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搭船的鳥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5課《搭船的鳥》河北師大附小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搭船的鳥》河北師大附小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找出作者描寫小鳥的外形和小鳥捕魚的動作的語句,從中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
2. 口頭表述某種動物的外形和動作情景。
3. 初步感受觀察的方法,明白觀察要通過眼、耳、心多種感官共同感受。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 學習書寫本課13個生字。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中作者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運用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表述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
教學過程:
教師引導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與注意事項 |
一、看圖片,說觀察,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看,對于大家來說都不陌生。 (板書“看”) 老師先請你看一張圖片,注意:只看一眼。 (播放課件,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 2. 師:現在我們再看這張圖片,這次請你仔細地看。請你把看的焦點集中在這只小鳥的身上。如果請你給這只鳥取個名字,你覺得叫什么好呢? 師:能起出這么貼切的名字,說明你看得很仔細。當你在看一個事物時,看的特別仔細,還能抓住他的特點,這就已經不是一般的看了。 (擦掉板書的“看”) 而叫做觀察。 (師板書觀察) 師:這一單元我們將圍繞著觀察進行學習。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是第15課,搭船的鳥。 (板書課題:15.搭船的鳥) 齊讀課題。 |
學生看一眼圖片,交流自己在圖片中看到的事物。 再看圖片,給插圖中的小鳥起名字。 |
導入環節,通過讓學生粗略地看課文插圖,激發學生的興趣。 再次讓學生仔細地看翠鳥,引出教學關鍵點“觀察”。教學環節簡約明了,直指本單元語文要素。 |
二、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翠鳥外形的觀察,練習表達 1.師:請同學們快速打開課本,翻到第64頁。注意聽朗讀的要求:請你大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對哪些事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2.生:我認為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對翠鳥進行了仔細的觀察。 師:你怎么體會到的呢? 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請說說你的理由吧。 生:這段中寫了翠鳥身上很多種顏色。 師:正如你所說,作者在觀察小鳥時,特別留意了它的顏色。 (板書:顏色) 3.師:在這個自然段當中,除了小鳥的顏色,你還能從哪里看出作者細致的觀察呢? 生:作者還寫了小鳥身體上的各種部位。 (相機板書:羽毛、長嘴......) 師:作者把小鳥的身體寫的活靈活現。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一段,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 師:在剛才的分享中,大家主要是通過作者寫小鳥的顏色,還有它的羽毛、長嘴等身體部位,來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的。顏色、羽毛、長嘴,這些都屬于小鳥的外形。 (板書外形) 4.師:同學們,你在生活中,也一定留意觀察過某種動物的外形吧。它長什么樣子?你能試著說一說嗎? |
學生邊朗讀邊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對翠鳥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交流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對小鳥顏色進行的細致觀察。朗讀課文。 交流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對小鳥身體部位進行的細致觀察。朗讀課文。 學習課文中“觀察”的方法,將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動物外形表達出來。 |
學生帶著問題朗讀思考,問題的提出是基于課后練習題和單元語文要素。 整個學習過程始終以“觀察”為主線,體會課文中作者的細致觀察,自然延伸到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指導學生交流表達。 |
