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在染色體上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體上》烏魯木齊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高中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本節課教學的重心應落在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核心素養方面。 (1)生命觀念:體現結構決定功能,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由此引導學生將基因與染色體聯系起來。
(2)科學思維:學生運用類比推理法和假說演繹法,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 (3)科學探究:帶領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歷程,并合作探究排除不正確的假說。
(4)社會責任:通過學習認同科學家對社會的貢獻,并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2)運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 2.能力目標
(1)嘗試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2)初步設計實驗探究問題 (3)正確書寫遺傳圖解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生命觀念
(2)體會科學家嚴謹的推理過程及科學探索的過程
(3)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大膽質疑和勤奮實踐的精神,以及對科學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2)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2.難點
(1)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2)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 四、教材分析
本節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二章的第二節,本節內容是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現》的延續,圍繞著“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展開,但其根本落腳點是要
揭示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薩頓的假說運用了類比推理的科學方法,,但是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并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教材緊結著介紹了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摩爾根的實驗運用了假說演繹法,通過對實驗過程的介紹分析,引導學生認同基因的確位于染色體上。教材最后揭示了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五、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細胞學基礎,學習了孟德爾遺傳規律等相關知識,知道了基因與基因型的內容,這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學生對假說演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分析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學生亟待提高遺傳圖解書寫能力,分析和設計實驗能力。授課學生為重點中學學生,基礎掌握較好。 六、教學學法
本節課采用了問題導學,模型構建,比較歸納、合作探究、展示評價等方法。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問題探討:孟德爾分離定律中“遺傳因子”替換為“同源染
色體”可行嗎?
思考回答
創設問題情景 二、 薩頓的假說
問題
1.寫出基因型為AaBb的雜合子產生配子的種類? 2.回憶減數分裂過程
3.模型演示 4.比較:染色體的行為和基因的行為有哪些相似之處?” 5.介紹薩頓通過觀察蝗蟲的染色體行為得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6.指出類比推理得出
書寫、回憶
學生觀察模型演示比較舉出二者的相似
之處得到基因和染色體存在平行關系
引導學生通過
活
動,
體會
類比推理
的科學思維方法。
的結論不一定正確,需要實驗的檢驗
三、
摩爾根的
果蠅
實驗
1.介紹摩爾根對孟德爾遺傳定律和薩頓假說的態度,實驗材料“果蠅”的特點,注意染色體組成
2.回憶假說演繹法的
幾個步驟 3.展示摩爾根果蠅雜
交實驗圖解
提問:眼色的顯隱
性?眼色的遺傳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
有何異常現象?(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假說)
4.摩爾根可能提出的幾種假說
5.合作探究,完成染色體圖解,并確定假說二。 展示:圖解 6.依據假說分別繪制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并強化書寫格式。
7. 演繹推理,實驗驗證
分析回答
紅眼為顯性性狀,符合基因分離定律,F2
出現了性狀分離,分離比為3:1
白眼果蠅都是雄性的。
積極思考、回答
學生合作完成,并展示成果。
學生書寫遺傳圖解。
認真聆聽,集體回答問題。
通過實驗,認同“基因在染色體上”
加深對“假
說演
繹
法”的理
解 通過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培養其科學思維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和書寫遺傳圖
解的能力
四 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的實質
1.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2練習:P28頁,在染色體上標注基因的位
置
3.解釋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練習、標注
學生舉手回答
加深感性認知,實現抽象與感性的轉化 五、 小結
帶領學生按板書總結
回憶、總結本節內容 構建本節課內容的知識體系 六、課后探究
如何排除假說三?給與相應提示,留給學生課后探究
思考探究
技能提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