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沁園春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一 必修1第一單元第一課沁園春-長沙-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必修1第一單元第一課 沁園春-長沙-林芝市第一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劃分詩歌的層次,理解詩歌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詩歌鑒賞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時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對詞有所了解,也已向同學們介紹了詞的相關基本文學知識,并且了解了讀詞的方法,即從詩人、詩題、注釋、詩文四個方面著手鑒賞詩歌,但學生對詩歌主旨的把握和領會詩人的情懷存在困難,因而很難在朗讀中投入情感,或是投入錯誤的情感,因此,本課希望通過分析內容,把握主旨,聯系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當時的感受,從而讀懂、讀好這首詞。
3重點難點
品味關鍵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內容。領會詩人博大的胸襟和慷慨的情懷。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4.1.2學時重點
4.1.3學時難點
4.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才旦卓瑪的歌
播放西藏老一輩藝術家才旦卓瑪的《北京的金山上》,導入詩人毛澤東,表達西藏人民對毛澤東主席的敬愛之情。
活動2【講授】文題背景
1.解題:
沁園春,詞牌名;長沙,詞的題目。
“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
2.寫作背景簡介
這首詞寫于1925年10月份,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徑長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活動3【講授】整體感知
1.聽朗讀帶范讀,注意字音、斷句。
看/萬山紅遍 恰/同學少年
2.了解性誦讀:全班齊讀
活動4【講授】具體研析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詩歌歷來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最后做到情景交融。那么這首詞是否也是這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詞的上闋。
上闋賞析
前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寫了什么?
——人、時、地、境
詩人立于橘子洲頭,看到了什么?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萬類)。
這七句是由哪個字統領的?
——看 (領字,具有統領作用的字。了解領字,是為了更好的誦讀,因此也叫“一字頓”,語氣要加重,節奏要適當的延長,和后面的語句要形成停頓。另外,領字后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一氣呵成。)
4、學生自由閱讀這七句。(看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
5、分析這七句景物描寫的特點:
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
山、林——靜態的景,百舸、鷹擊、魚翔——動態的景,動靜交錯。
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鮮明。
6、小結:
這幅秋景圖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寫景外,還得力于詞語的恰當運用。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就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等典故。
活動:請同學們來說說這部分里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
——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艷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
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比較學習)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面對著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么感受?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詩眼)
(有景入情,直抒胸臆。“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這一悵一問,是詩人憂國憂民的心境,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心境,是一個革命偉人廣闊崇高的心境。)
小結
上闋分為三層,開篇詩人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人物、時間、環境,接而以領字“看”統領七句寫景,并進一步有景入情,提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問題。
10、理解性誦讀:女生齊讀
(二)下闋賞析
壯麗的秋景不僅僅引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結合上闋的分析法,思考下闋分為幾層。
——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二層,中間七句“恰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第三層,最后三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第一層
——侶,同伴,此處為同學。(詩人當年和胡書恒、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友攜手結伴。)
第二層
——恰,領字,統領七句,是“崢嶸歲月稠”的具體回憶。
(請同學翻譯這七句)
背景材料
1911年,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師讀書,常和同學在橘子洲一帶游覽游泳;
1918年4月,與何叔衡創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 五四時期,主編《湘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
1915年9月,詩人印發反袁稱帝的小冊子;
1919年底組織和領導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
小結:詩人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通過文字,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們蔑視權貴,豪情萬丈的英姿。
男生齊讀第二層七句。
第三層
——回憶,特寫鏡頭,寫當年青年學子在湘江游泳、擊水湘江的情景。
特寫的原因:誰主沉浮?是這樣的一群胸懷寬廣,思慮深沉而又氣勢如虹的革命青年。
(三)理解性誦讀:男生齊讀
活動5【講授】拓展提升
1.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屈原——哀秋冬之緒風,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詩人筆下的秋:數量(萬、百)、范圍(遍、漫)、程度(盡染、碧透)、力度(爭、擊、競)。
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美不勝收,掃盡千古悲秋之氣。
感情基調:熱愛、積極
2.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延伸學習:諸葛亮、林則徐、范仲淹、周恩來等。
詞的下闋對往事“崢嶸歲月”的回憶,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縱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3.評賞性誦讀
結合背景音樂,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誦。
活動6【講授】課堂檢測
我們已經評賞了這首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古典詩歌的誦讀第四步,即記憶性誦讀(根據板書內容和回味課文)進行當堂背誦。
記憶性誦讀:當堂背誦
活動7【活動】書法、詩詞欣賞
賞析毛澤東詩詞、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活動8【作業】課后作業
1.背誦全詞。
2.摘抄毛澤東主席的詩詞、名句,進行賞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