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氣的組成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中圖課標版高一第三篇專題8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大氣的組成《大氣的組成和大氣圈對地球生命的保護》上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中圖課標版高一第三篇專題8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大氣的組成《大氣的組成和大氣圈對地球生命的保護》上海市吳淞中學
教學內容與說明
本課時的學習內容是高中《地理》第三篇《大氣與天氣、氣候》的第一部分,這是本篇章教學的前奏和基礎,所學內容與本篇章其他專題如大氣運動、天氣氣候等知識都有聯系,也是為學習第三篇的內容奠定基礎。本節課教學旨在讓學生認識到大氣圈對地球生命保護的重要意義,從而樹立保護大氣圈的意識和熱愛地球家園的信念。
2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閱讀“大氣的組成”相關內容,嘗試用表格歸納梳理大氣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閱讀 “大氣的保溫作用”示意圖,說出大氣圈是地球生命“遮陽傘”和“保溫被”的原理,并能用相關原理分析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表格歸納梳理大氣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學會歸納整理知識的方法;通過對比月球和地球的圖片,感悟、理解大氣圈是地球生命的“防彈衣”;通過閱讀“大氣的保溫作用”示意圖分析大氣圈是地球生命的“遮陽傘”、“保溫被”,形成判讀這類原理示意圖的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本校氣象社團的氣象記錄,分析大氣圈“遮陽傘”和“保溫被”的作用,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激發對自然科學的熱愛之情。
3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沒有接觸過大氣原理方面的知識,但他們擁有許多生活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例進行講解,可以幫助他們驗證、領會相關地理原理。
執教的高一學生,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較強,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的考慮是:學生能看懂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學生能夠說得清楚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表達,給學生更多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課堂學習。
4重點難點
理解大氣保溫作用的原理并利用原理解釋有關的自然現象。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小實驗:感受空氣的存在
指導學生利用燒杯、塑料袋、橡皮筋完成實驗,感受空氣存在,并嘗試用已有的知識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實驗的整個過程,不需要復雜的器材,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如同游戲一樣可以輕松完成,這樣的實驗學生愿意參與其中,且能參與其中。這種實驗能在無形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活動2【活動】(二)用表格整理歸納大氣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學生課前閱讀“大氣的組成”相關內容,并嘗試用表格歸納、梳理大氣的主要組成成分及其作用,課上進行交流。通過課堂活動,不僅能理清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學會用表格歸納整理知識的方法。
活動3【活動】(三)閱讀示意圖,分析大氣圈是地球生命的“遮陽傘”、“保溫被”
讓學生從校氣象社團所記錄的數據中發現問題,再根據示意圖解決問題,既強調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讀圖析圖,學習從圖中獲取知識的方法。
活動4【活動】(四)運用所學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組織學生討論:1、一天中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出現在什么時間?為什么?2、如何解釋氣象諺語。將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問題引入課堂教學,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可體會到地理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到地理學科的價值和魅力。
教學附錄1:
學生預習任務:閱讀書本75頁“大氣的組成”和76頁第五段相關內容,設計一張表格,歸納梳理大氣的主要組成成分及其作用,并準備交流。
大氣的主要組成成分及其作用
日期 | 5月21日 | 5月22日 | 5月23日 | 10月2日 | 10月3日 | 10月4日 | 10月5日 | |
白天 (最高氣溫) |
晴 26℃ |
多云 24℃ |
陰 24℃ |
晴~多云 26 ℃ |
多云 25 ℃ |
晴 27 ℃ |
陰 25℃ |
|
夜間 (最低氣溫) |
晴 18℃ |
多云 18℃ |
陰 19℃ |
晴~多云 17 ℃ |
多云 18℃ |
晴 16 ℃ |
陰 19℃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