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24時計時法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教學-江蘇省 - 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設計理念
通過備學先行,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創設一系列生活情境,讓學生親歷一天的時間旅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情境中引發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喚起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架構起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具體數學問題到抽象數學概念的橋梁。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實現書本數學與生活數學的無縫對接,讓學生在數學與生活的對話中像擁抱陽光一樣親近數學。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結合問題解決,讓學生初步感受24時記時法產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記時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發現并歸納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中表示時間的方法和相互轉化的規律,并能正確進行相互轉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學情分析
學生在低年級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的有關知識,對時間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有用普通記時法記時的知識基礎。但是,時間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三年級學生的年齡思維方式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他們非常缺乏對“24”這一時間數值的基本認識,“24時記時法”在時間這部分內容中是一個教學難點,尤其是它與普通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在理解、表述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故而,本課教學我預設通過“一天有24小時”、“為什么是24小時”、“如何記錄24小時”來層層推進,優化教學結構,簡化教學程序,力求讓課堂簡潔、清晰、流暢、生動。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24時記時法,能正確用24時記時法表示生活中的時刻,知道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兩種不同記時法的特征,發現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中表示時間相互轉化的規律,正確進行相互轉化。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準備先行,激活已有經驗。
課前讓學生完成如下備學問題:
1.一天的時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上午的時刻可以怎樣表示?還可以怎樣表示?請舉例說明。
3.下午的時刻可以怎樣表示?還可以怎樣表示?請舉例說明。
4.生活中你在哪里看見過這種記時法?
5.還想了解哪些記時法的知識或還有哪些疑問?
【設計意圖:學生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看節目預告、作息時間表等,已經接觸到了普通記時法以及24時記時法的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備學題的設計,旨在激活學生這種朦朧的認識。同時,學生提出的疑問,將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備學,為貼近學生的實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2【導入】頭腦風暴,激發求知欲望。
小明喜歡看籃球比賽,聽小紅說明天中央五套體育頻道9時有NBA比賽轉播,第二天,小明上午9時準時打開電視機,準備看球賽,電視里卻沒有籃球比賽的轉播,這是為什么?
你知道的真不少,原來一天有兩個9時,那么怎樣才能準確地記錄一天的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記時法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腦筋急轉彎,讓學生意識到一天中有兩個9時,為下面學習兩種記時法埋下伏筆,同時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感興趣的題材,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活動3【講授】觀看視頻,了解一天之始。
我們要準確記錄一天的時間,先要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你覺得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呢?(出示備學單)
關于一天的開始,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一天到底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呢,我們一起來看段視頻吧!這是春晚人們喜迎新年第一天到來的歡慶場面,睜大眼睛看哦。
當我們倒數到1的那瞬間,鐘面上指針都指向幾?是幾時?是什么時候的12時?
晚上12時,表示舊的一天結束,同時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了,接著看,電視上又是怎么顯示這一時刻的呢?板書 0:00
作為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把晚上的12時,稱作0時。(板書:凌晨0:00 0:00)
這個0時是白天?還是晚上?
板書:
【設計意圖:任何客觀事物經過主體感知以后,都會在頭腦中留下相關的形象。課中安排了《春晚》倒計時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知24時是一天的結束也是第二天的開始!
活動4【講授】時間旅行,感知兩種記時。
知道了一天的開始,那又應該怎樣來準確地記錄一天的時間呢?
(出示備學單)在課前我們已經思考了這個問題,在下面的時間旅行中,請小朋友來說說你是怎樣記錄這些時間的。
演示課件:現在是( )時?平時的0時我們在做什么呢?在睡夢中新的一天悄悄開始了。隨著指針的轉動,天漸漸亮了,(鐘面停在6時30分)現在鐘面上是什么時刻?還能怎樣表示呢?
(板書:上午6:30 6:30 )
上午6時30分,我們該——?對,我們該起床了。
(鐘面停在8時30分)現在是什么時刻了?
(板書:上午8:30 8:30)
這時在做什么了?(在學校上課了)
是的,我們開始一天的校園生活了。
(鐘面停在12時)時間過的真快,現在是什么時刻呀?
(板書:中午12:00 12:00)
中午12時,我們已經吃好午飯了。
從0時到12時,時針已經走了一圈了,一天結束了嗎?
板書
:
從0時到12時,這是一天的前12個小時。時針繼續轉,下午的時間可以怎樣表示呢?我們繼續看。
(鐘面停在下午1時)時針又走了一大格,現在是什么時刻?還能怎樣表示呢?你是怎樣想的呢?(板書:下午1:00 13:00)
下午1時我們在做什么呢?(開始下午上課了)
(鐘面停在下午4時)現在又是什么時刻呢?還可以怎樣表示?你是怎么想的?(板書: 下午4:00 16:00)
我們一般這個時候在干什么?
對,一天的學習生活結束了。
(鐘面停在晚上8時30分)天黑了,現在鐘面上是幾時?
(板書晚上8:30 20:30)
大家這時應該做什么了?
師:早睡早起身體好,我們休息了,勤勞的時針還在不停地工作著。大家在睡夢中,時針不知不覺又走到了什么時刻?
