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人教版(2011部編)
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內容標準】
內容要點: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我國取得的新成就;認識中國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性;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
認知提示: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解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了巨大作用,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教育網版權所有
【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認識它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作用;學會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用表格歸納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以知識結構圖的形式梳理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等史實,了解大會的主要內容和地位,認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過程和作用。
分析、綜合、概括、比較歷史問題,在此思維過程的基礎上形成歷史概念,進而認識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征和基本趨勢。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杰出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貢獻,感悟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奮斗、追求強國富民的政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巨大,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學重點】 鄧小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教學難點】 中共十八大的重要內容。
◆ 教材分析
◆ 教學目標
◆ 教學重難點 ◆
1.本節課運用圖片、幻燈、課件、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設備;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媒體的演示和示范。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視頻“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重大史實和成就”,觀察中國GDP在世界排名的變化。 提問:通過剛才的這段視頻,我們可以發現從1978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中國GDP在世界額排名情況怎么樣?有什么變化?中國是在什么時候成為世界第二?中國GDP在世界的排名變化反映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怎么樣?
過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這都源于中國選擇了怎樣的一條道路?(學生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以在這條道路上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以此引出課標,導入本課學習。 二、新課講授
(一)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展示“《時代周刊》1979年1月1日的封面”
過渡:先請同學們來看這樣一張圖片,《時代周刊》聽說過嗎?它是美國很著名的新聞周刊,它會對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發表主張,對一些重大的國際事件進行追蹤報道,不僅在美國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在全球也有眾多的讀者。1979年1月1日《時代周刊》的主題是: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
提問:觀察照片,為什么鄧小平是中國新時代的形象呢?以此引入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展示“1978年-1997年的時間軸”,讓學生用兩分鐘的時間快速閱讀課文46-48頁內容,找出時間抽上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
●展示“1978年重大歷史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鄧小平帶領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很多重大決策,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并提問: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了一個重大的理論是什么?(學生答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中共十二大(1982年)
●展示“《時代周刊》1985年的封面”,并介紹1985年《時代周刊》上有兩幅圖片:一幅是在毛澤東時代,游行隊伍高舉著馬克思的畫像,農民在田里插秧;另外一邊就是茫茫碌碌的上班族、高樓大廈、漢堡包……它的標題是:中國正在遠離馬克思。
思考:想一想:你是否認可《時代周刊》這個評論?
◆ 教學過程
◆ 課前準備 ◆
過渡:這是一條特殊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將馬克思的基本原理跟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不是偏離馬克思主義。為此,中國的社會實際又是什么?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進一步回答了這一個問題。
3.中共十三大(1987年)
●展示中共十三大的內容,“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并思考“中國什么時候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過渡:這是中國特定的歷史階段,我們至少需要堅持上百年的時間,同時在中共十三大上還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問:這條基本路線的內容是什么?(學生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四項基本原則指的是?(學生答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播放視頻“鄧小平南方談話”
思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上,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過渡:從視頻當中,我們很清晰的了解到20世紀最后十年的世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中國各種社會情緒相互糾纏。面對這樣的國內外形勢,誰到南方視察?(學生答鄧小平),并且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那么,南方談話有哪些主要的內容和意義呢?我們一同來看一下。
●展示南方談話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齊讀,教師解釋并引出南方談話的意義。展示“《春天的故事》的歌詞”,引導學生 思考: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誰?在1979年的時候,在南海畫了一個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南方寫下的詩篇又指的是什么呢?
過渡:南方談話可以說是鄧小平畢生事業中的巔峰之作,他開創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這位88歲的老人以他特有的改革家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他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理論。(學生答我們稱之為鄧小平理論)所以,我們稱鄧小平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4.中共十四大(1992年) ●展示:時間軸
提問:在中共十四大的時候,當時我們的黨提出了什么重大決策?(學生答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武裝全黨)
5.中共十五大(1997年) ●展示:時間軸
提問:鄧小平理論在哪次會議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過渡:鄧小平比較系統的,初步的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落后的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去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他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
●學生活動(課堂檢測)
利用希沃白板教學軟件,以游戲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競賽環節)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
●展示“《時代周刊》1979年1月1日的封面”
過渡:在1997年2月19日,我們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去世了。所以在1997年《時代周刊》發表的主題是:下一個中國,鄧的繼任者能否把中國變成一個為世界所接受的超級力量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當中的48-51頁,找出這個時間軸上對應時間點上的重大歷史事件。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
內容:①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②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義: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2.科學發展觀(中共十七大)
含義: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意義: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過渡:中共十八大上,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除了科學發展觀之外,中共十八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那就是: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學生回答習近平)接下來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習近平思想。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共十九大)
①中共十九大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②習近平在會上作的報告是: 《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展示“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整理”
過渡:在這個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很多新的政治論斷。從上面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中國GDP已經是世界第二了,但是跟第一美國相比起來怎么樣?(差距還是很大)但是到了2017年,我們還是世界第二,可是跟美國的差距怎么樣呢?(縮小了)那同學們想想,7年的時間中國取得了這樣的成就,那如果在過個十幾年,我們有沒有可能趕上美國?中國的發展的速度是非?斓模袊M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③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過渡: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制造國,在社會生產力方面,很多已經躋身于世界的前列,所以我們的社會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新時代人們不再滿足于 溫飽的苛求,而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包括精神、法律、安全)在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同時,中國發展如何?
●展示“人均GDP跟世界GDP的排名”“2017年中國各省GDP發展情況”
中國人均GDP低于世界GDP的排名,除此之外中國的民主經濟發展還有很多短板。中國發展程度不
充分,各地發展不平衡。
過渡:所以在中共十九大做出了這樣一個論斷,新時代我們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總任務就是;我們將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任務的變化,這些思想構成了這個新的理論,我們稱之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且這個思想在中共十九大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思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的意義?
①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③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⑤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 1.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 科學發展觀
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六、教學反思
1.通過精心的設計,本課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學們通過大量豐富的圖片以及生動的情境設計,直觀地感受和體驗歷史,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歷史知識。
2.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智慧課堂的運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中的興趣得以發揮,主體作用得以展示,思維得以充分訓練,情感得以滲透,人格得以升華。 3.存在不足:自主學習、討論、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沒有控制好;教學禁錮在課本里,知識的延伸不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