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云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云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①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②以膝跳反射實驗為例說出什么是反射;
③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④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1.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膝跳反射的實驗理解反射的概念。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實驗、合作討論等活動,學會學習方法,提高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②通過對反射弧結構的認識,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學情分析
通過上一節《神經系統的組成》的學習,學生對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了腦、脊髓中都有調節生命活動的功能區——神經中樞,也了解了神經元的結構及功能,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知識基礎,但本節內容抽象難懂,反射的過程學生只能觀察到外在表現,而在體內的活動過程.看不見,摸不著,反射弧的結構無法用肉眼觀察,直觀性不足。由于本節內容抽象性較強,因此在本節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親身體驗過的生活經驗入手,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依托,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教師由淺入深,有針對性的層層引導,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實驗和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突破了教學難點,輕松掌握了本節的各知識點。
根據教學中的經驗,我對教學內容的順序和組織方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第一課時完成“反射”、“反射的類型”和“反射弧”的教學,第二課時、進行“測定反應速度”探究的設計、實施及結果分析的教學。本節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3重點難點
3.1 教學重點
①理解反射的概念;
②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3.2 教學難點:
理解與抽象的語言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
4教學過程
4.1第一課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4.1 新課導入:
在學生起立向老師問好坐下后,提問:“剛才為什么全體同學都站起來了?”學生們笑了起來,說:“因為班長喊‘起立’了。”這時再進一步追問:“那么剛才的這個活動,是在什么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呢?”。回答:“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從學生親身體驗過的生活現象引入新課,既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的引入簡潔明了。
活動2【活動】4.2 反射概念的教學:
直接告訴學生,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方式是反射,聽到口令就起立,就是一個反射活動,但什么是反射,要通過一系列活動、實驗,討論、分析,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
活動一: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背對同學,把雙手背在身后。老師拿一根牙簽示意給同學們看,然后用牙簽去扎這位同學的手,該同學的手很快縮了回去,這時說明,這就是一個反射:縮手反射。
活動二:向學生出示一個特大號的注射器:“我們再來做同樣的活動,只不過不用牙簽,而改用注射器,誰愿意參加?”這時學生紛紛表示出害怕的表情,及時告訴他們,看到注射器害怕了,也是一個反射。通過以上兩個活動,學生對什么是反射已有一定的體會了,但要自己總結出反射的概念還有一定困難,接著安排課本上的學生實驗:膝跳反射。
活動三:膝跳反射實驗。先播放膝跳反射實驗過程的視頻,強調進行此實驗時的注意事項:①被實驗者搭在上面的那條腿要自然放松;②實驗者叩擊的部位是膝蓋下位的韌帶,力量不一定要大,但叩擊的部位一定要準確,動作要迅速。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①叩擊韌帶時,小腿有什么反應?②這種反應有沒有規律?③這種反應與神經系統有關嗎?④嘗試說出什么叫反射?
活動四:總結反射的概念。學生討論后能說出:反射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對刺激產生的反應,而且這種反應是有規律的。教師進一步對反射的概念進行補充:反射是人和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活動五:及時測評。在總結出反射的概念之后,播放“含羞草的應激性”的動畫和“草履蟲的應激性”的視頻,請學生判斷出剛才的兩種生物對刺激的反應是不是反射?為什么?學生可認識到:①反射只有動物才有,所以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不是反射;②反射必須通過神經系統完成,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神經系統,所以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不屬于反射。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聽到口令起立”、“縮手反射”這兩個反射,加深對反射概念的理解。關于內部刺激也可引起反射,可引導:①引起排尿反射的原因是什么?②這種刺激是來自外部的刺激還是身體內部的刺激?在反射概念的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膝跳反射實驗”的組織和實驗現象的分析,讓學生親身感知反射的全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反射的概念,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活動3【活動】4.3 反射類型的教學:
活動一:區分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在學生總結出反射概念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舉一些人和動物的反射的例子,以其中“縮手反射”和“看到注射器害怕”為例,引導:① “這兩個反射,哪個是生來就有的,哪個是出生以后形成的?”;②剛才所舉的例子中,哪些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哪些反射是在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這樣就自然過渡到反射類型的教學。
活動二:人類特有的反射。關于“與語言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是教學難點,可通過三個逐一展開的活動來突破,“談梅止渴”(和學生談論楊梅,突出它的酸味)——“看梅止渴”(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楊梅,出示給學生看,并讓學生觀察它的顏色,聞一聞它的氣味)——“吃梅止渴”(把一些楊梅分給同學們品嘗)。及時進行引導:①這三個反射分別屬于哪種類型的反射?② 引起這三個反射的原因分別是什么?這些刺激是具體刺激還是抽象的刺激?然后再進一步引導:①由具體刺激引起的反射,只有人有嗎?其他動物有沒有?②人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產生反射,這和人具有什么中樞有關?③動物也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產生反射嗎?這時有學生提出了疑問:“家里養的小狗經過訓練,也可以讓它聽到‘起立’的口令就站起來,是不是小狗也能對抽象的語言產生反射?”把這個疑問給交給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討論后認為,小狗聽到“起立”的口令就站起來,并不是小狗理解“起立”這個詞的具體含義,只是對“起立”的聲音(具體刺激)做出的反射,這和同學們聽到班長喊“起立”就站起來是不一樣的。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的開展和分析,突破了“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所特有”這一教學難點。
活動4【活動】4.4 反射弧的教學:
反射是一種生理活動,而完成這種生理活動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就是反射弧。
活動一:合作討論。以“松開燙手的饅頭”為例,以小組閱讀、分析、討論的形式展開教學,通過討論分析,引導:①此反射是怎么發生的?②嘗試寫出神經沖動傳導過程。③縮手反射受大腦控制嗎?為什么?④是先感覺到燙還是先縮手?為什么?有何意義?通過分析學生能明確,因為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因此縮手反射不受大腦控制,但當神經沖動傳導到脊髓中的神經中樞時,脊髓中通向大腦的神經元能把神經沖動向上傳導至大腦,從而產生“燙”的感覺 ,不過由于傳到大腦的路徑較長,在大腦作出判斷之前,手已經縮回了。這樣的反射可保護機體不受傷害。
活動二:反射弧總結。播放反射弧的組成及神經沖動傳導的動畫,進一步引導:①如果傳入神經受損,能發生反射嗎? ②只要反射弧完整,就一定能發生反射嗎?通過分析明確:①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個部分受損,反射就不會發生;②反射弧完整,不代表一定會發生反射,只有感覺器受到適當的刺激且具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發生相應的反射。
活動5【測試】及時鞏固
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進行鞏固:①請用數字和箭頭表示出發生膝跳反射時神經沖動傳導的過程。②此反射受大腦控制嗎?為什么?③叩擊韌帶時,你能感覺到發生了此反射嗎?為什么?聯系前面的知識總結: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所以不受大腦的控制,在發生反射的同時,脊髓中通向大腦的神經元會把神經沖動向大腦傳遞,所以我們能意識到此反射的發生。
活動6【練習】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見: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課后測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