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驛路梨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下《驛路梨花》-廣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下《驛路梨花》-廣東省優課
14、驛路梨花
——尋找身邊的最美“梨花”
【教學目標】
1.學習略讀的閱讀方法,概述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思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3.細讀課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理解用“驛路梨花”做標題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理解“驛路梨花”做標題的妙處。
3、學習文中主人公們的優秀品質。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故事分享:一位旅者成功橫穿沙漠后,給人們講了一個故事:兩天滴水未進的他絕望地走在無垠的沙漠里,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口井,旁邊有一竹筒清涼的甘泉,上面有幾句話: “這是一筒引水, 請將它放在汲(jí)水器里, 打上水后再渴。 別忘了留下引水再離去, 否則, 后面的人就喝不到水了。 ” 盡管旅者精疲力竭、干渴難熬,他還是按照要求去做了,他說:如果我直接喝光了水,那么后面的人也許會陷入絕境。 二、預習檢測——讀準字音
驛路( ) 露宿( ) 竹蔑( ) 噴( )香 攆( )走 麂子( )恍惚( ) 修葺( ) 著( )想 折( )損 菌( )子 三、明確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 2、學習文中主人公們的優秀品質。
四、精巧的構思。
1、結合課文內容,在下面括號填上恰當的數量詞
(一)個故事,(二)次誤會,(三)處懸念,(四)寫梨花,(五)件好事 2、一個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①“我”和老余在深山的小茅屋借宿,誤會前來送米的瑤族老人是主人,他說照料房子的是梨花姑娘,最后“我們”從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口中得知房子是十幾年前解放軍學雷鋒蓋的。
②按照時間順序概括:十幾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學雷鋒建起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接著照料小茅屋,瑤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我們” 路過住宿并修葺小茅屋。 ③這兩種敘述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明確:第一種,因為如果按時間順序寫就太平淡了, 也不吸引人。俗話說, “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 就是曲折、 起伏、 有懸念,往往這樣的文章更吸引人。
3、 “曲折和起伏”在本文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二次誤會、 三個懸念。 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 先找出兩次誤會, 看一看在哪些段落中。 明確:誤會一——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 他說不是。
誤會二—— 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 然而又不是。
4、到底誰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找出作者巧設的三個懸念。 想想看,主人究竟是誰?
明確:第一處懸念在第 7、 8 段,“我們” 正焦急時, 發現了小屋, 里面卻沒人沒燈, 于是發出疑問: 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處懸念: 12 至 14 段,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 老人不是。 到底誰是主人呢? 這是第二處懸念。
第三處在29 至 32 段,解放軍叔叔為什么蓋房子?
5、這兩次誤會、三處懸念是不是獨立分割的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明確:三個懸念、兩次誤會,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我”和老余發現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來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 6、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呢? 把理由告訴大家。
明確:①、我認為是解放軍和梨花, 因為他們分是建造者和照料者。
②、 我認為還有瑤族老人和“我們” 。
③、 我認為所有建造者和照料者, 凡是為小屋做過事的人, 都應是主人。 ④、我認為是雷鋒叔叔, 因為是雷鋒教他們這么做的。
以上分析的都有道理。 雷鋒、 解放軍、 梨花、 瑤族老人、 “我” 和老余, 所有為小茅屋做好事的人,包括你、 我、 他, 我們大家都是主人。 茅屋雖小,卻滿載了愛和溫暖。作者因此多年后仍對小茅屋久久不能忘記。作者在談此文的寫作時, 曾滿含深情地說: “云南邊疆民風淳樸,盡管當地的人們好客、 熱情、 關心他人, 我經常想起那里許許多多樸實的人和事, 想起當年曾住過的深山老林里只為方便他人的小茅屋, 想起默默為茅屋打柴、 背水的哈尼族人, 想起為了后來的旅客, 臨行前都要為小茅屋做點事的人。 ” 7、找出文中所有人圍繞小茅屋做的五件好事, 并把這張表格填好。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目的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向哈尼小姑娘學習方便過路人
瑤族老人
送米、修葺小茅屋 向哈尼小姑娘學習方便過路
人
哈尼小姑娘
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軍、姐姐學習
(梨花)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軍學習 方便過路人
(解放軍) 建造小茅屋 向雷鋒學習方便過路人
思考:如果哈尼小姑娘不來照料小茅屋, 瑤族老人不來送米, 我們不修理房屋會是什么情形呢? 8、作者要歌頌一種什么精神?
明確:大公無私、 助人為樂的精神。學雷鋒, 處處為他人著想的精神。 9、既然做了這么多好事, 作者為什么不用《好事》 或《小茅屋的故事》為題? 想想看, 為什么用《驛路梨花》 為題,說說標題的含義? 同學們先把文中描寫
梨花的段落找出來?
表層含義:指開在驛路旁邊的美麗梨花 。
深層含義:既指梨花姑娘,又指為茅屋做好事的所有人,象征著雷鋒精神之花處處開放,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五、尋找身邊的 “梨花”。 1、學生分享
2、小結:別忘了,你也是一朵“梨花”,一朵樂于助人、傳遞愛心的“梨花”。 六、送給學生的話
禪宗說:“愛出者愛返。”在這個世界上, “愛”和“幫助”世界上最美麗的動詞。因為有愛,所以世界更加美好:接受一份幫助,投成一份笑容,然后讓這種愛心傳遞,溫暖世界每一個角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