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驛路梨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驛路梨花》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題
教材版本 初中學科 下冊 第三單元第二課
課題名稱
驛路梨花 授課年級與教材
七上 語文人教版
設計者 許敏
授課類型
新授課、探究課
一、教材分析(本科時教學內容分析,在單元中的位置,核心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分析,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已學內容與本課內容的關聯(可以用結構圖呈現))
本課來自人教版語文第四單元第二篇講讀課,本單元主要在培養學生對人間真善美的感受,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一短篇小說,以小茅屋為中心,講述了以梨花姑娘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跡,獨出心裁,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謳歌了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揭示了雷鋒精神經久不衰、正在人民群眾中代代相傳的主題。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立意新而深 ,構思新穎,結構巧妙,標題譬喻深刻。結尾處作者引用“驛路梨花處處開”的詩句點明本文的主旨:學習和發揚雷鋒精神。
二、學情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習興趣的分析,學習發展需求、發展路徑分析,學習本課時可能遇到的困難)
在閱讀方法上,七年級學生經過上學期朗讀、默讀、快速閱讀和本學期精讀等方法的訓練,閱讀能力有所提升。本單元閱讀要求是略讀,實際上是對學生閱讀方法上一個相對高的要求,同時也是一個檢測。因此,學習活動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的能力欠缺,語言不夠簡潔。因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依舊是以后的教學方向。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題,從七年級學生的閱讀經歷來看,很少涉及,而這個正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能很好地看出學生的閱讀體驗。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引導,因此,本節課把“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題”作為學生學習的難點。本課學習學生可能出現以下難點:1、體會懸念、誤會、插敘的疊加運用形成情節的波瀾起伏之感;2、體會“梨花”之美,理解“梨花”的豐富內涵,理解作家的匠心之作。
三、學習目標(不再叫教學目標!我們需要將重心從“教”轉變為“學”。根據學科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發展進階,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目標和應能夠做到的事情。可分條表述)
本課主要讓學生學習作品中的“匠心”:結構之巧和梨花之美。 體會課文謳歌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鋒精神經久不衰、正在人民群眾中代代相傳的主題。通過初讀、研讀、品讀來感受蘊含在作品中的技巧和內涵,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通提升核心素養。
四、學習重點和難點
項 目
內 容 簡述預設教學舉措
學習重點
1、體會文本的匠心獨運之處;
2、理解“梨花”的象征義,
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依據課改的新動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特點,本課教法采用師生互動法,朗讀領
悟法,遷移反饋法。 學習難點
1、體會懸念、誤會、插敘的疊加運用形成情節的波
瀾起伏之感;
2、體會“梨花”之美,理解“梨花”的豐富內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使他們在學習過程
中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學習評價設計(從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維發展、價值觀念培育等方面設計持續性評價內容、方式與工具等,通過評價持續促進課堂學習的深入,突出評價的及時性、診斷性、表現性、激勵性等功能。評價要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進階。課時的學習評價是單元學習持續評價的細化,要適量、適度;評價不應中斷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即可。)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課堂上有效的設計問題,可以迅速抓住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思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使他們產生渴求掌握新知識的欲望,而當所有疑慮都隨之解決時,那種輕松、愉快、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將大大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精彩有趣的引導是學生準確深入理解文本的關鍵,是激活思維和情感的一把金鑰匙。 六、信息技術在本節課中的應用點
使用環節 媒體(資源)
預期達到的效果
任務驅動 希沃5智慧教室系統檢測功能 學情檢測,溫故知新
自主探究 點撥指導
希沃5希沃5智慧教室系統 呈現知識發生、發展、完備的過程,過程記錄方便
反饋矯正 組織交流
希沃5希沃5智慧教室系統 展示學習效果、及時解決問題,突破課程難點。
總結沉淀
希沃5希沃5智慧教室系統 明確課程核心,課后延伸
七、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設計每個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呈現情境,提出驅動性問題及學習任務類型;對應學生活動,示范指導學科思想方法,關注課堂生成,糾正思維錯誤,恰當運用評價方式與評價工具開展持續性評價,促進學習。學生活動要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開展;圍繞學習任務開展系列活動;與教的環節相對應;學生通過分析任務、設計方案、解決問題、分享交流等開展學習并有實際收獲;學生活動不可零散,要有整體架構,順應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科核心的結構。) 教學 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多媒體(資源)的應用 設計意圖、
依據
任務 驅動
溫故 知新
通過檢測上節課學習成效,來發現問題,進而引入本節課學習重點。 1、學生課前自主檢測
2、思考:小屋的主人真的只是梨花
嗎? 希沃5檢測功
能
通過任務驅動,
起到溫故而知
新的目的。
啟發 引導
自主 探究
1、初讀:梳理情節
用兩種順序梳理故事情節,比較哪一種更好?
