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望岳,春望,對比賞讀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望岳》與《春望》對比賞讀 淄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望岳》與《春望》對比賞讀 淄博
《<望岳>與<春望>對比賞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
通過對比誦讀,啟發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兩首詩歌的內容,觸摸兩首詩歌不同的感情基調。
-
了解有關作者杜甫的文學常識;把握重點詞語;能背誦并默寫全詩。
二、能力目標:
通過相同的意象對比,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賞讀詩歌的意象把握兩首詩歌不同的情感內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角色體驗的對比,鼓勵學生想象詩人寫詩場景的不同,感悟詩人人生境遇的變化。學習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誦讀,啟發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兩首詩歌的內容,觸摸兩首詩歌不同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
通過相同的意象對比,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賞讀詩歌的意象把握兩首詩歌不同的情感內涵;
教學過程:
導入:古人寫詩就像我們現代人發朋友圈,都是記錄生活,抒發感慨,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盡在其中。閱讀一首詩歌,不僅可以品味一種人生,還能了解一個時代。今天就讓我們打開“詩圣”杜甫的朋友圈,通過他青年時的《望岳》和中年時的《春望》來品味一下杜甫人生境遇風格的變化、了解大唐國運盛衰的變遷。
師生活動設計(一):
-
讀準字音。
夫(fú) 曾(céng)云 決眥(zì) 搔(sāo) 簪(zān)
-
讀出節奏。
這兩首詩都是五言詩,請你為每句劃出一處停頓。然后讀一讀。
-
讀出重音。
我認為《望岳》(或《春望》)中應該突出讀 字,
因為它寫出了
。(課下注釋會幫到你哦!認真讀讀課下注釋吧。)
師友間互相交流、補充,在班內展示。
-
讀出情感。
教師播放不同的樂曲,讓學生為兩首詩選擇合適的曲目配樂朗誦并闡述理由。
補充知識小卡片:
一首詩歌中往往蘊含著作者很豐富的情感類型,可以歸類為以下兩個方面:
積極情感:熱愛祖國、不畏艱難、建功立業、一統天下、閑適、悠然自得、憂國憂民、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樂觀豁達、思念……
消極情感:離別情緒、悲傷、憤慨、壯志未酬、憂愁、孤獨、寂寞……
設計意圖:
曹文軒先生說:“朗讀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美的重要途徑。”周慶元教授也指出:“詩歌非讀不能見其美,非讀不能見其情,非讀不能見其意。”在誦讀中,學生不僅能感悟古典詩詞的韻律之美,還能提高文化素養,增強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據此,設置了四個朗讀環節,層進式推進這兩首詩歌的對比誦讀。1.讀準字音。2.讀出節奏。3.讀出重音。4.選擇配樂,讀出情感。
讀出重音的環節。朗讀時需要強調或突出的音節或詞語。朗讀中的重音如果表達準確、恰當,語意就會鮮明,語言的節奏感和表現力就會增強,感情的起伏就能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七年級學生大致能讀懂詞的意思,過多的講解反而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通過恰當的引導,使學生的認知在已有層面上得到提升。
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每句詩中在朗讀時需要強調突出的字詞可以達到以下目標:借助注釋,讀懂詞意。展開想象,讀出詞情。讀中想象,從詞句中發現想象的空間,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ノ挠∽C,讀透詞意。
在師生朗讀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從“有聲、有色、有味”三個角度指導學生歸納、提煉,使學生對詞意的理解超越了零散的感知,能從整體上分析理解詩意詩情。“找重音”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也能達成“理解詩歌內容、感知詩歌不同的感情基調”的教學目標。
