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3章第1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3章第1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重慶市2016年高中生物優質課決賽一等獎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課 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節,參考課時為1課時。主要內容包括: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節作為本章第一節層層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這一生命現象是在生長素調節作用下產生的個體適應性,隨著生長素的發現學生認識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長素作用──促進生長,這也為繼續探索第二、三節生長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應用奠定基礎,本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內容在結構體系上體現了人們對科學理論的認識過程和方法,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極佳素材。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更是歷年高考的熱點。 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在學生學習《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之后,因此學生對于生物的調節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知識基礎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較強,但邏輯思維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討,通過精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和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概述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②說明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 ③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2.能力目標:
①通過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培養設計探究實驗的能力。 ②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素養。 3.情感目標:
利用生長素發現過程進行科學發展史教育,使學生關注生活現象,體驗科學發現之美,形成積極探索、勇于進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及分析:
生長素發現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
在科學研究與發現的歷史過程中,不斷發生著觀察(包括實驗觀察)、根據觀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根據分析提出假說和對假說的求證活動。課文中所介紹的生長素發現歷史中的三個實驗,完整地再現了一個假說的提出和求證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史教育的極好素材。同時也是學生體會科學研究的實驗方法以及嚴謹的思維邏輯過程。 2.難點及分析:
① 生長素發現的實驗設計,及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長的過程中,以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層層設疑、合作探究設計實驗來解決。這個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也有挑戰性,運用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解決這個教學難點。初步學會遵守實驗設計中的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學會分析實驗設計,得出相應結論, ②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學生對芽、頂端分生組織、形態學上端等缺乏感性認識,通過圖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換。
2
教具準備:玉米胚芽鞘實物展示,教學課件,小白板8個
教法分析 1、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學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學科學素養,因此,本節課以“自主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切實落實主體性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主要教法:
a.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通過創設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識,通過引導生生交流、師生評價,獲取知識。“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合作探究→釋疑→歸納→反饋→應用”為施教方法,完成目標。 b.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布
以幻燈片展示圖片、識圖、填圖牽引閱讀興趣、抽象知識形象化,理解應用知識。 板書設計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第1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1、向光性
2、達爾文推論,鮑森詹森驗證,拜爾驗證,溫特驗證發現生長素 郭葛提取生長素的提取
二、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布 1、生長素的產生 2、生長素的運輸 3、生長素的分布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引入
觀看一段視頻,《沒有硝煙的戰爭》推測植物可能會向著有光的方向生長的特性。 切換到圖片
問題:1兩張圖片中植物在長勢方向上有何區別?2推測:受什么外界誘惑的影響?
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叫做向光性
過渡:你們最想提出的問題是什么?是不是為什么植物能向光彎曲生長呢?
觀看短片 思考、回答 得出在自然界真的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說出向光性對植物生長的意義?
通過身邊常見現象,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引出本課題 2
3
生長
素的
發現
過程
達爾
文的
實驗
請同學們做出合理的假設來解釋植物向光性。 思考時間1min,相信同學們能做出假說。無對錯之分,合理即可,然后讓同學們課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最早發現并研究向光性的是19世紀英國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他仔細觀察了植物向光性,發現彎曲生長的部位在植物的下部,并用金絲雀虉草的胚芽鞘做研究向光性的實驗材料并進行了長期的實驗研究。
問題:描述各步操作的實驗處理和實驗現象 ① 、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彎曲 ② 、去掉尖端后單側光照射,胚芽鞘直立生長
③ 、錫箔(不透光)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
長
④ 、錫箔罩住尖端下方,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彎曲 問題:
1、比較圖①和②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2、比較③和④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尖端下部為什么會生長?為什么會彎曲生長? 4、達爾文并未設計實驗來證明他的推論,是誰來證明的呢?
觀察圖片按照科學探究的過程,對現象的解釋一定是從假說開始的。
同學們閱讀資料1,2,掌握胚芽鞘的相關知識。了解錫箔紙的特點。
觀察實驗示意圖,描述實驗處理和實驗現象
分析實驗現象,回答問題
學生得出推論
學生回答
使學生對實驗材料有細致的認識,方便接受后面的知識
培養學生從實驗示意圖獲取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獲得結論的能力
8 詹森和拜爾的實驗 一、設置探究環節讓同學們自己證明達爾文的推論“刺激”能透過瓊脂片傳遞到下部,提供材料用具。
引出鮑森·詹森的實驗,讓同學們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觀察示意圖,1能得出什么結論?詹森的實驗應如何進行改善?
二、設置探究環節讓同學們自己證明達爾文的推論背光側比向光側生長的快是因為刺激在兩側分布不均。提供材料用具。讓同學們交流探討。完畢后
圖片:實驗示意圖提問
1、拜爾為什么要選擇黑暗的環境? 排除光的影響,控制變量 2、沒有了光的刺激,為什么胚芽鞘還會發生彎曲?
刺激的分布不均勻造成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
同學們相互交流,設置出能驗證達爾文推論的實驗即可。
觀察實驗示意圖,并描述實驗處理和實驗現象
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的能力
10
4
溫特的實驗
前兩位科學家已經初步證明這種“刺激”是一種化學物質,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將這種化學物質加在胚芽鞘的下方,然后觀察現象。于是在得到詹森瓊脂塊和拜爾黑暗條件的啟示之后,溫特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方法得到了答案。
讓胚芽鞘離開,但讓物質留下。 (四)溫特的實驗 引導學生完成實驗過程 注意對照組的設置
思考并討論實驗設計 5
科學再發展
1931年,科學家從人尿中分離出了含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吲哚乙酸(IAA),1946年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
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體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綜合以上實驗結論,讓學生閱讀資料4,解釋植物向光彎曲生長的原因。 總結生物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實驗設計應注意什么?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
5
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
布
二、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1、指導學生閱讀 2、開展知識競猜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
8 課后作業:驗證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并展示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2機動 課堂小結
PPT中展示
學生整理科學研究的探究歷程,及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布相關知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