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乘法分配律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冀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河北省 - 石家莊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54頁的例題和第55頁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等活動,引領學生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過變換、聯想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主動探索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乘法有關的學習定律。在學習之前讓我們先復習一下二年級的乘法的意義 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收集素材
1.用兩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收集相關聯的算式。
師:老師相信會看到大家更精彩的表現,首先請看這樣一道問題。 課件出示:屏風圖
師:輕聲讀題,請學生說數學信息。并列綜合算式進行解決。 生:(12+9)×5 師請學生說出自己怎么想的? 方法12×5+9×5 師請學生說算式的意義。
例題2與例題3用相同方法收集相關算式。
生:70×5+40×5。(師板書算式) b
師:能具體說說你這樣列式的意思嗎?
生:70×5算的是買5件夾克衫的錢,40×5算的是買5條褲子的錢,加起來就是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的錢。
師:思路很清晰,(有不少學生又舉起了手)看來,有些同學還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一起來聽聽。
生:(40+25)×6。(師在先前算式左邊板書)40×6+25×6 第3組算式: 教師對應板書。 (50+25)×4 50×4+25×5
師:咱們班學生果然出手不凡,每道題都想出了兩種方法。 2.觀察兩組算式左右兩邊各自的特征。
師:同學們,看看這些算式,老師發現左邊的兩道算式感覺蠻像的,你們覺得呢?(學生紛紛點頭贊同)那你能說說它們像在哪些地方呢?
生1:左邊的算式都有小括號。
生2:左邊的算式小括號外面都乘上一個數。
生3:我可以把他們兩人的話總結一下,也就是左邊的算式都是先算兩個數的和,然后再乘一個數。
師:發言很有水準。讓我們再來看看右邊的兩道算式,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
生1:它們都是先算出兩個數的乘積,再相加。
生2:我想補充一點,在相乘的兩個數中有一個數是相同的。 師:確實是這樣的!
3.引導學生驗證,將左右兩邊的算式組成等式。
師:同學們,對應的兩道算式只是我們用不同的思路解決了同樣的問題,按理它們的結果應該是相等的,那兩邊算式結果究竟等不等,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生:計算。
師:很好的方法。(師生共同口算第一組算式)
師:通過計算,第一組算式左右兩邊都等于105,在數學上我們可以用等號連接。(師用等號連接第一組算式)
師:接著我們來看第二組算式,學生通過計算驗證等式相等。
師:第3道,咱們提高點要求,誰有本領不用經過精確的計算從乘法的意義上來說明他們相等,可以互相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
生:右邊算式中的50×4是50個4,25×4是25個4,合起來是25個4;左邊的算式正好也是75個4,所以是相等的。
師:非常精彩!從乘法的意義著手,同樣說明了問題。不管怎樣,現在我們可以放心地在每兩道算式之間寫上等號了。(師用等號連接第三組算式) 三、探索規律,全面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
1. 觀察算式左右兩邊的聯系,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類推到第二組算式。
師:畫上等號不是我們學習的結束,恰恰是我們研究的開始,老師在尋思著,這兩道算式結果是相等了,那算式之間究竟有沒有什么聯系呢?讓我們再輕聲地讀一下每一道等式,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輕聲讀算式)
生:第一道等式左邊是12和9的和與5相乘,右邊是12和9分別與5相乘,再把兩個乘積相加。
師:問題的關鍵是這樣變化后,計算的結果是—— 生(齊):相等的。
師:是呀,帶著這樣的想法一起看看第二道等式。
生:左邊算式是70和40的和與6相乘,右邊算式是70和40分別與6相乘,再相加,結果一樣。
師:同學們,這三道等式左邊的算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右邊的算式先分別相乘再相加,改變了運算的順序,結果卻不變,這樣的現象是巧合嗎?
生:不是!
2.師生合作寫一組與上面算式有相同特征的式子。 師:既然大家都這么肯定,那你能寫一道這樣的算式嗎? 3.學生每人舉出一例。
師:口說無憑,咱們也不說無數個例子了,下面就請每位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個例子吧。要求先寫一道符合規律的算式,再驗證兩邊是否相等,最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寫的式子。
(學生舉例并小組交流)教師請學生板書自己的例子。
4.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規律,揭示課題。 師:誰愿意將你的例子說給大家聽聽。(視頻展示臺展示) 生1:我的第一個例子是……。 師:怎樣證明相等呢?
生1:我是計算的,兩個算式都等于……。
師:好,你的例子正驗證了剛才的規律,下一個展示的機會留給別的同學吧。
生2:我寫的是……
師:這個例子如果計算還比較麻煩,但這位同學也巧妙地驗證了這一規律。老師知道,還有很多同學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例子,但有限的時間不允許每個同學上來展示自己的例子,現在請大家想一想,假設我們班每人寫的例子都不一樣,咱們班的所有例子,再加黑板上的3個例子,舉完了嗎?
生:沒有!
師:那有沒有哪位同學舉出符合特征的算式卻不相等的例子? 生:沒有!
師:確實,凡是符合這樣規律的兩個式子結果都是相等的。現在問題來了,都說有無數個這樣的例子,(在先前板書下面板書:……)那如果非要你寫出一道等式就包含所有的例子,你會嗎?
生:(a+b)×c=a×c+b×c。(隨機板書) 師:聽聽,他想到了什么?
生:用字母表示數。
師:這樣能概括我們發現的規律嗎? 生(齊):能!
師(走到先前回答問題的學生身邊):我要采訪采訪你,這樣的靈感來源于哪里?
生:我們以前學習過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或字母表示所有數
師:真不錯,能恰到好處地遷移,掌握了這種方法,相信你會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更大的收獲。現在讓我們來看這個字母表達式,有了它,簡潔明了,咱們說起來就方便多了。告訴大家,這一規律還有個名字——
5.通過交換算式的位置,讓學生進一步感悟 “乘法分配律”的含義,完善認識。
師:一起來看剛才的等式,(手指先前板書)從左向右看,也就是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而調換算式的位置,課件出示調換位置的算式:
……
a×c+b×c = (a+b)×c 師:這樣看來,可以嗎? 生:可以!
師:倘若兩個數同一個數分別相乘,也可以將這兩個數先加起來,再同那個數相乘,所以,這一規律也叫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三、應用練習簡便運算
今天學習了乘法分配律,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進行簡便運算。一起來看。 教師出示簡便運算兩道,第一道讓學生說,全班交流,第二道請學生自己做,教師巡視,并黑板上訂正答案。 四、回顧舊知,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1.回顧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師:其實說起乘法分配律,大家并不陌生,在我們以前的學習中就已經接觸過,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師:這是我們在二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乘法之后,到了下冊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教材出示了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從中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嗎?
2.回顧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師:到了三年級,我們深入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一起來看——
課件出示:
師:要求長方形的周長下面兩種方法你能看懂嗎?
師:左邊的方法列成綜合算式是先求一半再乘2,方法2是先求2個長和兩個寬再相加。這不就是我們的乘法分配律嗎?
師:看來,咱們數學學習前后還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的,這就告訴我們要踏踏實實地上好每節課。請大家在課下用發現的眼光找一找乘法分配律。這節課就上到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