學生思考、交流、發現 希沃5圖片拖動法 用圖文并茂的
方式梳理故事
情節,增強學習
內驅力。
2、研讀:結構之巧
學生通過自主發現和探究懸
念、誤解、伏筆三者疊加的
妙用,來感受情節一波三折設置法。
點撥啟發、組織評價、反饋指導
希沃5圖片拖動法 用圖形象直觀
的呈現結構的
巧,使得學生容
易理解
3、品讀:梨花之美 讓學生再讀課文,圈點勾畫出四次寫梨花的地方,并在
書上做批注,分析每一處梨花的作用。從花美、人美、情美三個角度來品讀“梨花”之美。
點撥啟發、組織評價、反饋指導
希沃文字圈點
批注法、拍照上
傳法
讓學生通過自
主品讀,深入挖
掘文本內涵,由
淺入深分析。
現場
品讀
實踐體會:
1、學生朗讀,全班齊讀。 2、借歌曲情境激發 3、教師以首尾呼應式總結
并升華本課。
回味沉淀、生生互動、交流分享 希沃5音頻系統 激發學生對本
課內容的理解,
提升學生語文
核心素養。
【課堂實錄】 一、導入:溫故知新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這個發生在梨花林里的動人故事,那下面我就來做個檢測 請結合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
①本文是一篇小說,講述的是在云南哀牢山深處,在一片人跡罕至的梨花林里的發生的一個動人故事。 ②驛路小屋有柴、有米、有水等生活必需品,是提供給過往行人住宿的。
③本文出現較多人物,最先出場的是我和老余,最后的出場的是梨花姑娘,小屋的主人是梨花姑娘。 大過渡一:
(1)小屋的主人真的只是梨花姑娘嗎?也許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會有更好的答案。 (2) 今天我們的學習重點是:探究本文的藝術特色。
(3)我們都知道,小說,最大的看點在情節,好看的小說,作家在情節設置上可謂煞費苦心,那本文的情節有怎樣的特色呢?
二、梳理情節:
師:請大家來梳理故事情節
A.下面請大家根據人物出場的順序來排列這些圖片,并簡要概括每一副圖的內容(什么人+做什么) 提示:中間這位美麗的女子就是主人公——梨花姑娘
我和老余 發現 小屋
瑤族老人 補給 小屋 梨花妹妹 介紹 小屋 解放軍們 搭蓋 小屋
梨花姑娘 照料 小屋
小過渡:下面我想做個修改,就是按照小屋由來的順序進行的
B.下面請大家根據小屋的搭建修葺順序來排列下圖,并簡要概括每一副圖的內容(什么人+做什么)
解放軍們 搭蓋 小屋 梨花姑娘 照料 小屋
梨花妹妹 接管 小屋 瑤族老人 借住 小屋 我和老余 發現 小屋
師:請比較原文和改文,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三、研讀——結構之巧 ①巧設懸念:
生起:第一種。設置懸念。因為故事吸引人,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而第二種平鋪直敘,比較普通。 師:你的這種閱讀體驗,在小說創作上叫:設置懸念(板書:懸念) 師:本文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一個什么懸念呢? 生:小屋的主人是誰。 師:設置懸念有何好處? 生起: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師:舉例:我們曾學過的莫頓 亨特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開頭寫道:“那是在費城,一個酷熱的七月天,一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覺到那股灼人的熱浪。” 回憶下,當你在讀到這個開頭時的心理感受?
生起:這個開頭給了讀者一個很強的懸念感,究竟56年前的今天究竟發生了什么?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師:可見,通過設置懸念,作者已成功把讀者帶入故事中了,都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小過渡:那設置了懸念后,文章又是如何一步步揭開懸念的呢? ②巧造誤會:
師:那就要從最先出場的老余說起,請思考:老余這個人在文中的作用? 仔細看看老余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生:老余在邊疆生活過,所以對周邊環境非常熟悉,他判斷了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梨花林 生:他判斷小屋的主人可能一位看山老人。 師:無巧不成書,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師:果然如他所言,來了位瑤族老人,我們都以為他是主人,又是握手又是感謝,然而他并不是主人。懸念依然沒有揭開。
師:可見,老余的存在是為了引出瑤族老人,進而產生誤會,借誤會來推動情節的發展。那瑤族老人出現又是為了什么呢?
