的保鮮和冷藏運輸、醫療上血液制品的儲存和運輸方面。
三、合作探究
1.【演示實驗一】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完成117頁【實驗6-3】,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中,觀察現象 ,分析 。 2.【演示實驗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完成117頁【實驗6-4】,往兩只分別裝有CO2和空氣的塑料瓶中分別加入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現象 ,分析 。
根據【實驗6-3】和【實驗6-4】現象,討論分析原因總結CO2的性質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 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 ,原因是 (寫化學方程式) 常用此反應來檢驗CO2。
3.【演示實驗三】取兩只盛有有石蕊試液的小燒杯,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入【實驗6-4】塑料瓶中的水,觀察石蕊試液的顏色變化。
提出問題:CO2溶于水后,是什么物質使石蕊變色?
猜想一: 使石蕊變色;猜想二: 使石蕊變色;猜想三: 使石蕊變色。
【學生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完成118頁【實驗6-5】(第Ⅰ、Ⅱ、Ⅲ、Ⅳ步),把現象填寫在表格中,并分析原因。
第 7 頁 共 7 頁
結論: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碳酸的穩定性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四、拓展提升
1.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學設計如右圖所示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觀察到第 (填序號)號棉球先變色,通過此現象可獲得關于二氧化的另外一條性質是
2.如圖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濃H2SO4(濃H2SO4能吸收水蒸氣),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紫色小花不變色;若關閉閥門Ⅱ,打開閥門Ⅰ,紫色小花會
A.變紅色 B.變藍色 C.變白色 D.不變色 五、當堂檢測
1、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成
A.紅色 B.紫色 C.藍色 D.無色
2、將CO2依次通入如圖裝置,A、B兩處可觀察到的現象和得出結論如下: (1)A處現象是:紫色的石蕊試劑變紅,說明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小紅認為這說法不對.請你幫他說明理由 。 (2)B處現象:B燒杯中 (填“上層”或“下層”)的蠟燭先熄滅;由B實驗驗證CO2的性質有:① ;
② ;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填用途)。
六、課堂小結
七、七、布置作業P123:3、4、6、8 八、課后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