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湖北省,在水果街,碰見一群蘋果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在水果街碰見一群蘋果》王良(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在水果街碰見一群蘋果》大冶一中王良
高二年級
《在水果街碰見一群蘋果》教學設計
湖北省黃石市大冶一中 王 良
【選點說明】
“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說,人沒有一點詩歌修養,是說不好話的。此話不無道理。優秀的詩篇還承擔著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啟示真理。它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優秀的詩歌文本,總是可以從不同方面揭示社會、生存的隱秘奧義,揭示社會生活和個人體驗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詩歌文本,可以認識自身、認識社會。
現代詩歌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深廣的,詩歌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審美情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能促進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這就要求我們,在現代詩歌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讀詩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長期以來,現代詩歌的教學缺乏一種語文本位、文學本位意識,沒有把詩歌作為詩歌來教,“重意義、輕審美”,脫離了文學和詩歌的本身,也脫離了語文學科自身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現代詩歌的表現方式和詩歌技藝是相當繁雜,因此,我們教學現代詩歌時必須克服灌輸和填鴨式的僵化教學方式,而應“選點”突破,“一課一得”,提高學生對現代詩歌的興趣以及分析、鑒賞甚至寫作能力。
《在水果街碰見一群蘋果》這首詩在詩人盧衛平創作的數百首詩中也許不是最好的一首卻是最動人的一首。詩歌中用擬人的手法來描繪蘋果——身份、模樣、氣味、形態、顏色、品質、命運等。詩歌語言平實,但依然能夠打動每個讀者,因為詩人塑造的蘋果這一形象深入人心。這首詩中“悖論性修辭”手法比較突出,在文字修辭中把相互矛盾、沖突、不協調的東西或“異質”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效果,這種矛盾修辭可以稱為悖論性修辭。英美新批評派特別看重這種詩的方法,稱“詩人要表達的真理只能用悖論語言”。這首詩中,詩人將這群蘋果與其他的水果進行對比以突出其特征,贊美這群蘋果;將這群蘋果與“一生不曾進城”的蘋果進行比較,表露出詩人對城鄉差距的擔憂;從“接受城市的挑選”到“最想家的” “讓它們去看看大雪紛飛中白發蒼蒼的爹娘”,揭示了以城市高速發展為標志的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蘋果的善良、健康、樸素、干凈和城市的喧囂、焦慮和污濁形成鮮明的矛盾,呈現出現實生活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這首詩是對生活現象的再現,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獨白,是學生感受生活的媒介,是讀者走進作者心靈的橋梁。
這節課教學內容的選取就是以詩歌中的“悖論性修辭”為突破口,在朗讀、分析、鑒賞中體味其妙處,并能嘗試以“悖論”的角度鑒賞更多的現代詩,達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充分體現新課標“語文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理念。
【策略說明】
現代詩歌也好,古代詩歌也好,都具有抒情性、形象性、音樂美、含蓄美等特點,抓住詩歌的這些特點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節課的教學圍繞“導”“讀”“品”“探”“遷”等環節展開。
詩歌是一種含蓄的藝術,它是用形象來思維,來反映詩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所以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感知形象,品味語言,探究手法,激發情感,發揮聯想和想象,體驗課文情境,感受作品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情趣。
