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福建省 - 南平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提出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理念,我倡導“自主分析、探究,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綜合滲透”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學會分析問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僅理解生命觀念,還提高了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 體會如何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中。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3章第2節第的內容,是在學習了《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之后,闡述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本節課通過對數據、曲線等材料的分析,介紹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引導學生對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及問題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對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點的了解;設置“探索生長素類似物(NAA)促進月季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這一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訓練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及分析問題的理性思維能力、得出結論時邏輯上的嚴密性。
(二)學情分析
經過《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什么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功能是對植物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并對生長素的產生、橫向運輸、極性運輸和分布特點以及植物向光性原因有了相應的知識準備。同時該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較高,對生物課程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強。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概述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說出生長素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3)嘗試設計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分析曲線圖,能夠說出生長素作用的特點兩重性;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比較。
(2)運用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分析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及頂端優勢現象。
(3)學會設計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NAA)促進月季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評價實驗設計和結果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中,樹立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思想。
(2)分析根的向地性、頂端優勢等的原理,樹立聯系的觀點和量變引起質變的唯物辯證法的思想。
(3)在探究實驗中,訓練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及分析問題的理性思維能力、得出結論時邏輯
上的嚴密性,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
(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根的向地性及頂端優勢原因分析。
(3)嘗試設計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2、 教學難點
(1)嘗試設計實驗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五、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這節課的設計中主要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法,以問題串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教師通過設置一系列有效問題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在學法上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圖表分析、討論合作、展示實驗、分析現象、展示作業自主分析實驗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六、教學準備
1、導學案2、培養皿——綠豆胚根朝向四個方向擺放3、橫放生長的綠豆幼苗 4、直尺、紅筆。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設疑導入新課 繼續設疑提出概念
根據表
格數據繪制曲線圖
學生上臺展示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植物激素的功能是對植物的生命活動起到調節作用,而生長素作為被發現的
第一種植物激素,它對植物體的調節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科學家通過實驗來探索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提出問題: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含量很少,而且提取也相當困難,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課件展示圖片:人工合成與生長素有相似生理效應的化學物質,稱為生長素類似物。例如a—萘乙酸,2,4-D,生根粉等。 因此利用生長素類似物代替生長素進行實驗探索。 探究活動一:探究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過渡:某興趣小組為探究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做了課外實驗,利用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柳枝枝條根部,觀察生根的情況,結果如下: 表1: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影響生根情況記錄表 提出問題: 1、根據以上表格的數據,在右邊坐標中畫出對應的曲線
圖。 2、清水組目的?如何分段?描述每一段曲線的意義。 3、從中分析出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學生展示:通過高拍儀展示學生繪制的曲線圖。 提出疑問: 1、設置清水組的目的?
濃度(mol/L) 清水
10-10 10-8 10-6 10-4 10-2
平均生根數(條)
6
12 9 5 2 1 思考生長素的調節作用有哪些?
思考回答
結合表格數據繪制曲線圖
思考回答
由植物激素的調節功能自然過渡到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問題的再生,激發學生的欲望。
訓練學生獲取表格信息,繪制曲線圖的能力。
引導學生分析曲線圖
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2、如何在曲線圖上畫一條代表對照組的輔助線? 3、在加了對照線后的曲線圖上用大寫字母標出特殊的點。
教師評價:„„
課件展示:曲線圖 繼續提問:
1、對照組這條線之上的濃度對應的生根數比對照組多,因此AC這段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根的生長的調節效果起到什么作用?
2、對照組這條線之下的濃度對應的生根數比對照組少,因此C點后這段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根的生長的調節效果起到什么作用?
教師總結:這就體現了生長素對植物體的調節作用有兩個方面,促進作用和抑制作用,這就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點:兩重性
繼續設疑:什么濃度下促進根的生長?什么濃度下抑制根的生長?
教師總結PPT呈現:一般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過高還有可能致死。
繼續提問:小組討論,B點、C點、以及AB段、BC段、CD段的含義。
小組代表回答:B點對應的濃度對根生長促進作用最強,此時對應的濃度為促進根生長的最適濃度。C點對應的濃度對根即不促進也不抑制。AB段表示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生長素類似物濃度的增加,對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增強。BC段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生長素類似物濃度的增加,對根生長的促進作用減弱。CD段生長素類似物濃度超過一定范圍,對根的生長起抑制作用。
教師評價:„„
教師提問:生長素對不同器官,是否也體現了兩重現?
