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代詩歌五首,望岳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0古代詩歌五首《望岳》廣東省 - 潮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0古代詩歌五首《望岳》廣東省 - 潮安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望岳》教學設計
一.新課程背景下我校的教學模式—-“自主·和諧·互助”[來源:學科建構主義強調教學不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就可以完成的,知識也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教學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教學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為此,我以“自主”為指導思想,以“和諧”為核心理念,以“互助”為有效途徑,確立了“自助·和諧·互助”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發展,求真務實,把培養每一名學生學有所獲做為矢志不渝的目標。
二.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的工具性,是指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并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另外,就整個課程系統而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還表現在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葉圣陶說:“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它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語文這個工具。”
三.我校語文學科詩歌教學模式 1.情景導入,明確目標。(3—5分鐘)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5—10分鐘)[來源:學§科§網] 3.動情朗讀,感知詩意。(10—15分鐘) 4.疑難探究,賞析語言。(10--20分鐘)
5.體會感情,課外拓展。(3—5分鐘)[來源:學科網] 6.小結檢測,回歸目標。(3—5分鐘)
四.教材分析
《望岳》是唐代詩圣杜甫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今年編排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所選的《古代詩歌五首》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逐步感受不同時期不同詩人的創作思想,并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科理念為:“1.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
基于對新課標和本課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學設想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動情朗讀,多媒體輔助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進入詩歌意境;通過合作互助,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融入詩歌,體會詩歌內涵。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按照“激情引入 走進作者----初讀詩歌 整體感知----再讀詩歌 解詩意---誦讀詩歌 悟詩情 探主旨 賞詩句 ---拓展延伸”的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微課圍繞的是第三環節“再讀詩歌 解詩意”展開的教學活動。
五.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思想活躍,感情豐富,無法很好地掌握詩歌的學習方法,無法自主把握詩歌的內容,對于詩歌語言的賞析、詩歌主旨的探究的能力還不夠,因此,這一微課教學活動是引導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之后的教學重點則是賞析詩歌語言和探究詩歌主旨的指導。
六.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朗讀并背誦詩歌。
2.品析詩句,體會詩意,欣賞詩句中的美。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誦讀。
七.教學重點、難點 1.欣賞品味詩句。
2.理解詩歌感情,探究詩歌主旨。
八.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多媒體輔助
3.“自主·和諧·互助”教學法
九、板書設計
望 岳
(唐)杜甫 首聯 “岱宗”“青”-- 遠望—巍峨高大
(設問、夸張) 頷聯 “鐘”“割”--近望—神奇秀麗 (擬人) 頸聯 “蕩”“決眥”--細望—心胸蕩漾 (云、鳥) 尾聯 “凌”“覽”—愿望--敢攀高峰 <主旨句>
氣象雄偉
胸懷博大
<托物言志>
3
十、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 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美。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
最有名呢?那當然
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中國五岳你知道嗎?
請同學說出五岳分別
是什么?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來源:學科網ZXXK]
過渡(欣賞五岳之首—泰山的美景)
引入新課[來源:Zxxk.Com][來源:學
§:Zxxk.Com]
明確目標 本首詩學習目標 聽教師講解
明確學習目標,熟知本節課所要掌握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走近作者 1.過渡揭示詩題
(圖片)
2.介紹作者 和教師互動(之前學過杜甫的哪些詩歌?) 引導學生逐
步進入文本
寫作背景 教師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學生聆聽。 有助于學生
對詩歌的理
解。
動情朗讀
感知詩意 1.初讀詩歌 整
體感知(視頻范
讀)
1、學生根據提示自由朗讀。 2.個人展示。 引導學生
初步感知
詩歌
2.再讀詩歌 解詩意(教師播放每一聯詩歌圖
片---學生根據提示自主合作學習----教師點
撥)
培養學生
獨立思
考,合作
的意識。詩題為《望岳》,詩中卻沒有“望”
字,可每句都體現
“望”字,只是望
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哪里?
學生探討賞析 教授學生
賞析詩歌
方法
體會感情 課外拓展 1、再讀詩歌 賞詩句 探主旨( 學生自由朗讀
--合作總結—教師點撥)
2、拓展延伸①你能說出與“會當凌絕頂,一覽
眾山小”異曲同工的詩句?(學生討論合作)
拓展②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泰山的詩句或名言?
學生回答后教師展示。
3、美讀詩歌 入詩境(配樂朗讀,男女生兩組比賽)
讓學生自
主學習,
體會學習
的樂趣。
引導學生學以致
用,拓寬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 當堂檢測 背誦詩歌(分小組背誦--集體背誦)
課堂總結 教師引導 學生總結 培養學生總結能
力、語言
表達能力。
結束語 感謝每一個同學的陪伴與合作,祝愿你們帶著“會當凌
絕頂,一覽眾山小”豪情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收獲最美的
明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