三、體會作者對翠鳥動作的觀察,結合生活練習表達 1. 師:孩子們,我們現在又要從生活回到課文啦。剛才我們說到,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寫的是作者對小鳥外形的細致觀察。整篇課文中,你知道作者還對小鳥的什么做了細致的觀察呢? 生:小鳥捕魚的動作。 (板書:捕魚) 師:你又是怎么體會到作者細致觀察的呢? 生:第四自然段中,寫到了很多小鳥捕魚時的動詞。 師:你能依次說一說這些動詞嗎? 生:沖、飛、銜、站、吞。 師:他找的很準確。這一連串的動詞,就是作者細致觀察才會發現的呀。它們寫出了小鳥捕魚的時的動作。 (板書:動作) 2.師:我們齊讀這一段,重點關注描寫小鳥捕魚的動詞。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請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我們邊聽邊在腦海中想象小鳥捕魚的情景。 師:請同學們睜開眼睛,看課件,老師把這些動詞藏起來了,你能再回憶著小鳥捕魚的情景讀出他們嗎? 師:現在課件上只剩下這些動詞。再跟老師一起讀。 3.師:你還知道其它表示動作的詞嗎? 師:你能像課文中那樣,用上一連串的動詞,把小動物做什么事情的情景說一說嗎?快和你的同桌先練習說一說。 指名練習,指導訓練語言表達。 |
學生圍繞第四自然段交流,作者對小鳥動作所作的細致觀察。 多種形式朗讀第四自然段,重點關注文中一連串的動詞。 學生用一連串的動詞表述某種小動物的動作情景。 |
學習過程始終以“觀察”為線索,在朗讀的基礎上,對翠鳥的外形、捕魚動作等展開交流。 對于教師而言,還要從習作單元的體系中精準定位精讀課的教學目標,充分把握和發揮教材價值,以語文要素為主線設計教學,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學習習作方法。 |
四、總結梳理表達方法 1. 師:請大家抬頭看黑板,再讀這個詞語。 (指板書觀察) 在《搭船的鳥》這篇課文當中,作者觀察了小鳥的外形。也觀察了它捕魚時的動作。如果說作者對小鳥外形的觀察是靜的,那么,作者對小鳥動作的觀察就是動的。這“一靜一動”,富于變化,讓作者筆下這只搭船的小鳥可就靈動更有趣啦。 (相機板書:靜、動) 2. 師:不管是作者觀察小鳥的外形,還是觀察小鳥的動作,都離不開他那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板書:眼) 觀察不光是用眼睛看,有時還要用耳朵聽呢。課文中就有這樣的一個句子,是作者用耳朵聽到的呢。誰找到了來讀一讀。 指名朗讀。 師:觀察除了用眼睛看,耳朵聽,還要用一顆心去想。課文中寫作者內心所想的自然段,誰找到了來讀一讀? (相機板書:耳、心) 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3. 師:孩子們,觀察是一種好的習慣。在第五單元的導語頁中,寫著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的一句話,我們一起讀。 生活之美,離不開善于發現的眼睛,也離不開善于傾聽的耳朵和細膩感受的心。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的觀察。這一單元我們將圍繞觀察繼續探索學習! |
學生感受課文中作者在表達自己的觀察時,靜與動的結合。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感受課文中的觀察是從“眼、耳、心”等多感官角度來進行描寫的。并找到相關的句段朗讀。 齊讀單元導語頁中的名言。 |
引導學生逐步概括本課的關鍵知識“觀察(描寫)事物的方法”,比如觀察要動靜相結合,多種感官相結合等。梳理總結習作方法,突破表達難點,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庫,為順利過渡到獨立習作打下基礎,從而發揮好這篇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的教學價值。 |
五、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1.師:同學們,我們還有一項學習任務要一起來完成,那就是學習課后要求我們寫的字。請同學們拿出寫字練習紙,認真觀察紙上的10個生字,邊觀察邊書空,然后在紙上把每個字寫一編,做到規范、端正,又整潔。請大家坐端正,拿好筆,開始寫字。 2.師:老師注意到,有兩個生字我們要想寫端正,遇到了一些困難,F在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個字在字形方面需要我們特別注意什么地方呢? (課件出示:翠、吞) 請同學們把這兩個生字規范地重寫一遍。要比第一次寫得更加端正。 3.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搭船的鳥》這篇課文,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也試著將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表達出來,還學了課文中的生字,真是收獲滿滿。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
根據老師提出的書寫要求,自主觀察和練寫本課生字。 對生字中的兩個進行重點的觀察,關注字的形態,養成規范、端正的書寫習慣。 |
三年級的學生啊,已經具備一定的書寫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先進行自主的觀察和練習,掌握學情,選擇重點字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漢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