到了晚上的12時,這一時刻是一天的結束,同時它又可以說成幾時呢? 是的,可以說成0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一天的生活和學習活動,利用多媒體把一晝夜按時序直觀地展示于時鐘的運轉中,初步體會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既加強生活的真實性,又形象地說明記時的原理與方法,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知識的難點,使24時記時法的出現成為學生的自我構建過程。】
活動5【講授】動畫演示,理解24時由來。
小朋友們回想一下,在剛才的一天里,我們一共經過了多少小時?你是怎么知道的?(時針轉了2圈,是24小時)
課件演示彩條圖,第一圈是0-12,第二圈12-24。一天有24小時,這個時刻是一天的結束,同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板書
:
一天為什么是24小時呢?這里還有很多知識呢,我們一起來看段視頻吧。
(觀看視頻)
現在你們知道一天為什么是24小時了嗎?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曲線時鐘與直觀的時刻尺進行轉化,提升認識,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化曲為直的數學方法,通過介紹原始人簡單地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到后來用十二個時辰來表示時間(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記時方法),一直發展到今天的24時記時法,這一演變過程的介紹,將學生的視野從過去引到現在,從書本引向未來,從而讓學生對數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6【講授】分辨異同,探索轉換方法。
這一天的24小時,我們用了兩種記時法來表示,請你觀察黑板上的兩種記時法,思考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組討論后交流)
用來描述時間的詞語我們可以稱它為時間詞,是的,有沒有時間詞是它們最直觀的區別,那為什么這種記時法一定要加上時間詞,另一種記時法不需要加呢?
(引導學生發現)第一種記時法兩次用到0-12這些數,如果不加時間詞,會有混淆,第二種記時法用0時-24時來表示一天的時間,數字沒有重復,不會混淆。
要分別為這兩種記時法取個名字的話,取什么名字合適呢?(24時記時法、普通記時法)
請小朋友拿出信封中的時間卡,給它們分分類,可以怎樣分?你是怎樣很快的把它們分類的?
(7:00、下午6時、12:30、0:00、上午10時、晚上11時)
小朋友很好的區別了這兩種記時法,那這兩種記時法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它們可以怎樣轉化呢?請觀察黑板,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怎樣把普通記時法轉化成24時記時法?
(2)怎樣把24時記時法轉化成普通記時法?
(引導學生得出)
把普通記時法改為24時記時法要注意:
(1)要去掉時間詞;
(2)下午1時之前的時間去掉時間詞就可以;
(3)下午1時之后的時間去掉時間詞后還要加上12。
把24時記時法改為普通記時法:
(1)加上時間詞;
(2)13時之前的時間加時間詞即可;
(3)13時之后的時間加時間詞后還要減12。
了不起,你們很善于觀察,也很會總結方法,把剛才的時間卡換一種記時法,可以怎樣表示呢?
在生活中,你見過這兩種記時法嗎?
老師也帶來了些,它們分別是什么記時法?你會把這些轉換成另一種記時法嗎?
今天我們認識了兩種記時法,你喜歡哪種呢?為什么?
小朋友都發表了自己看法,是的,交通、郵電、廣播、電視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概念,為了記時方便、簡明不易出錯都采用24時記時法,它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計時方法。而普通記時法,上午、下午幾點很具體,生活中特別在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應用很廣泛。剛才,小朋友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表現非常出色。
【設計意圖: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礎”。有比較才有鑒別,在經歷了一天的時間之旅后,組織學生觀察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初次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認識兩種記時法,理解彼此間的本質區別和聯系,較之于前,更為直觀,學生的印象將更為深刻,并逐步在頭腦中內化。只有這樣,學生對兩種記時法的本質區別和聯系才會由淺顯走向深刻、由模糊走向清晰!
活動7【練習】練習交流,鞏固延伸新知。
1.在課前的腦筋急轉彎中,如果你是小紅,你會怎樣和小明介紹?
(晚上9時、21時)
2.請你們從剛才的時間卡片中,選出你認為最能表示這個畫面時刻的卡片,把它舉起來。
(四個畫面分別是:朝陽初升、繁星滿天、夕陽西下、烈日當空)
3.你知道嗎?
下面是小華早上7時在一家賓館拍攝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北京時間7時,紐約時間是6時,其他鐘面的時間也各不相同。為什么鐘面上顯示的世界各地的時間會不同呢?
(音頻播放有關“時區”的知識。)
4.設計作息時間安排表。
小明學習了24時記時法之后,給自己設計了一張周日的活動安排表,我們一起來看下。
(1)你有什么想對小明說的嗎?
(2)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設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設計意圖:在練習設計中,緊密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各種變式練習,由易到難、層層推進,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習數學很重要。】
活動8【活動】回顧總結,滲透時間觀念。
經歷了這次時間旅行,小朋友們有沒有什么收獲呢?你如何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
如果把中間這段時間定為今天,那這段就代表(昨天),這段呢?(明天)昨天是今天的過去,明天是今天的未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忘記昨天,要好好把握今天,這樣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明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