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唐山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唐山市豐南區銀豐學校
教學目標評論
知識與能力
1. 描述眼球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
2. 概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3. 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
4. 關愛有視覺障礙的人群。
過程與方法
1.從學生已有的實際經驗出發,認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情況
2.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實驗:觀察瞳孔大小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視覺衛生,確立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群的態度。
2學情分析評論
七年級的學生求知欲強,而且此時處于下學期的后半期,較小學階段經過了半年多的訓練,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具備了一定的小組內分工合作的學習能力,自主預習的能力在老師的培養下也基本可以完成,所以本節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安排了自主完成的課前預習。
3重點難點評論
(一)重點:
1.描述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2.概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3.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
(二)難點:
概述視覺的形成過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情境導入評論
情境導入。(時間4~5分鐘)
利用小游戲“盲人摸象”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學生親自體驗利用各種感官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時間3~4分鐘)
1.教師出示游戲規則(利用PPT圖文展示)
2. 學生代表到講臺前進行游戲,并談游戲的感受。
[設計目的:引發學生對即將學習內容的興趣,同時思考感覺器官對于人體生命活動的意義。]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由此引入。(板書課題)
過渡:據科學家統計,在我們從外界獲取的信息中,大多是來自視覺,視覺是怎樣形成的?讓我們先看看眼球的結構。
活動2【活動】學習過程評論
(一)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時間:12~13分鐘)
1.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教師提出問題:你能說出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嗎?請結合79頁圖4-47,自主學習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要求:
1. 自主學習這部分內容,能標出眼球的基本結構名稱(按照光線進入眼球的順序,也可以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進行學習);
2. 利用模型在組內進行展講;
3. 注意圖文結合和關鍵詞的記憶,時間5分鐘。
學生活動:
1)學生先自學,然后組內展講。
2)學生代表到講臺前板書并利用模型進行展講。
3)學生針對展講過程進行質疑、交流。
教師在全班交流中引導學生完善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對于難度大超出知識范圍的問題教師給出解釋。
[設計目的:本段內容的學習,先是學生自學,然后組內展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全班交流時除了利用模型外,還運用平面圖來強化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主要是利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2.活動:
提出問題:通過你的觀察,找出我們平時說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分別指的是眼球的哪個結構?
學生交流并回答。
教師預設學生可能生成問題:黑眼球指的到底是虹膜還是瞳孔?好像虹膜是褐色的,瞳孔是黑色的。
教師指導、學生交流生成的問題。
[設計目的:此內容可以使所學知識貼近生活實際,并消除學生生活中的誤區——黑眼球是瞳孔。]
教師:學習了眼球的結構和功能之后,結合實際生活,你還有哪些疑問嗎?
學生質疑。
師生交流、答疑。
(二)視覺的形成過程。(時間:14~15分鐘)
1.視覺的形成過程
步驟一、觀看視頻:
提出問題:我們認識了眼球的結構之后,接下來研究視覺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們看一段視頻,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1)光線進入眼球的路徑是什么?
2)在眼球的哪個部位形成物象?物象有什么特點?
3)視覺在哪個部位形成?
[問題設計目的: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關注視覺形成的關鍵是眼球的結構、視神經、大腦的特定區域。]
步驟二、自主學習教材圖文內容,總結視覺形成的過程:
自主學習教材內容79頁的文字,并結合80頁圖4-48總結視覺形成的過程,用箭頭和文字的形式將視覺形成的過程寫在79頁教材空白處。
2)匯報視覺形成過程。(學生適時板書)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質疑交流,進一步完善視覺形成的過程。
2.瞳孔的變化:
過渡:對于視覺的形成,大家學得認真踏實,為了獎勵大家,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動畫,注意思考動畫講述了什么內容?
教師播放動畫《貓的瞳孔為什么會變?》
學生匯報動畫內容——貓的瞳孔在光線強的時候瞇成一條縫,在傍晚時變大。
教師提問:人的瞳孔也能這樣嗎?請你設計實驗觀察瞳孔大小的變化。
[設計目的:用動畫的形式過渡可以消除學生的學習疲倦感,調動學習的熱情,動畫的內容也為學習人的瞳孔變化做一個鋪墊,方便與人的瞳孔進行對比學習。]
教師出示設計實驗的要求:
人的瞳孔如何變化?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觀察自己在明亮和黑暗環境中瞳孔的變化,也可以同學間相互觀察。(參考教材80頁“試一試”)
要求:(將設計實驗的過程放到課下,由小組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1.組內合作設計實驗方案;2.預測實驗的結果;3. 匯報實驗方案。
[設計目的:學生設計實驗,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實驗的可行性,從而注重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進而水到渠成的過渡到眼睛的保護。]
[提示:教師提示學生在觀察瞳孔在光線強時的變化,注意保護眼睛。經過對醫生的咨詢,可用平時兩節電池的手電筒。]
(三)近視的成因及預防方法(4~5分鐘)
教師提問:人的瞳孔也能在強光下變小,在弱光下變大,這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重點是保護眼睛)
過渡:從我們身邊的生活經驗中可以看出,如果用眼疲勞會給你帶來哪些不便?
1.自主學習近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學生回答。(用眼疲勞可能會得近視眼)
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咱們班近視的同學請舉手,看來不少啦,近視是如何形成?自主學習教材80—81頁,并結合圖4-50,總結出近視形成的原因及矯正的方法。
2.學生匯報。
3.實驗探究:我們通過實驗親眼見證近視的形成及矯正方法。
1)教師準備好實驗,并介紹各實驗器材;
2)演示近視后的成像效果。
3)教師用學生的眼鏡矯正近視的效果。
4.針對我們的生活實際,為了保護我們的視力,應該如何做?
學生回答。
[設計目的:通過實驗親自見證近視的成因,使本來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清楚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具有很強的說明力,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關愛有視覺障礙的人群。(時間:2~3分鐘)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出世界致盲眼病的知識。(出示青光眼、白內障、角膜損傷等與眼有關的眼疾病的資料。)
提出問題:社會各界對盲人多有關愛,中國有盲人協會;生活中,在馬路邊可以見到無障礙通道,盲人有優先通過的權利。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視覺有障礙的人,應該如何對待?
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目的: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使學生確立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群的態度。]
活動3【活動】總結性學習評論
總結性學習(時間2~3分鐘)
教師出示學習目標,提問:針對本節的學習目標,從知識、學習方法、結合實際生活中有哪些收獲?
學生進行總結性學習,并匯報。
[設計目的:從三維角度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的收獲。]
結束語:同學們從多種角度總結了本節課的收獲,認識到了眼和視覺的重要,(配樂)老師真誠的希望我們能像愛惜生命一樣愛惜自己的眼睛,在學習和生活中關愛視覺有障礙的人群。
活動4【活動】板書設計評論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唐山市”,所屬分類為“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唐山市”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