生起:瑤族老人告訴我們他聽說主人是梨花姑娘。
師:果然,第二天出現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其中一位酷似梨花,又被我們誤以為是主人,誤會再次發生。此時離謎底很近了。(板書:誤會)
師:文章中間巧借用兩次的誤會來推動情節發展,說說誤會的設置有何好處? 生起:……
師結:讓情節更有波瀾感和懸念感。 把讀者胃口吊到十足,這個不是,那個也不是,那會是誰呢? ③巧用插敘
師:最后,主人公終于在千呼萬喚中出場了,她是怎么出場的呢?
生:倒敘
順序:我和老余的見聞 倒敘:小屋的由來史
主線為順序,暗含著倒敘。
生:我和老余始終沒有親眼見過梨花妹妹,關于她的種種,我們都是聽說的。 生起:聽梨花妹妹說的 師:她說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同生起:十多年前
師:這個時間詞,給了你什么啟發?這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順序? 同生起:插敘 (板書:插敘) 師:什么是插敘?
生:在當下發生的故事中插入一段曾經的事,讓現實與過往交織。 師:本文還有用到插敘的地方嗎?
生:插入瑤族老人曾借助小屋的經歷和從趕馬人那里聽說的小屋的主人可能是梨花姑娘 師:插敘的運用有何好處?(如果不用插敘,讓梨花姑娘自己出場,好不好?) 生起:更突出主人公美好品質;也讓主人公更神秘;豐富故事情節。
師:插敘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豐富故事情節。就好比為一棵大樹的主干添枝加葉,這樣看起來更豐富更飽滿。 舉例:記得我們曾經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當寫到冬天在雪地捕鳥時,魯迅還插入了一個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來增加百草園的神秘感。
畫圖:現在我來畫一幅畫,大家看看這個的曲線像什么?――山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文章好比觀賞山峰那樣,喜歡跌宕起伏,最忌平
坦。平鋪直敘的文章缺少了意外和驚喜,不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師結:本文結構之巧在:開頭設置懸念來吸引讀者;接著,用2次誤會來橫向推動情節,同時,再用2處
的插敘來縱向豐富情節。三者相互交錯,實現情節引人入勝,一波三折,可謂十分巧妙!
(開頭)巧設懸念,吸引讀者 (橫向)巧借誤會,推動情節 (縱向)巧用插敘,豐富情節
大過渡二:當然,這篇小說的結構特色,不光如此,有一樣事物始終貫穿全文,也在推動著情節的發展——梨花。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幾處寫梨花的地方,簡要批注下它們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呢?
四、品讀——梨花之美 1、梨花線索
①“正走著,他突然指著前面叫了起來:看,梨花!”“白色梨花開滿枝頭……”
當我們山窮水復疑無路時,這時,我們怎樣梨花了? 遇梨花
② “一彎新月升起,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賞梨花 ③“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夢梨花 ④“我望著……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贊梨花
可見,梨花在文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小過渡4:不僅如此,梨花在文中還是美的化身。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氣質神韻,成為了古人鐘愛之物。(師展示仿真梨花:今天老師也帶來了梨花,它潔白、淡雅、芬芳,特別美麗,借它來裝點我們的課堂) 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下梨花之美:
2、梨花之美:
① “一彎新月升起,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師: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幅月夜梨花圖,梨花,兼有雪的白和梅的香,氣質獨特,大家來讀一讀,并說說這幅梨花圖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呢? 生:七嘴八舌
師:同學們說得比較零散,鑒賞畫面,一直是大家的一個難點。其實,鑒賞畫面,是有一個思維過程的。給大家一個小貼士:
①從景物入手②再分析景物的特點③最后關注它們彼此的存在關系 師:試著運用這個方法,來鑒賞下: 生:林逸凱 ①月,風、花
②淡淡的月、涼涼的晚風、潔白的梨花 ③月映花容,風吹花落,芬芳四溢
師:請你把這些語言組織起來,為我們來描述下這個詩情畫意地畫面:
生:夜晚,淡淡的月光照耀著潔白的梨花,梨花白色的花瓣在晚風的吹拂下輕輕地飄落,香氣四溢,好一副清新淡雅、柔美靜謐的月夜里梨花圖。
師:借用宋▪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 ”來形容這種意境,再合適不過了。 (板書:景美)
小過渡:作者由眼前美麗的梨花聯想到什么呢?
②“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
師:請大家來讀一讀
生:由梨花聯想到了梨花姑娘, 師:那怎么由花聯想到人呢?
生起:梨花有潔白、淡雅、芬芳的特點,梨花姑娘純潔、美麗、善良,二者內涵一致。
師:為了讓這個聯想更朦朧唯美,最后,再借夢境把兩物勾連起來,亦幻亦真,可謂花美,人也美。(板書:人美)
小過渡:花美,人美還不夠,作者最后還為我們定格了一種永恒之美。 ③“我望著……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師:處處開,開的是什么? 生:是助人為樂的精神。
師:文中助人為樂的都有哪些人呢?
