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24時計時法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內蒙古 - 巴彥淖爾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4時計時法》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充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主動探索24時計時法的規律,幫助學生理解和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在兩者之間進行互換。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通過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知識的內容來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分析:
在學習24時計時法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時間,時、分、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他們對鐘面、經過的時間等問題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電視和乘車的過程中等或多或少地與24時計時法有過交道,不會一點都沒有接觸到,這就構成了學生學習本課的知識基礎。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覺得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應該注重生活化、活動化、信息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讓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學習數學的樂趣中。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現問題,創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模式,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數學實例,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服務。
2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發現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教學目標:
1、創設現實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初步感知兩種計時法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掌握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特征,發現兩種計時法互相轉化的規律,能正確進行互化,并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為學生創設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充分激活學生思維,讓他們在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猜想、觀察比較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異同、發現兩種計時法相互轉化的方法等數學學習活動中抽象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3、聯系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練習用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聽聲猜節目
播放《新聞聯播》聲音,猜猜是什么電視節目?
新聞聯播在一天中的什么時候播出?晚上7:00 (板書:晚上7:00) 強調:在時刻前面加上了形容時間的詞語,我叫做時間詞。
3
你能舉出一些帶有時間詞的時刻嗎?(早上7:00 中午12:00 下午4:00)為什么要加上時間詞呢?(因為一天中有兩個7:00,為了區分) 2、介紹12時計時法
像這樣早上7:00或晚上7:00在時刻前面加上時間詞的計時方法叫12時計時法或普通計時法。
3、用12時計時法記錄《小紅的一天》什么時候,她在干什么? 指明生匯報,并將8幅圖的時刻貼在黑板上 4、引出24時計時法
剛才我們說新聞聯播在每天的晚上7:00播出,那我們看看電視畫面上顯示的時間吧。板書:19:00
這是什么計時法呢?24時計時法 5、你在哪兒還見過這樣的計時方法?
學生舉例,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計時法?(大屏出示) 6、從圖中觀察這些計時法,你發現了什么?
沒有時間詞,而且有的小時數字超過12了,如17,20等。 7、感悟24時計時法的優越性
對比剛才黑板、大屏上出現的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我們可以看出 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書寫簡便,而且沒有重復的數字,因此在一些大型場所和國際上經常用到的計時方法。
8、24時計時法應用廣泛,它的道理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今天我就一起來學習24時計時法,引出課題。 二、探究兩種計時法之間的關系
4
1、為什么叫24時計時法呢?
因為一天有24個小時,你們同意嗎?老師不同意,(拿出鐘表)明明鐘面上只有12個數字,不是只有12個小時,怎么就24個小時了?
指明學生說:因為一天當中鐘表上的時針要轉兩圈。一圈12個小時,兩圈是24小時,所以可以用24個小時不重復來記錄一天的不同時刻。
誰上來撥撥鐘表上的時針?指明學生上來撥鐘表,一邊撥一邊對應24時時刻。 2、動手操作:一天中時針在鐘面上走的24個小時。
思考問題:(1)第一圈,從0時到中午12時,經過了( )小時。 (2)第二圈,從中午12時再到0時,又經過了( )小時。 (3)一天是( )小時。經過一天,鐘面上的時針轉了( )圈。 3、介紹時間尺
(1)如果我們把鐘面上時針一天走過的時間展開,就是這樣的
課件演示:鐘面上的紅線展開,放在左側,接著藍線展開,放平排在右側; 拼起來的兩段,看起來像什么?尺子,因此我們把它叫時間尺。 一天有24時,把時間尺平均分成24份,每份表示1小時。 (2)鐘面上只有12時,13~24時時怎么回事?
(3)觀察時間尺上面的數字,判斷上下兩行數字分別是什么計時法? 上面一行數字,從0~12,又從0~12,是12時計時法; 下面一行數字,從0~24,是24時計時法。 3、兩種計時法之間的轉化
(1)提問:現在你能說一說0~24時所表示的具體時間嗎?
(2)任意指出幾個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時刻,讓學生轉化成另外一
5
種計時法。
(3)將黑板上的12時計時法轉化成24時計時法。
(4)小組活動:同桌兩人為一小組,仔細觀察時間尺,思考問題: 1、觀察時間尺左半部分,對應上下兩行數字有什么特點? 2、觀察時間尺右半部分,對應上下兩行數字之間有什么關系? (5)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怎么轉化? 對比總結規律并板書 4、溝通昨天、今天、明天
(1)提問:仔細觀察時間尺,如果把時間尺上的0~24時看做今天,24時表示今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開始,那么24時再過一小時后是什么時候的什么時刻?
(2)今天0時往回倒退1小時,是什么時候? 三、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周六下午老師外出辦事,先去中鐵快運寄包裹,再去銀行辦業務,最后回家。
1、 請生說說牌子上的是什么計時法,并將它轉化另一種計
時法?
2、 請生說說牌子上的是什么計時法,并將它轉化另
一種計時法?
3、下面是我剛進入銀行大廳,準備排隊辦業務的時刻,整個辦理過程大約
6
用了半小時。
說說鐘面上的時刻?辦完業務的時刻?
4、從銀行出來,我直接開車回家,請問老師違反交通規則了嗎?
5、回到家,看了家里的鐘表,心里想離做晚飯還早著呢!你怎么認為? 四、基礎練習
1、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⑴在一天的時間里,鐘面上的時針正好走了一圈。
⑵15時30分就是下午3時30分。
⑶媽媽下午14時去上班。 ⑷12時就是0時。 ⑸麗麗早上7小時30分到學校。 2、 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下午4時_________ 上午7時30分 中午12時_________ 晚上10時 3、用普通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8時 7時25分 18時________ 16時55分 五、全課總結: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7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是在學生認識時、分、秒后學習的一種記時方法,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聯系非常密切,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好習慣。生活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普通記時方法,絕大多數會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抓住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異同,加深學生對24時記時法的理解。在教學中注重內容的趣味化、生活化、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數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