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江花月夜,湖北省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春江花月夜》馮文靜-2016年湖北省高中語文優質課賽課(附課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春江花月夜》黃岡中學 馮文靜-2016年湖北省高中語文優質課賽課(附課件和教學設計)
高二年級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湖北省黃岡中學 馮文靜
【選點說明】
當下古詩教學中存在詩歌與學生的生活情境脫離,學生難以產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以致懷抱功利心學習古詩的尷尬狀況,因此本課旨在讓學生拋開功利心,在審美和情感的共鳴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與詩情美。
【策略說明】
長詩巧教,化繁為簡。利用聞一多先生的詩歌“三美”原則將本詩的結構巧妙托出,并引出寫景部分的意境賞析。哲理與詩情部分則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在對比中把握本詩獨特的思考和情感。教師的示范朗讀置于全面理解詩歌之后,意在將詩情進一步推向高潮,以聲情感染學生。
【過程設想】
一、導語
在唐詩的發展史上,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作品,它有“孤篇橫絕全唐”的美譽,更是被聞一多先生盛贊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它就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攀登這座高峰,領略無限風光。
二、整體感知
1. 學生齊讀,教師點評
音樂美(節奏分明,韻律和諧),建筑美(句子的整齊,節的勻稱)
2. 過渡語:“三美”缺一,繪畫美,即每一句詩讀來都會呈現一幅畫面。下面賞析五個意象最為集中的第一節,體會畫面美。
三、置身詩境,馳騁想象
1.請大家從寫景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的內容。小組分享交流3分鐘。
2.學生賞析,教師啟發,概括意境特點。(朗讀。)
寥廓、澄澈、清幽、朦朧、空靈……
3.過渡語:當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周遭的一切仿佛都不復存在之時,人進入了更寧靜,更自由的狀態,這時皎皎明月顯得更加突兀,于是詩人開始與明月對話。
四、叩問自然,宇宙意識
1.詩人問生命的起源,宇宙的奧秘。這樣的發問,這樣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詩句,有不少詩人也寫過。試比較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蘇軾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與張詩的不同。
學生答,教師總結:李詩和蘇詩有哀嘆人生短暫,自然永恒之感;張詩沒有哀傷,有的是欣慰,更顯豁達。
2.評價:聞一多先生稱“在神奇的永恒面前,詩人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朗讀。)
五、 推己及人,悲憫情懷
1.詩人與自然對話后,又將視線轉向了行人。由江上的一葉扁舟,詩人聯想到漂泊的游子,進而聯想到思念游子的思婦。這一節的描寫十分細膩,(朗讀。)
李澤厚點評說“雖然嘆息,總是輕盈”。那么,嘆息的是什么,輕盈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2.試比較杜甫的《月夜》與張詩情感內涵的不同。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①杜詩相思愁苦,柔腸百結;張詩相思雖苦,但月可傳情,“愿逐月華流照君”的想象美麗浪漫。②杜詩寫自己的相思;張詩關心天下分離夫妻的情感狀態,推己及人,有一種悲憫情懷。
六、情景交融,余韻悠長
1.無論是叩問自然還是悲憫他人,都是由望月而起,詩歌到最后一節,五個意象再次聚齊,與第一節遙相呼應。結構圓融。(朗讀。)
2.這一節與第一節的不同在于:情景交融。用落花、流水、斜月等意象烘托游子的思鄉之情和人生之嘆。結句更是以景結情,滿江春水中搖曳的不僅是江樹的倒影,更是多情詩人滿腔的柔情啊!
七、總結
千年以前的詩,我們今天讀來依然心旌搖曳,沉醉不已。它讓我們放下疲憊,忘掉小小的自我,去領略如夢似幻的自然美,去品悟宇宙人生的真諦,去感受人間真情的良善。而追求真善美正是詩歌的本質,也是人生的本質。讓我們伴隨著音樂再次吟誦這首至真至善至美的詩歌。(教師配樂朗讀)
【個人簡介】
馮文靜,湖北省黃岡中學語文教師。從教十二年以來,共送走四屆畢業生。為師平易親和,教學熱情飽滿,注重啟發式教學,尊重學生的想法,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及開展各種課堂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曾獲黃岡中學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比賽第一名,教案、教學反思、教研論文等多次獲省市級一等獎。學海無涯,教無止境,永遠在路上,與生同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