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細胞膜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1節細胞內外物質交換二細胞膜的結構-內蒙古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堂教學設計表
章節名稱 《第3章 細胞的物質代謝 第1節 細胞內外物質交換 二 細胞膜的結構》 學科 高中生物 授課班級 高一(3)班
授課時數
1課時
依據標準
課程標準相關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組織好各種觀察、實驗等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克服對微觀結構認識的困難,使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并習得相關的操作技能。結合生物個體水平的知識、化學和物理學知識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突破學習難點。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細胞研究和應用方面的信息,進行交流,以豐富相關知識,加深對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系的認識,簡述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包括兩個內容即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內容安排的前后順序符合科學發現過程的研究思路。細胞膜是一個選擇透過性膜,這一功能特性與細胞膜結構密切相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增強學生功能與結構相適應的生物科學素養,本節內容也為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節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理解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能量的供應與利用、信息的傳遞和識別等功能的不可或缺的基礎。 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分析科學家們的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建立細胞膜相關物理模型的建構模型活動,說出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2)簡述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得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和細胞膜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
(3)通過分析科學史料,闡明假說的提出要以已有的知識和實驗與觀察為依據,需要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象,并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完善。 2、能力目標
運用老師所提供的建模組件嘗試完成細胞膜相關物理模型的建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生物膜結構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特點上開展的,認同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
(2)形成科學技術在科學研究中所起的積極作用的觀點。 學習者特征分析
1、 高一學生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對細胞中的化合物知識已有一定的基礎。
2、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強,合作學習能力較好,并且具有較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3、 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教學策略,學生們動手建構自己的模型,學習熱情高漲。
4、由于學校管理制度,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細胞膜發現的資料有一定難度,教師要準備充分的史料,以便組織每一次建模環節,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知識點學習目標描述
3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1 應用 分析出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2 了解 描述磷脂分子的組成及特點 3 理解 解釋磷脂分子在細胞膜中的排布規律 4 理解 推斷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磷脂分子的排布關系 5 認同 認同多糖與蛋白質和脂質分子的關系 6 了解 簡述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7 經歷 說出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8
獨立操作 建構科學發展不同時期的細胞膜模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教學重點 簡述細胞膜的結構 建構物理模型策略 教學難點 解釋細胞膜的流動性
實例、動畫、建構的模型
課前對學生的要求
1、復習前面講過的生物大分子中的蛋白質、糖類、脂質。 2、預習書上的史料。 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結 論 占用 時間 媒體 來源 1 應用 PPT 資料1、資料2
A A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3m 自己 2 了解 PPT 資料3 A A 親水頭,疏水尾 2 自己 3 理解 PPT 資料4 E B 磷脂雙層膜 5 復制 4 理解 PPT 資料5、提問9 G D 蛋白質鑲嵌 8 自己 6
了解
PPT
資料6、資料7
F
H
流動性
5
復制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4
板書設計
關于教學策略選擇的闡述和教學環境設計
課 型
□
√新授課 □實驗(實踐)課 □練習課 □復習課 □講評課 學習內容呈現方式 □√基于主題的 □基于案例的 □基于問題的 □基于項目的
學習(教學)模式 □傳遞接受模式 □√探究發現模式 □問題解決模式 □自主體驗模式 學習活動方式 □集體化學習 □個別化學習 □
√合作式學習 □協作式學習 教學環境 □普通教室 □
√多媒體教室 □網絡教室 □移動網絡教室 □自定義 課堂教學結構設計 教學
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 的作用和運用
設計意圖、依據
導入
新課
組織學生交流課下實驗
交流,回答
提綱挈領、圍繞主題 小組實驗,觀察死種子與活種子的胚染色不同。親身感受細
胞膜對物質進出細胞是有選
擇性的。設置求知情境,為培養結構與功能觀素養做鋪墊。
質疑:細胞膜的選擇
性功能與它的結構有什么關系呢?
積極思考
學習 新知 提供研究細胞膜結構
的一系列史料 根據資料得出結論,小組合作建構模型 引導學生達成相關的教學目標 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教學策略,將微觀的細胞膜結構直觀化,調動學習積極性;在建模
中體會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 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串 大膽提出假說 鞏固 練習 以知識闖關方式設計互動練習 學生們躍躍欲試
回答 人機交互,增加互動
評價中,學生們得到尊重,不
斷得到激勵
課外 作業 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記作業
呈現
學習方法指導,模型化
5
促進
遷移
生物膜研究的新成果。
http://www.scichina.c
om;www.google.com ;www.baidu.com
做記錄 拓寬視角 培養科學探究精神,與時俱進
教學流程圖
教學內容和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 應 用 學生的 活 動 教師進行 邏輯判斷
2 頁
各小組匯報實
驗現象的表格 PPT
組織各小組交流課下實驗結思考、回答 指導、歸納 PPT 引入主題 提供史料、模具,設疑 PPT 展示史料和探究問題 分析問題,提出
假說,模型建構
人機互
動答題
1、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2、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課堂小結 練習情況 布置開放作業
6
個性化教學
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所做的調整:在完成本組建模任務之后,可以幫助其他合作小組完成建構活動 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所做的調整:老師參與建模活動中,適時點播。 形成性檢測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檢 測 題 的 內 容
6 了解 細胞膜結構特點:一定的流動性 3 理解 磷脂分子在細胞中的排布特點
4 理解 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與磷脂和蛋白質密切相關 8 獨立
操作
模型建構作品 7
感受 細胞膜結構的探索過程
形成性評價
以趙蕊同學為小組長的第1組,精誠合作,積極思考,在回答問題、模型制作方面都顯得尤為出色。 以李澤同學為組長的第2組,組長表現出色,希望要調動其他組員一起動手完成各環節的學習任務。 以吳文靜同學為組長的第6組,活動目的性不強,不能大膽假設,總是瞻前顧后,活動進展較慢。 教學反思、總結
1、最突出的優點:本節課真正地落實了3個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如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功能與其結構相適應的生命觀始終滲透整個教學活動中;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在建模過程中,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實踐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樂于并善于團結合作,勇于創新。
2、缺點:在落實社會責任這個核心素養時,沒有突出出來。可以在鞏固練習中設計有關判斷種子生命力的題或在交流課下實驗結果時,提出懸念怎樣判斷種子的成活率呢?有個別學習小組各成員 的任務不明確,建模過程流于形式,實效性較差一些。 感謝、其他
首先感謝中央電化教育館給全國老師搭建互相學習的平臺。其次感謝市教育局的積極鼓勵、李玉玲教授對我碩士論文和教學實踐的悉心指導、耿老師和賈老師給我錄制的高清視頻。感謝學校教務處張主任給予的許多教學硬件設施的便利條件。感謝吳崇良老師制作的白細胞吞噬病菌的過程的動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