生:不僅有搭建小屋的解放軍、照料小屋的梨花姐妹,還有補給小屋的瑤族老人、修繕小屋的我和老余。 師:到此,我想再問問大家一開始那個問題:小屋的主人究竟是誰? 生起:七嘴八舌……
師:怎么理解“主人”的內涵?我想主人應該是所有為小屋添磚加瓦的人,即所有小屋為小屋奉獻愛心的
人
師:到此為止,實現了由花到人,由人到精神的逐層遞進,突顯主旨。同時,梨花成為了美的化身:借梨花營造唯美的畫面,勾連美麗的姑娘,寄托美好的情感,可謂,花美、人美,情更美。 情美(板書:情美)
四、總結:匠心獨運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章的結構之巧和梨花之美進行探究,體會了作家在創作時的用心(畫 輪廓)。如果給這顆心插上一對翅膀,并給這顆心起個名字,你會叫什內心?(愛心、善心、誠心等——主旨角度;匠心——創作角度)
匠心,匠人之心,工于內,精于外。本文就像是匠人精心打造的工藝品,金相玉質。 六、情讀:回味沉淀
師:最后讓我們來喚醒耳朵,來重溫梨花之美,請四個同學來朗讀下四副梨花圖,最后一句“驛路梨花處處開”在第四位同學的帶領下,由全班高聲齊讀。(葉權磊、林潼樂、吳桐、王韜涵) 感謝大家帶給來久違的感動
師:①又見梨花淡淡開,恰似故人翩翩來 。②2018年7月24日, 89歲高齡的彭老離開了我們,但他筆下那彭勃美麗的生命,那助人為樂的荊神,那熱情淳樸的民風,必將代代相傳。 ③讓我們記住:彭荊風,驛路梨花!也愿平凡的生活中的你我他,多行善舉,贈人梨花,手留余香!
【教學反思】 從一堂課到一種教學模式的思考
本課為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熟悉了作家作品,字詞疏通的基礎上,本課將教學重難點定位在:解讀本文匠心,提升文學素養。為實現這一重難點,本人在336教學模式指引下,利用希沃系統輔助教學,讓課前前測,課中解疑,課后評價有序進行。學生在希沃界面上自行答題,排列圖片,梳理情節,實現了教師,學生,媒體的三方有效互動。同時,整堂課旨在師生交流中擦出美麗的火花,既有梨花之美的視聽享受,也有人情美的暖心解讀,更有結構之巧的理性探究,最后以匠心作結,匠人之心,工于內,精于外,金相玉質。我想讓驛路梨花是一堂吸收傳統之精華,又加入現代教學手段的融合課。在語文的閱讀和鑒賞方面,還給予了一定的方法指導,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結合,讓學生學有所獲,有法可循。當然,回看上課視頻,也留下了小小的遺憾,日后教學可以再改進:對于學生答案中的閃光點,在給予表揚與肯定時,可更有特色,可分類分層,做到點評不單一,不雷同,更契合個體。其次,在時間的把握上,可做適當調整,體現公開課的實效性。再次,今后也不斷利用課堂提升對學生朗讀的訓練,提升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點評】 教者之匠心
本課主要讓學生學習作品中的“匠心”:結構之巧和梨花之美。 體會課文謳歌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鋒精神經久不衰、正在人民群眾中代代相傳的主題。通過初讀、研讀、品讀來感受蘊含在作品中的技巧和內涵,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通提升核心素養。許老師的設計匠心獨運,在336教學模式指引下,利用希沃系統輔助教學,讓課前前測,課中解疑,課后評價有序進行。實現了教師,學生,媒體的三方有效互動。整堂課對學生循序善誘地啟發,師生思維的碰撞,對于學生答案不足的引導,足以見得教師的智慧和沉淀。同時,最后以匠心來收尾,抓住“美”和“巧”二字,很好地解讀了文本的特色,提升了對小說的閱讀和鑒賞能力,也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魏心芳老師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許老師課堂上有效的設計問題,可以迅速抓住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思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使他們產生渴求掌握新知識的欲望。而當所有疑慮都隨之解決時,那種輕松、愉快、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將大大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柯朝虹老師評)
許老師最后的總結語把對作家和作品進行了很好的詮釋,利用作家名字的諧音,歸納出了文章的重點,給學生一種視覺和聽覺的震撼。同時,對于小說結構之巧的總結和歸納可謂十分到位,讓聽者有很大的收獲,是一節極具匠心的好課。(陳文老師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