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湖北省,定風波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視頻實錄《定風波》張練兵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湖北省2016年高中語文優質課競賽視頻實錄《定風波》武漢實驗學校 張練兵
高一年級
《定風波》教案
武漢市實驗學校 張練兵
【選點說明】
1、蘇軾其人及這首《定風波》能較突出體現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文化特征“儒道互補”的精神,符合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突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要求。
2、篇幅較小,特點突出,能在一節課內完成讀懂全詞掌握突出的鑒賞方法,并當堂背誦的任務。整堂課能給學生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做到一課一得,還可適當向課外延伸,做到學以致用,及時鞏固。
3、蘇軾在本詞中體現出的不懼人生風雨,樂觀、通達面對人生挑戰的積極態度,能給學生積極人生態度的激勵和引導,符合中學語文課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要求。
【策略說明】
1、回歸語文教學的本位——學習語言,主要采用語感教學法,重視學生自主地對語言材料體驗、感悟、積累和運用。
2、結合詩歌教學的特點,重視誦讀,通過學生反復而有層次地“誦讀—點評—賞析—進一步誦讀”的途徑,把握詩歌情感、意象、意境、煉字、手法,學會兩到三種賞析詩歌的方法。
3、品讀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讀、自主評、自主賞析,自主歸納,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教師只是其中的引導和合作者。
4、課前預習給學生準備好學案,提供賞析本詞必備的作家寫作背景、朗讀技巧、相關文本、相關賞析技巧的知識,把他們設計成問題,對學生課堂自主賞析提供必要鋪墊與幫助,可以形成反轉課堂的效果。
5、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名家朗誦,給學生朗誦配樂,形成詩歌教學的審美氛圍,讓學生在此氛圍中感受賞析詩歌的審美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可能觸發詩人的創作靈感,成就一篇動人的詩作。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蘇軾的《定風波》,看蘇軾在一次道中遇雨后,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二、以誦讀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品讀詩歌,讀出情感,讀出美感,學會幾種賞讀詩歌的方法。
1、放讀
學生自由放聲朗讀全詞,讀準字音,讀懂字詞。
劃出有疑問的字詞,交流,比如:如:同行xíng 吟嘯xiào 一蓑suō 煙雨
吟嘯:放聲吟詠 芒鞋:草鞋 任平生:蕭瑟:微寒的樣子
2、品讀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反復“讀—品”互動的途徑,讀懂詩歌,歸納賞詩的方法。
(1)讀出情感、態度——讀準輕重音、節奏、句調(反復“讀—品”互動)
(2)品讀重點詞句:莫聽—何妨—輕—蓑—任平生—歸去;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3)品讀詞中意象、意境,賞析托物言志、因景悟理的藝術手法及效果。
(4)歸納讀詩方法:知人論世、淺語深讀、文本互涉。
3、美讀
鞏固上一環節反復“品—讀”成果,升華朗誦水平。聽名家朗誦,然后全班一起配合古樂朗誦詩歌。
4、背誦
引導學生對全詞上、下闋的內容進行歸納,在此基礎上,當堂背誦全詞。
三、問題探究:
對這首詞,現代人有以下看法:(1)夏承燾:蘇軾認為政治場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歸去,做一個老百姓,幻想“也無風雨也無晴”;(2)胡云冀:詞里含有不計較地位得失,經得起挫折的暗示。你的看法是什么?
四、拓展閱讀
臨江仙
夜歸臨皋
蘇 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哪些詞句較直接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五、課后探究:
蘇詞題材上的一大特色:用生活小事為題材來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以《從蘇詞看人生》為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