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氣環境,熱力環流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大氣環境—熱力環流》湖南省 - 湘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大氣環境—熱力環流》湖南省 - 湘潭
第二章第三節 大氣環境—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選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大氣環境”。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基本、最簡單的形式,在:大氣環境“一節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大氣熱力狀況知識的運用,也是學習”氣壓帶和風帶“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高一年級學生也已具備如大氣壓強受高度、密度、溫度等因素影響的基礎知識。但本節課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概念。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2、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解釋生活中的相關地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
1、繪制熱力環流示意圖,培養觀察、推理、繪圖等能力。 2、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分析、歸納、表達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分析、理解、運用熱力環流,培養學生的地理情懷,用地理
眼光關注生活,發現和探究地理問題
2、培養學生節能環保的理念,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教學重點】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教學難點】熱力環流和等壓線的綜合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法、演繹歸納法、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設計思路】
高中地理課程要求“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注重與實際相結合,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高中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引進學生生活體驗的情境組織教學,力求實現地理原理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提出問題→分析推理運動過程→歸納概括運動規律(理性認識)→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主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用觀察、推理、分析、歸納等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情境
展示蒸籠的圖片,提出問題:1.說出蒸籠的熱汽運動方向。2.籠中什么位置的包子更熱乎,為什么? 3.蒸籠與周邊大氣之間是否存在氣流運動,若存在,請描繪其流動軌跡。
學生觀察并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 并嘗試畫蒸籠與周圍大氣運動軌跡圖
設置情境,通過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新課,形成直觀印象和初步認識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推導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1、組織學生演示熱力環流
實驗
2、提出問題: (1)仔細觀察煙霧在玻璃
缸內的運動方向
(2)將整個運動分解成四個不同的運動的方向并畫圖表示
(3)分析每一個運動方向的原因
參與實驗、觀察實驗
觀察煙霧運動圈 逐步說出每一個運動方向的原因 推導熱力環流原因 畫出熱力環流示意圖。
1、通過實驗更加直觀顯現熱力原因下的大氣運動軌跡
2、設計簡單明確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實驗,訓練學生觀察和思考能力。
3、合作學習推導熱力環的原理
辨析疑惑
提問: (1)A.B.C.D四地氣壓大小比較。
(2)嘗試在圖上添畫等壓線
導入微課講解
將視頻和氣壓與密度,水平等壓面等合成一個微課(兩分鐘之內,也就是將已學習的知識再重現一次,這學生繼續學習掃除障礙)
觀看氣壓相關視頻
合作探究,得出結論,畫出等壓線(面)將A、B、C、D四地氣壓按由大到小進行排序; 并能在變化了的情況下添畫變曲的等壓面。
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難點
歸納規律 在燈片上用文字表示
(1)近地面氣溫與氣壓的關系
(2)同一水平面氣壓與氣流的關系
(3)近地面氣壓與高空氣壓的關系
(4)等壓面彎曲規律
學生歸納口述
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遷移運用
以習題形式出現,設置好情境和問題。 指導解題方法。
展示太陽能房屋的圖片、習題,啟發引導
結合熱力環流原理,解決問題
提高解題能力,樹立節能減排的環保意識
總結提升 展示PPT、總結規律
理解、筆記
課堂小結,知識歸納和升華
教學后記 優點:
1.本堂課從生活中最常見又最容易忽視的現象引入熱力環流原理,做到了來源生活,選材有新意。2.互動合作環節有一定層次,第一次合作探究主要是生活現象描述,相對簡單。第二次活動則需要學生建立在認真觀察熱力環流實驗、對原理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熱力環流原理總結。教師及時總結提升理論,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熱力環流的實質。
3、總結規律后,創造性地將陽光房屋工作原理引入教學,做到了知識遷移的同時對原先總結的原理加以鞏固。
4.取自身邊的案例,生動,真實,能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大膽表現,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
5. 問題設置有層次,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6.探究活動的設置基本合理,探究目的明確,效果顯著。 不足:
本堂課內容看上去不多,卻對老師搜集和整合材料以及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堂課老師的課堂把控和組織學生探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