現代詩歌語言含蓄、委婉,常常運用意象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師要以讀促品,指導學生捕捉意象,通過想象和聯想深入感知詩歌描繪的意境,這是解讀詩歌的關鍵。意象作為呈現與再現不斷重復,那就變成了一個象征,這個象征構建了詩人的內在世界。首先讓學生通過朗讀《在水果街碰見一群蘋果》,感知“蘋果”的形象,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鳴,心思很容易牽引到人的身上,這群蘋果其實不只是水果,它們還是一類人的象征,這也是詩的妙處玄機所在。如果挖掘出詩歌的象征義就能對詩歌的主旨有所把握,詩人就是想通過蘋果贊美一類人的高貴品格,及他們身上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同時,作者也表露出對城鄉差距的擔憂和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在充分感知形象、體悟情感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探究詩歌的表現藝術,以“悖論性修辭”為重點,從演繹到歸納,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好地體味詩意,進一步培養對詩歌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然后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自主閱讀北島的《走吧》,從“悖論性修辭”角度來鑒賞詩歌。
最后課堂上所學的詩歌畢竟是有限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在課外要多加學習積累。
課外讓學生閱讀幾首現代詩歌,結合本節課閱讀的兩首詩,以“現代詩歌中的悖論性修辭賞析”為題,進行專題研究,完成一篇文章。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誦詩歌,引導學生感知形象,體會情感,掌握詩歌的藝術手法;
2、學會從“悖論性修辭”角度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掌握詩歌 “悖論性修辭” 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舉一反三,學會從“悖論性修辭”角度鑒賞詩歌。
【過程設想】
一、以詩導入,走入詩境
以徐志摩的詩歌《偶然》導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接近學生與現代詩歌的距離。
二、初讀感知,把握詩象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誦讀,最后學生齊讀,在聽和讀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內容。
2、詩歌中的主要描繪對象是一群蘋果,那么這是一群怎樣的蘋果呢?它們身上有什么特征呢?請用“這是一群 的蘋果,它們 ”這個句式來歸納概括。學生自由發言。
三、研讀賞析,體悟詩情
1、指導學生朗誦,體會詩歌的情感。
請學生朗誦,再由其他學生點評,老師指導學生朗誦需要從語氣、語調、語速、輕重等方面來表達詩歌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加深對詩歌形象和詩中感情的理解。
2、分析意象的象征義。
意象作為呈現與再現不斷重復,那就變成了一個象征,這個象征構建了詩人的內在世界。這首詩歌中的蘋果到底象征著什么?學生交流回答,以“這群蘋果,使我想到了 ,他們 ”這個句式來表述。
3、引導學生體會“悖論性修辭”手法。
讓學生找出詩句中作對比的內容,深入體會作者情感。(1)詩人將這群蘋果與其他的水果進行對比。(2)將這群蘋果與“一生不曾進城”的蘋果進行比較。(3)從“接受城市的挑選”到“最想家的” “讓它們去看看大雪紛飛中白發蒼蒼的爹娘”的不同。
4、出示作者本人的創作體會。(視頻)
5、教師出示概念:在文字修辭中把相互矛盾、沖突、不協調的東西或“異質”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效果,這種矛盾修辭可以稱為悖論性修辭。
4、教師列舉學生學過的幾首詩加以闡述。
四、拓展閱讀,鑒賞詩藝
1、 出示北島《走吧》
2、指名朗讀,學生自由朗讀。
3、學生從“悖論性修辭”角度來鑒賞詩歌。同桌或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五、專題閱讀,漫步詩林
課后布置作業:閱讀課外讓學生閱讀幾首現代詩歌,結合本節課閱讀的兩首詩,以“現代詩歌中的悖論性修辭賞析”為題,進行專題研究,完成一篇文章。
鄭愁予《錯誤》 舒婷《神女峰》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附:板書設計
在水果街碰見一群蘋果
盧衛平
善良、健康、樸素、干凈
……
悖論 蘋果 贊美 擔憂 困惑
惡刺、輕佻 、喧囂、污濁
……
【個人簡介】
王良,大冶市第一中學語文老師。2001年參加工作,工作期間曾獲得“黃石市優秀語文教師”稱號,獲黃石市高中語文青年教師優質課一等獎。論文《圓形人物與扁平人物的性格走向》在湖北省優秀期刊《文學教育》一書中發表。我一直崇尚的教學理念就是: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天性、創造性。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幫助一個人;教育不是管束一個人,而是發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進生活;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學會創造,不是記住別人的思考,而是產生自己的思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