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驛路梨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14 《驛路梨花》湖北省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14 驛路梨花-湖北省省級優課
《驛路梨花》教學設計
沙市第十六中學 趙春蕓
【教學目標】
1、強化略讀訓練。
2、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3、引導學生傳遞友善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略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主題的深入挖掘與認識。 【教學流程】
活動1 “導學學案”自學探究
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導學學案”,內容包括知識清單、字詞落實、整體感知等,引導學生自學探究,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在上課前完成對學案的批閱,了解學情,實現以學定教。
(出示演示文稿一) 一、課堂導入。 教師激情導入:杜甫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亡國之恨 ;白居易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踏青之樂;楊萬里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賞花之趣,古人筆下的花都有表情達意的作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涵義,今天我們來感受一下彭荊風筆下的“驛路梨花”又有怎樣內涵呢?
(出示演示文稿二)
活動2 “故設錯誤”教略讀
(出示演示文稿三) 二、默讀快讀,感知情節。
5分鐘快速默讀全文,“觀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發生什么事?
學生閱讀完成后,教師出示搶答題。 (出示演示文稿四)
1、下面是對故事情節的一段概述,其中有幾處和課文不符,請指出來,并改正。
(老師講述經過壓縮、改編的故事,在情節關鍵處故設錯誤,引起關注,引導學生在“聽”的活動中加深對情節的感知)
十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蒼莽的哀牢山,路遇大雨卻無處躲避,于是他們砍樹割草,為過路人修建了一間遮風避雨的小茅屋。哈尼族姑娘銀花很受感動,在解放軍離開后,常常去照料小茅屋。后來,銀花姑娘出嫁到了山的那一邊,她的妹妹接過任務,繼續照管小茅屋。
我和老余趕路路過哀牢山,借宿在小茅屋里。發現小茅屋里沒有人,卻有充足的生活物資,很是驚訝。我和老余猜測小茅屋的主人可能是一位守護山林的老人,正在此時,一位瑤族老人手提火槍,肩扛獵物推門而入,也來此借宿。老人告訴我們,這里的主人是哈尼族姑娘銀花,這間小茅屋是專門用來幫助過路人的。
第二天,我們決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此時來了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一位哈尼族小姑娘的講述中,我們才明白了小茅屋的真正來歷。
明確:
①本文不是使用順敘,抓住表時間的詞語“第二天”明確插敘的手法。引導學生理解采用插敘,適當使用懸念,小說要這么寫才有意思。
②哈尼族姑娘名字不是“銀花”,為后面教學環節中討論起名為“梨花”有何用意作鋪墊。
③瑤族老人不是“來此借宿”,而是曾受過“小茅屋”的恩惠,為小茅屋添續物資,為后面教學環節中感悟“雷鋒精神”在傳遞作鋪墊。
(出示演示文稿五)
2、文中的人物都各自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請盡量用書上的詞語回答。
(1)瑤族老人給小茅屋送米。 (2)“我”、老余、瑤族老人修葺小茅屋,為小茅屋挖溝。 (3)梨花、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 (4)解放軍叔叔修建小茅屋。
(出示演示文稿六)
3、本文構思巧妙,層層設置懸念,使故事一波三折。你認為全文最大的懸念是什么?
答:小茅屋的主人是誰。
(出示演示文稿七)
4、到底誰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課堂氣氛掀起小高潮。)
(出示演示文稿八)
過渡語:弄清了小茅屋的來歷,這座藏在“山,好大的山”里的小茅屋是如何被過路人發現的呢?是誰種下了這片梨樹林?是大自然的手筆還是人為的栽種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好好欣賞欣賞這片梨樹林。
活動3 “聚焦梨花”品作用
(出示演示文稿九) 三、跳讀勾畫,品析內涵。
(出示演示文稿十) 1、梨花在何處? 提問:
文中幾次寫到“梨花”?將其語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 明確:
①實寫淡淡月光下輕輕飄落的梨花瓣,營造了美的意境。
②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關聯。
追問:為什么給哈尼族姑娘起名“梨花”,說說你的理解。(以花喻人,名字有象征意蘊。)
③虛實映襯,香氣四溢的梨花林和梨花姑娘相映生輝,為全文營造一種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達了作者對小茅屋“主人”助人為樂精神的贊美之情。照應問題的同時,產生了第二個誤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④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與潔白的梨花融為一體,花美人更美。“處處開”展示了雷鋒精神不斷發揚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華了文章主題。再次點題,首尾呼應,使作品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⑤自然界潔白美麗的梨樹林,給暮色行走在大山深處的“我”和老余,帶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點題,為故事情節的展開做鋪墊。
教師小結:作者描寫“梨花”貫穿了全文,也是文章的線索,在理解了不同“梨花”的含義之后,我們知道了“梨花”不僅指是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還象征著“雷鋒精神”,寓意著友善的美好品質。
(出示演示文稿十一) 2、梨花林出自誰人手?
教材編者將原文進行了略微的改動,你認為合理嗎? 課文: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 原文: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好整齊的一片梨樹林啊!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無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人為的栽種,這一片梨樹林都蘊含著人情的溫暖。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不同的表達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思考,會有不同的意蘊涵義。
活動4“咀嚼詩句”點主旨
(出示演示文稿十二) 四、研讀感悟,明了主旨。
1、那么多寫梨花的句子,比如千古名句“千樹萬樹梨花開”,作者為什么單單想到了“驛路梨花處處開”呢?
2、為什么不直接點題“驛路梨花”,而要提出“處處開”?文中哪里能體現“處處開”?
3、梨花象征著友善的美好品質,你認為“驛路”在這里也會有什么特殊的內涵嗎?
(出示演示文稿十三) 五、課堂結語。
此文寫于40年前,故事又發生在偏遠幽深的哀牢山,時間與空間都距離我們很遠很遠,然而作者要傳遞的友善美德卻離我們很近很近。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因愛感動,將善延續,愿我們的生活也一路梨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驛路梨花”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教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14 《驛路梨花》湖北省省級優課”,所屬分類為“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教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14 《驛路梨花》湖北省省級優課”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