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24時計時法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24時計時法-黑龍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4 時 計 時 法
《24時計時法》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時、分、秒等時間單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計時法的感性經驗基礎上教學的,為學生今后靈活運用24時計時法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思維方式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間單位是比較抽象的計量單位。小學低年級學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最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我們每天在鐘面上都能看到的時、分等。學生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看節目預告、作息時間表等,已經接觸到了24時記時法的時間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學生能夠很快進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在練習的設計中,也緊密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習數學很重要。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現實生活中的時間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對于時間的現實感知。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普通計時法,24時計時法,掌握兩種計時方法的計時特點; 2、學會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相互轉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學會自己總結尋找計時規律; 2、激發學生探究時間知識的愿望,讓學生在經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切實理解原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體會感知時間,熱愛探究數學原理,學會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認識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探究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特點及相互轉化規律; 教學難點:
掌握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相互轉化規律;
教學準備:
教學ppt、視頻、時間尺、時間卡片、時鐘;
3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通過時間體驗演繹一天時間過程,使同學們了解一天時間有24個小時,時針一天旋轉兩圈,為接下來講解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打下基礎;
2、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時間體驗游戲喚醒學生的現實感知,使學生在現實時間的體會中,尋找時間點并描述相應時間在做什么,進而引入普通計時法;
提問:同學們能不能在相應的時間表演你做的具體事情; 3、發現普通計時法的計時規律(時間綴詞+時間)
二、矛盾引入
1、通過視頻播放,將普通計時法中同學們經常會犯的錯誤展現,并分組討論,為什么會出現計時錯誤,因為應用普通計時法時忽略時間詞,所以導致計時錯誤;
(視頻演繹普通計時法中忽略時間詞,進而導致相約時間錯誤) 2、計時方法中有一種計時法不需要時間綴詞,進而引入24時計時法;
三、知識探究
1、自主探究24時計時法計時規律
2、討論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區別;
4
3、通過時間尺的引入發現同一時刻可以有兩種計時方法表示,進而引入兩種計時方法的轉化;
(小組通過學習單進行討論研究,最終得出轉化規律) 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
第一圈中,普通計時法化為24時計時法只需要去掉時間詞,24時計時法化為普通計時法,只需要加上時間詞;
第二圈中,普通計時法化為24時計時法需要去掉時間詞+12時,24時計時法化為普通計時法加上時間詞—12時;
四、練習互動
1、通過練習鞏固24時計時法的掌握;
2、通過互動游戲,調動起學生學習計時法的興趣;
3、各抒己見,說一說你喜歡哪一種計時法,并說一說理由;
五、課堂小結
1、本堂課學習了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了解了兩種計時法的計時規律;
2、尋找到了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相互轉化規律; 3、名言贈送督促學生應學會珍惜時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