師生活動設計(二):
1.《望岳》與《春望》中都有一個“望”字,杜甫都望到了什么?(即杜甫在詩中都描繪到了什么?),請你列出來。
尋找兩首詩中有什么共同的景物,圈出來,寫一寫。
從《望岳》中,
我望到了一只 的鳥,
它可真讓人 。
從《春望》中,
我望到了一只 的鳥,
它可真讓人 。
2 .飛花令
“飛花令”,展示古詩積累,讓學生寫出幾首寫到“鳥”的詩。(也可以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樣沒有“鳥”字,實則是寫鳥的。)
3.寫一寫
從《望岳》中, 我仿佛望到了一個
的杜甫,我仿佛望到了一個
的大唐。
從《春望》中, 我仿佛望到了一個
的杜甫,我仿佛望到了一個
的大唐。
設計意圖:
正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無論是《望岳》中的山、鳥,還是《春望》中的城、鳥、花都不再是單純的那座山、那只鳥、那朵花,而是寄寓著詩人特殊情感的山、鳥、花——這就是詩歌的意象。這兩首詩中有一個共同的意象“鳥”,讓學生找這個共同意象的不同之處,《望岳》中是一只“歸鳥”;《春望》中是一只“別鳥”,歸鳥讓詩人決眥而望,這是一只自由快樂、有家可回的幸福的鳥兒,讓人心生羨慕。別鳥則驚慌恐懼、沒有方向,這是一只讓人心生憐憫的鳥兒。襯托出了戰爭帶來的災難。
通過“飛花令”活動設計,以及補充的詩歌,學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黃鸝”“白鷺”這樣的鳥給人帶來的輕松愉悅,從而推斷出那時詩人應該是過著一段悠閑的時光。“沙鷗”這樣讓人產生孤獨凄涼之感的鳥意象則可以讓學生推斷出杜甫漂泊無依的生活狀態。
一個詩人,他從不是孤立的存在,他的詩歌與其生活環境、個性特征及創作特色密切相關。通過學生所談望到的杜甫的形象,教師在此引入詩人背景的介紹。
青年杜甫:(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十五歲的杜甫還在摘梨摸棗,二十歲時,漫游吳越;二十四歲科舉落榜,因為當時父親在山東做官,杜甫就去省親,開啟了齊趙(今山東河北一帶)之游,第一站,就是五岳之尊——泰山! 從“二十四歲科舉落榜,繼續旅游”寫出《望岳》這一細節可與同為落榜寫下《楓橋夜泊》的張繼做對比,還可以解讀出杜甫的“樂觀豁達”。
再對比中年杜甫:“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爆發了!大唐,褪去了盛世的最后一抹余暉。開元盛世徹底結束了。人到中年的杜甫也開始經歷戰亂和疾苦,與家人顛沛流離,飽嘗生活的艱辛!洞和肥窃娙颂与x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賞讀詩歌通常是結合詩人的生活背景,客觀地了解詩人的情感。而這個環節的設計,卻是通過“意象賞析”反推出詩人的生活狀況以及情感,這種逆向思維法的運用會讓學生更有賞讀詩歌的成就感。
因此,解讀一首詩歌,不應僅僅局限于詩歌本身,而是要放開眼界,去拓展詩歌的廣度,比較其中的意象與情感,摸索一些詩歌傳達情感的方法。
師生活動設計(三):
我們一起來玩一個穿越的游戲,穿越到唐朝,你就是杜甫,請你大膽想象一下自己當時寫詩時的情景,按照
“那一天,我望到了……,于是我寫下了這首詩!”格式創作一小段文字形成杜甫發布朋友圈的內容。
設計意圖: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將一堂課的所學、所感進行一個簡短的總結和回顧,將內化的知識變為外化的表達。
結語: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白居易一語道破天機!沒錯,杜甫啊,你的苦沒有白吃,你用它看見了安史之亂中老翁別老嫗的淚水,新婦征夫的牽掛,戰士無家歸的荒涼,所以后世有了《三吏》《三別》這些偉大瑰麗的歷史畫卷!是的,集大成者的偉大和光芒往往是在時間長河的漫長滌蕩中顯現出來的。所以,杜甫,別遺憾,時光是你最好的知音。掌聲可能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同學們,從今天起,讓我們好好地、認真地去讀杜詩吧,去讀杜甫這個人,去讀曾經的那個大唐。
四、板書設計:
《“望”出杜甫與大唐》教學設計
——《望岳》與《春望》對比賞讀
《望岳》 悠閑


意象


心境 鳥 讀者
《春 望》 凄涼
-
布置作業:
-
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詩。
-
搜集杜甫其他的詩讀一讀,品一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望岳,春望,對比賞讀”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望岳》與《春望》對比賞讀 淄博”,所屬分類為“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望岳》與《春望》對比賞讀 淄博”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