ppt展示:不同生長素類似物濃度下的芽莖上長曲線圖
繼續提問:對根芽莖起促進作用的濃度范圍一致嗎?起抑制作用的濃度范圍相同嗎?分析CE、EF段
教師總結:因此說這邊的低高濃度只是一個范圍值,不同器官是不一樣的。
通過根芽莖三個不同器官的生長曲線圖分析可對三者敏感性大小進行比較。
提示學生:從同一效果,不同濃度角度分析。
ppt呈現一條對三個器官起到同一促進效果的輔助
臺上學生在展示儀前現場完成任務。
分析曲線圖
分析曲線圖,獲取信息。
分析曲線圖,進行歸納。
分析曲線圖,獲取信息。
訓練學生分析圖表、獲取有效信息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曲線圖的技巧與能力,以及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并在交流中學會傾聽、欣賞他人。
小結探究活動一
學生實驗結果展示
小組交流學生上臺解釋原因
小組交流解釋現象理清原理 線,提示同一效果,低濃度,則該器官敏感性大。
敏感性比較為:根>芽>莖。
教師總結:其它情況下的敏感性比較為:幼嫩細胞>成熟細胞,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
ppt呈現:
生長素的兩重性具體表現為,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這是從個體、營養器官、生殖器官三個方面來闡述。 教師小結活動一:通過圖表分析得出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點兩重性,生長素所發揮的作用,因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和器官的種類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
探究活動二:生長素兩重性的案例分析
學生展示:1、探究目的“根是否具有向地生長的特性”2、探究步驟取四粒已經萌發的綠豆種子,固定在裝滿濕棉花的培養皿里,使胚根分別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培養皿豎著固定在帶凹槽的泡沫塑料板上,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四天,并注意適時補充適量水分。3、展示實驗結果4、得出結論:根的生長具有向地性。
教師評價:„„
繼續展示:一株發育完整的綠豆幼苗經橫放處理后的生長情況。觀察到根是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
提出問題:嘗試用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來解釋橫放幼苗出現的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
學生上臺分析:引導學生聯系兩重性,分析原因(顯示圖解)
教師評價總結:根的向地性體現了生長素的兩重性。
設置問題情境:校園中常見傘形樹(邊說邊板書畫圖)即植株生長表現出頂端優勢。即頂芽優先生長,側芽生長受到抑制。
提出問題:如何從生長素的兩重性角度來解釋這個現象?觀看動畫分析原因。
學生回答:頂芽產生的生長素會運輸到側芽,導致側芽的生長素濃度過高,所以頂芽生長素濃度低,促進生長,側芽生長素濃度高抑制生長。越靠近頂芽的側芽生長抑制作用最強,遠離頂芽的抑制作用逐漸減弱。(看動畫)
教師評價,總結:所以頂端優勢體現了生長素的兩重性
繼續設疑:如果我想側芽生長,如何解除頂端優勢? 學生回答:去除頂芽。
教師補充:去除頂端優勢的應用。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在書本畫線標記
實驗代表上臺介紹實驗過程,展示結果,得出結論。
小組代表上臺結合圖示分析,其他同學可補充。
觀看動畫思考回答問題
指導學生讀書
訓練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的能力,以及表達交流的能力。
實物展示,更直觀。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動畫展示頂芽與側芽生長素濃度的變化動態過程,學生更容易從兩重性角度分析出原因。
學生上臺展示作業,分析實驗設計中的問題
提問分析實驗設計提升技能
繼續補充: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中的應用,獲得無子果實及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轉折過渡;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浸泡枝條下端易生根,那么尋找最佳的濃度范圍就非常的有意義。所以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嘗試如何設計實驗探究NAA促進月季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探究活動三:設計實驗探究NAA促進月季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①提出問題②作出假設③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⑤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交流表達。
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一、材料用具: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條、NAA等 二、實驗目的: 1、變量分析:
自變量: 因變量: 無關變量:
(從環境和枝條角度選取兩個主要無關變量) 思考:(1)如何控制無關變量 (2)右圖哪個枝條扦插有利于生根?為什么?
三、設計實驗 (一)實驗遵循的原則
1、單一變量原則:指什么變量?
2、等量原則:指什么變量的控制?
3、對照原則:設置 組
4、平行重復原則:怎么設置?
(二)配置NAA溶液,在預實驗的基礎上,配制一系列梯度濃度的實驗。
預實驗的目的
四、預實驗
配制濃度為2 mg·ml-1、4 mg·ml-1、6 mg·ml-1、8 mg·ml-1
、10 mg·ml-1、12 mg·ml-1
的NAA溶液分組并編號:
分為 組,每組中加入 根枝條。按要求處理好插條進行預實驗,得
出結果如下圖:
可確定比較適宜的濃度為 范圍 間 ,原因是
五、正式實驗
在預實驗基礎上確定了比較適宜的濃度范圍,在此濃度區間,以 濃度梯度進行實驗。配制濃度為:
學生思考回憶
學生交流表達
學生思考
回答
引導學生對實驗設計進行分析,鼓勵其他同學進行補充修正。
訓練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及分析問題的理性思維能力、得出結論時邏輯上的嚴密性,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A B C D
一組NAA溶液。分組并編號:分為 組,每組中加入 根枝條。按要求處理好插條,備用。將處理好的插條,放在相同條件下,分組進行水培。 六、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思考:實驗結果與結論的區別?
【課后延伸】
探究吲哚乙酸(IAA)對月季插條生根的作用,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是( )
A.不同濃度的吲哚乙酸處理
扦插枝條的時間應不同
B.本實驗可以不設用蒸餾水處理扦插枝條的對照組 C.使扦插枝條產生相同根數的吲哚乙酸濃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過一定濃度范圍能抑制扦插枝條生根
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點——兩重性
濃度
調節效果 低 促進 高 抑制
二、典例分析
1、根的向地性 2、頂端優勢 三、設計實驗
探究促進月季插條生根的最適NAA溶液濃度
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導學案
【探究活動一】探究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實驗材料】表1: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影響生根情況記錄表
濃度(mol/L) | 清水 | 10-10 | 10-8 | 10-6 | 10-4 | 10-2 |
平均生根數(條) | 6 | 12 | 9 | 5 | 2 | 1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