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_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_合肥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高一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第一課時)
一、課標解讀
1.課標要求: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活動建議:根據本地條件,進行地質、地貌、水文等野外觀察。
2.課標解讀:
課標要求的主題內容是“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行為條件是“結合實例”,行為動詞是“分析”。
“分析”就是將研究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并分別地加以考察的認識活動(源自互動百科)。分析的意義在于細致地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并以此解決問題。
“分析”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以“分析”為行為動詞,課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內、外力因素的概念及差異,還要理解內、外力因素的相互關系以及內、外力因素對于地形變化的影響,學會用內、外力相互作用的地理視角觀察地形及其變化,探究地形變化的本質和規律。
“分析”不是盲目的,課標有明確的限定性條件和要求,即必須“結合實例”分析。因此,這種“分析”不是側重于理論的探討,而是側重于感性的認知,要求學生從實例分析中獲得內、外力因素的認知,再舉一反三地運用到其他實例中去。另外,分析的內容是內、外力因素,而不是內、外力作用的原因和過程,要求學生達到“知其然”即可,不能過于拔高學習要求。
課標主題還強調了“地表形態變化”,即強調時間維度上的變化,要求學生建構地形變化與內、外力因素之間的聯系,學會用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問題的思維方法。
二、教材解讀
本課教材分兩部分,分析介紹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及其對地質、地貌的影響。在表述上,以簡明扼要的理論闡述為線索,輔以案例和圖片等素材,以活動為拓展形式。理念聯系實際,表述科學準確,但內力作用側重理論闡述,有些名詞比較晦澀難懂,外力作用偏重于追求多樣化素材,沒有提供一個完整的案例,邏輯性較弱。
教學中要依據課標和學生認知特點,充分發掘更具代表性的案例,結合演示實驗,加強學生對內力作用的感性認識、對外力作用的邏輯關系認識。
三、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對地形的概念并不陌生,在初中地理中學過“海陸變遷”的相關內容,初步具備理解地形變化的能力,但對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巖層等概念較陌生,對內、外力作用與地形變化的關聯性缺乏感性認識和理論基礎。教學中應通過圖文素材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量,通過圖片展示、演示實驗等方法化抽象為具象,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打通理論與實例的脈絡,學會用地理視角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
四、課時目標
1.通過實例分析,理解內、外力作用的概念,構建地質作用的知識體系;
2.通過實例分析和演示實驗,初步學會用地理視角觀察地形、地質的方法,理解造成地形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3.通過問題研究,感悟地表形態變化的復雜性,提升對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理解。
五、教學理念:
以生為本,活動教學
六、教學思路:
感觀印象——理性分析——實踐感悟
1.課堂模塊:悅讀悅精彩——悅行悅精彩——悅做悅精彩
2.活動內容:用地理的視角閱讀——用地理的視角旅行——用地理的視角實踐
第一個活動:讀書破萬卷——學生尋找書中的地形信息,特別是地形變化的信息,探討造成地形變化的地質作用(側重于內力作用)
第二個活動:行路逾萬里——學生尋找老師旅行足跡中的地形信息——分析造成地形的內、外力因素(側重于外力作用)
第三個活動: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分組實驗演示內、外力作用對地質地形的影響,討論歸納內力作用(特別是地殼運動)對地質地形的影響,以及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及相互關系。
3.活動素材:
素材一:有關地形變化的成語、詩歌
素材二:各種具有代表性的地形照片
素材三:內、外力作用實驗的演示材料
七、教學方法:
活動導學法
八、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 活動內容 | 時間規劃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導入 | 感知概念 | 10分鐘 | 播放《世界的形成(序)》視頻,布置任務。 | 觀看視頻,完成任務單;閱讀、理解概念,填圖完成知識樹,匯報學習成果。 | 激發興趣,啟動學習準備,初步建構知識體系。 |
活動一:悅讀悅精彩 | 讀書破萬卷(用地理的視角閱讀) | 5分鐘 | 分發導學案,引導、調控、提示、小結 | 閱讀詩文,尋找地形變化信息,猜想造成地形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 用地理的視角閱讀。 |
活動二:悅行悅精彩 | 行路逾萬里(用地理的視角旅行) | 15分鐘 | 播放照片,引導、調控、提示、小結 | 觀看照片,尋找地質地形信息,探討造成地形的內、外力因素 | 用地理的視角觀察地形地質。 |
活動三:悅做悅精彩 | 絕知此事要躬行(用地理的視角實踐) | 10分鐘 | 提供相關實驗材料,引導、調控、提示、小結 | 進行演示實驗,討論造成地形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小組合作創新實驗方法 | 提升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創造性思維。 |
總結提升 | 終結PK | 5 | 總結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思想 | 辯論提升,收獲感悟 | 達成學習目標,提升課堂學習的專業性和學術味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